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日,中国首部数字化升级田野调查实录《从连接到激活:数字化与中国产业新循环》(以下简称《从连接到激活》),正式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该书由腾讯授权,知名财经作家秦朔主编、戚德志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作序,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TCL集团创始人李东生,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蔚来创始人李斌等联袂推荐。
书中收录了腾讯汤道生与秦朔的万字访谈实录,完整披露腾讯产业互联网自2018年战略启动以来,在助力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腾讯的战略思考和行动,以及产业互联网对激活产业、社会价值的意义等。
激活一家企业就像健身,哪个地方力量不足、肌肉薄弱就要对哪里进行针对性训练。我们必须站在企业的痛点上思考问题、对症下药,避免“因为别人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汤道生认为,产业数字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一招制胜,产业互联网希望通过激活生产、激活组织、激活用户,助力各行各业实现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
而数字化落地的答案在实践中。从书中的数十个案例的实践,可以总结出来各行各业数字化升级的三步曲:连接、度量与产业激活。
《从连接到激活:数字化与中国产业新循环》
以下为秦朔与汤道生对话实录:
秦朔: 2021 年是腾讯提出来拥抱产业互联网的第三年。这三年,我们不仅看到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深入发展,而且还看到头部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拥抱 2B 业务,这个趋势还跟过去的赛道风口不一样,不是一年一换,而是一直持续到现在。为什么会这样?
汤道生:过去,大家常说的风口是指某个行业与某种服务模式的崛起,经历孵化、扩张、洗牌到成熟的不同阶段。但产业数字化不是某个行业的崛起,是所有行业同时因为科技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或转型升级。此外,产业数字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一招制胜,需要把生产流程一个个环节逐个改造,才能从量变到质变。
宏观来看,产业变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工业革命经历200年,而在国内,产业数字化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到现在才发展了30年。过去几年,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突破与普及,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加速发展,相信未来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021年推出的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单独有一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这也表明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所以,产业互联网不是一个短期的风口,而是一次长期的、本质性的产业变革,对需求、生产、组织、服务模式都带会来根本性的重塑。
秦朔:您认为,产业互联网对产业的价值创新点在哪里?
汤道生:从数字化的根本来看,度量和连接是产业互联网助力产业革新的两个支点。
一方面,数字化让产业各个环节可度量,为优化改进奠定基础。事实上,一个行业越是用数据来监测与审视每个关键环节,改进升级的速度也越快,而且会是系统性、全局性的提升。比如,飞机工程就是基于大量的飞行数据不断优化,每一次意外发生后的黑盒子都会收集很多数据供工程师分析问题,经历了几十年的工程改造、流程优化,现在飞机的事故率已经低于火车。
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化连接,让不同领域连接起来,而跨领域的融合是最容易产生创新的地方。过往很多企业都只专注做C端消费服务, 或者只做B端企业服务, 而腾讯“既扎根消费互联网,也拥抱产业互联网”,将C端消费服务、 B端企业服务、S 端的公共服务贯通连接,给产业创新带来新的方向与动能。比如,腾讯助力国家推动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健康卡等建设,助力医疗的资金和信息流的数字化,实现科普、挂号、问诊、支付、疾病管理的个人健康服务全流程,同时也为监管部门提供大数据能力,结合多方面数据来加强医保控费的模型。在广州,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经可以在线问诊、开药,在线医保支付,药品快递到家,免去了他们去医院的奔波之苦。
秦朔:这几年经常听到数字化、数据驱动、数智化、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等概念。我注意到你强调了两个关键词, 即度量、优化,认为数字化才可以度量,有了可度量的数据才能进行优化。你认为这是产业互联网激活产业的核心概念吗?
汤道生:是的。数据代表度量,可度量意味着可优化。企业的销售与生产目标其实一直都是以数据来衡量与驱动的,网络与数字技术让过程也可以被跟踪与量化,通过优化过程就可以改善结果。产业互联网不只是给企业带来数字化度量工具,更重要的是以数据驱动生产过程的优化,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结果。图像识别、声音识别等AI以及IoT等技术,将很多原来不可度量的物理场景变成可以度量的数据;也将原来不精确的度量,变得更加精确。比如, 我们可以通过IoT对生产车间的设备状态做监测与设备配置参数做校对与关联,通过机器视觉对工艺质量进行检查,对人员动线进行效率分析,从而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过去很多工作高度依赖人的眼睛、人的判断,今天却可以通过数据算法客观地度量,并建立模型进行自动化处理,用 AI 替代一些重复枯燥、让人疲惫的工作。例如,工业里很多的质检工作因为厂房环境不理想,又需要技工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对视力损耗严重,因此工厂也很难找到合适与足够的质检工人,技工流动性非常高,培训成本也很高。其实人工智能既可以替代这种重复性劳动,也能帮助工厂缓解招工压力,迅速扩大产能。在上海富驰高科,我们用 AI 技术实现了小型高精密零部件的质检。腾讯工业云结合光度立体、迁移学习等算法和云端算力,形成 AI 质检方案,将人工需要 1 分钟才能完成的质检,压缩到几秒,质检效率提升 10 倍。
同时,光有度量也还不够,关键是要度量什么,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更重要。要小心选择你要度量什么。你选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因为所有人都是根据你选的指标去做事。指标如果有偏差,行为就会出偏差。所以这也需要我们真正下沉到各个行业,和里面的企业深度融合,把握市场规律,才能一起找到最恰当的度量指标和方法。
“度量”是产业互联网激活产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着眼点是以数据来驱动过程优化。还有一个关键词,我认为也很重要,那就是“连接”。“连接”缩短了产业中不同角色的距离,促进了更高效的跨界融合,创造出过去没有的新价值。
秦朔:对,过去在推进产业互联网的时候,大家往往都从底层的云技术开始,通过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的积累,逐步往上走。但通过腾讯这些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需求端与行业端的连接可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甚至反向驱动供给端和资源优化配置,这是不是意味着“连接”,特别是C端和B端连接,能带给大家很多新的思路?
