0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林觉民
150人的商业化团队,6500家日本企业用户,这是飞书去年在日本市场的生存现状,也是齐俊元接手的盘子。
近期,Teambition创始人齐俊元加盟飞书后,已经开始负责飞书日本市场,飞书出海进入大力出奇迹阶段。
齐俊元做日本市场,来了一个进取派
一位接近齐俊元的前同事这样评价,“他比较年轻气盛。对于像他这样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如果迟迟不能解决一些很棘手的问题,很可能没有耐心再做下去,毕竟再创业对他来说很容易。”
齐俊元从大学创业开始,走得实在太顺风顺水。
他的履历都和协同办公软件密切相关,并且在该领域有过不错的成绩。上海交大读大三年仅21岁的齐俊元就和团队创立了teambition,之后四年时间里先后吸引了戈壁创投、IDG资本、盘古创富及北极光等多个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最后被阿里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去年年底,在谢欣的推动下,字节从阿里云张建峰麾下将齐俊元挖来,负责开发部分出海产品。
这是继朝夕日历创始人程昊、黑帕云创始人陈金洲、ONES创始人沈学良、蓝猫微会创始人邓昀泽等人后,飞书招来的又一员大将。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齐俊元加入飞书才3个多月的时间,现在仍保持着很低调的状态,在出海方面也没有公布实质性的策略和方案。但是,字节为什么在日本打出他这张牌,现在还是可以看出些迹象的。
字节为什么选择日本市场?
雷峰网得到消息,齐俊元加入飞书时对外宣称是部分出海产品负责人,现在已经确认是负责日本市场。
飞书也曾对外表示过,“日本将成为飞书出海的重点地区之一。”
一位业内从业者告诉雷峰网,去年谢欣曾考察过日本市场。另外,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还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飞书就持续加码布局海外市场,在日本、新加坡等地区分别派人驻扎。截止到去年6月份,飞书在日本的商业化团队大概有一百四五十人。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飞书出海日本的战略规划。
据其分析,飞书选择日本的原因大抵如下:
其一,日本的ToB市场规模非常大,加之近两年日本大力推崇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这就对人才和技术产生了更大的需求 。IT人才短缺一直是日本的软肋,人才短缺的程度往往取决于“IT业务需求的增长量”和“生产力提高的速度”,有机构估计这个缺口近百万人。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就必须把软件业务外包给国外厂商,其中,中国是其最大的外包基地。中国对日外包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上海、北京、大连是对日外包软件的主要城市。其中,大连的对日软件外包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中的特点,不仅如此,大连在日语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培养了很多优秀的IT人才。目前,大连软件园内超一半的企业都在从事对日软件外包工作。
其二,日本人非常保守,用当地俗语说是敲着石头过河,不愿意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也意味着潜在机会很大。一位在日本做toB的创业者告诉雷峰网,虽然日本人学习新东西的速度很慢,但如果一个新事物被接受,扩展速度会非常快。
所以,日本市场难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护城河,飞书一旦做好了就是一块很稳的市场增量。
日本市场有多难?
飞书在日本市场过得怎么样了?
日本市场虽然大,潜力无限,但并不意味着飞书能完全吃透,在日本市场要面对因水土不服引发的系列挑战。对此,雷峰网将原因拆解为三方面:
文化层面,去年日本有6000多家企业在使用飞书,其中大部分是科技公司,另外一部分传统企业并不认同飞书的文化。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是年功序列制。在中国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往高处走,但日本是司龄越长越有地位,而且传统企业决策人的年龄偏大,往往很难接受新鲜事物。
这里有一个鲜明的例子,2015年、2016年时智能机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在50%左右,商务谈判时决策层领导用的仍旧是翻盖手机。
二是,日本不开放的企业文化让飞书寸步难行,日本企业一个级别只会掌握他这个级别范围内的事情,而飞书强调的是信息公开透明,文档协作共享,日本企业认为透明不是一件好事,很难接受这种文化,高级别的领导人更难接受。
使用习惯方面,和欧美国家一样,邮件是日本企业的主要办公方式,大部分员工在上班后会花两小时处理邮件信息,这种潜意识里的办公习惯很难改变;受疫情影响,日本企业加大了对协同办公软件的使用频率,95%的时间通过线上沟通解决,但一旦涉及到决策层的内容,仍要靠线下的居酒屋文化搞定。
印章文化也是阻碍飞书拓展日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印章是日本的独特文化,无论大事小情都要盖章,甚至疫情期间,大多数人为了签合同,都必须回到办公室拿印章完成盖章手续。为了废除印章文化,日本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出了电子印章,但就目前使用情况来看,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在用,还没有完全普及。
另外,日本大多数传统企业在考勤、财务、邮件、协作等方面已经在深度使用其他系统,如果一家企业使用一套协同办公软件时间长了,留存会很高。飞书作为一个外来软件一时间很难取代它们,而且像财务这种涉及数据隐私的系统,一般企业不会选择向其他国外软件迁移,一是考虑成本,二是安全性。
渠道方面,日本是非常倚仗渠道销售的国家,在与日本企业商谈时,前几次主要是建立信任,然后再谈合作。比如一个陌生人去拜访两三次都不见得能谈下来,但如果你和一个他们熟悉的人一起去,谈成的几率会很大。
另外,日本企业内部通常是论资排辈,如果两个陌生销售去拜访,那么渠道商一定会信任其中比较年长的那位,反观飞书,团队的员工偏年轻化,大多是80、90甚至00后,如果派遣年轻人和日本的渠道商谈判,他们认为你没有决策权,是冒犯是不尊重。
总体来看
从产品本身来看,飞书对于日本企业更像是一个聊天工具,在当地文化氛围里很难发挥提效优势。
从战略角度出发,前期齐俊元大概率会继续执行谢欣定下的两条出海路径:一是像TikTok一样,在海外成立独立公司,推出一款小而精的PLG产品;二是为出海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短期内更快商业化,还有一种可能是齐俊元选择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加速获客。
出海日本会选择哪条路径还没有明确,但是飞书想要在日本做好本土化,仍旧任重道远。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