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本文作者: 金红 | 2016-04-27 22:22 |
HWTrek (Hardware Trek)今日在深圳举办了一场对接活动,为国外创业项目与国内供应链厂商找到有效的资源。HWTrek 的平台上目前共有1700多个硬件项目,90%来自欧美,此次为国内供应链厂商带来了31个国外项目。
每个项目都请来CEO或者主要负责人,全程英文演讲。除了第一个重磅项目AR眼镜Meta 让全场在整个演讲中保持兴奋以外,其他的项目都只是做简单地介绍。这些项目中,有智能热水加热棒,有可感知光照的窗帘自动调节器,也有面向非洲市场的教育平板电脑,显然,这些在国内也经常可以见到的项目并不能触发现场这些人的兴奋点。当然,还有雷锋网特别关注的机器人。
在国内,现在机器人已经成为热门创业项目,但与此同时,质疑机器人无实质性用途的声音也一直存在。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国外的这些创业者都在做什么样的机器人,其中不乏Kickstarter 上的众筹明星。
几个月前,当雷锋网在Kickstarter上关注到这款无人机时,都对其独特的设计所吸引。这是来自比利时的一支团队研发出的无人机,号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无人机。Fleye CTO Dimitri Arendt 解释说因为无人机是圆的,而且还有保护网,当撞到人或物时都很安全,而且无人机支持计算机视觉库OpenCV,能够做到自动避障。
不过,对于外观Dimitri 就没那么自信了,因为今天他们不得不展示的,是一款未完成的样机,内部的结构完全裸露在外,手感很轻,当记者轻轻拿起无人机时,似乎听到了轻微的骨架碎裂的声音。显然,要想交给用户一款像宣传视频里的无人机,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按照计划,他们将在9月份开始向用户发货。
对于无人机的应用,他们也在探索,他们将API和SDK开源,允许开发者进行开发。他们更倾向于商用,例如建筑物内部的侦测与探索。
Micro Drone由位于英国伦敦的ExtremeFliers开发,这次展示的是他们的第三代无人机,于2015年年中发布,在Indiegogo筹得337万美元,在2015年Indiegogo所有众筹项目中排名第三,在今年年初荣获英国授予企业最高荣誉2016 Queen’s Award。
Micro Drone 以可以 360° 平稳飞行而为人所知,基于内置的运动传感器,它可以实现自动悬停飞行或者加速,而且可以保持翻转 180° 范围内的平稳飞行。
Micro Drone 还是最早实现量产的最小无人机,只有巴掌大小。因为追求外形设计小巧牺牲了一定的电池续航空间,Micro Drone 3.0 的满负载的最大飞行时间仅为 8 分钟,不过 Extreme Fliers 设计了一套无线缆的组装系统,相机和电池都可以徒手拆卸,所以完全可以多备几套电池以备不时之需。
Micro Drone 3.0强化视频拍摄,是全球第一家整合Meerkat直播应用的无人机,可以在飞行中直播视频。用户可以在移动应用上将视频分享给朋友或者其他社交平台,还可以编辑视频。通过与 DODOcase的合作,Extreme Fliers 为 Micro Drone 3.0 引入了 AR 实时操控功能,不过实际体验就不要期待太高,毕竟人家是按照谷歌的“纸盒子”Cardboard的标准做的。
他们在第三代就已经将产品交由中国进行制造,并最终按时出货。目前他们正在研发第四代产品,同样希望与中国进行合作。
主办方很实在地将这款产品定义为摄像头,因为在国内,这绝对会被创业者冠以机器人的名头,只要将摄像头的目标对象从宠物换成小孩,就跟国内一大批儿童机器人差不多了。
例如摄像头可以实时地监控宠物在干什么,想要跟它说说话,可以直接远程,或者给它们播放音乐。
另外,PetBot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当宠物把脸凑近的时候,会自动给宠物“自拍”。PetBot还能对宠物叫声进行识别,一旦宠物出现焦躁情绪,会及时提醒主人进行安抚。
Ultimate Drone是希望解决无人机的两个问题,一是载重量太小,二是续航时间短。 该公司开发的工业级无人机UD-10X动力堪比直升机级别,多旋翼,可变距,承重能达到20公斤,该无人机将主要用于物流运输。
由于一些原因,无人机的样机并没有在现场展示,下面将要介绍的两款机器人也是如此。
图片来自HWTrek
Emoter致力于开发能与人互动的小型机器人,团队来自MIT Media Lab。目前产品是一款桌面小机器人,可以自动躲避障碍物,可感应到你的敲击桌面等动作,并进行反应。你可以在桌上搭个迷宫给它钻。
这款机器人现场也并没有看到实物,不过从宣传片介绍来看,它与国内创业团队DFRobot的“小馒头”机器人很像,而且都属于可编程娱乐型机器人。
图片来自HWTrek
OMI Plow是自动除雪机器人,通过桌面和移动应用,可以在任何地方操控它。在寒冷的冬季,你可以坐在家里,轻松遥控它为你的院子铲雪。这对于寒冬地区的人们来说,是有比较实质性地帮助,尤其是那些扫雪工人。不过,这款机器人是有时效性的,毕竟哪个地方是常年下雪的呢!哦,北极!
总得来说,今天这场活动办得很热闹,现场吸引了超过400名供应链相关人士参与,挤满了整个会场,他们都希望拿下其中一个或多个的生产订单。但从产品来说,并没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反而像是创客的作品,技术门槛并不高,实用性也不强。不过或许在中国制造的帮助下,能帮其好好打磨一下产品,至少在速度上能让他们准时交货。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