汤道生:科技的进步是技术迭代不断带来的突破,但是科技的普及是靠需求端去驱动的。实验室内很多前沿技术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应用场景,只有当新技术真正能解决需求侧的某些痛点,而且符合经济效益,才会有人愿意为之买单,新技术才能广泛被使用。在数码相机与智能手机普及之前,触摸屏、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技术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在智能机出来后,这些技术才得到全面普及。随着消费者对质量的追求,更高像素、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也不断改进,相关技术加速发展,价格也变得更大众化。需求端是推动供给端进步的原动力,高效连接消费端也是企业提高效率与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只有更及时了解消费端的动态,更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才能抓住新机会。
例如,过去品牌商在平台电商售卖商品,每次接触消费者都需要通过平台,平台佣金收费高,品牌商只能通过促销来获得流量,在许多特价商品间争夺用户。用户对品牌价值感知低,忠诚度低。绫致集团通过WeMall小程序直接服务用户,累积私域流量的客户群,导购员将小程序内的穿搭时尚、促销信息分享到朋友圈或客户群,也能向线下客户推荐更多线上新款、及时调货,消费者获得更贴心的服务体验,也加深对品牌的喜好与忠诚度。针对不同消费者进行不同商品的推荐,用户销售转化变得更加高效,有的导购员最高可以实现 30% 的业绩提升。在绫致的WeMall中,19% 的销售来自跨城市购买,20% 的销售来自闭店时间。这意味着,当导购与客户形成持续而稳定的连接,传统销售时间、空间的界限被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也被打破。
在实体产业的具体操作执行中,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和供给习惯从生产方视角出发;但无论是B端企业还是S端,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C端用户。C2B的连接也为产业提供了以用户视角、用户价值来审视各个 B 端的环节。C2B的连接同时也意味着以“用户为本”的价值观,挖掘用户价值,关注用户体验,完善用户服务。
秦朔:“激活”的本质在于让资源和要素重新焕发活力,那么要想“激活”,就意味着必须深入各个行业。我们在外部观察,产业数字化越深入去推进,就越感到里面的空间和需求非常大,不同企业和业务环节对数字化的场景需求千差万别,似乎不是一套标准模式能够解决的。那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这个“激活”的抓手到底在哪里?
汤道生:大家都很希望听到一个明确答案,希望有一个模式能打遍全球。但不同企业会面临不同的行业挑战与管理问题:有的需要更精准预测需求,更有效调配资源或库存;有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或良品率;有的需要加强自动化,降低服务成本;有的需要提升销售转化;等等。因此,激活一家企业就像健身,哪个地方力量不足、肌肉薄弱就要对哪里进行针对性训练。我们必须站在企业的痛点上思考问题、对症下药,避免“因为别人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
企业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经营好老业务,二是开拓新市场。
在经营老业务方面,“降本增效”是企业永远在追求的目标。在开拓新市场方面,企业需要通过连接新领域、新资源,通过研发与创新来打开新机会。
因此,度量与连接是产业激活的两个支点,但具体的情况需要针对每个具体的行业,了解自己稀缺的资源是什么,产业在经历什么结构性的变化,哪些地方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发现瓶颈、解决问题与寻找机会。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基础思路:在一个经济的系统里,如果某一个资源稀缺,就意味着成本高,那就要想办法把这部分“管”起来——减少这部分的需要,或者替换另外一种资源满足需求,找到一个更高的ROI。
例如,疫情刚暴发的时候,大家出不了门。好多线下店的投入本来是买了地理位置的资源,但疫情让这个资源的价值下降,就要换另外一个可以触达用户的场景资源。我们就联合飞虎互动把银行的线下网点搬到线上,打造虚拟营业厅。借助骨干网络和实时音视频技术,普通用户在微信小程序或者App上,就可以与银行柜员通过视频办理业务,不到线下银行也能享受到柜台服务,一个贷款在线上可以30分钟内办结。这个解决方案在疫情暴发期间推出后,一个月内上线2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而在疫情缓解后,这个方案减少了线下网店的服务成本,也成为很多银行的常规标配。
当然,能快速用数字化工具的企业,可能在疫情前两年就已经做这方面的准备。所以,提前准备也很重要。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哪些成本可能会上涨或下降,哪些用户行为习惯或服务场景会变化,这都是需要思考与洞察的。对未来做畅想与探索、提前去投资,可能也是一种激活方式:以适当的成本,冒着可控的风险,换来潜在的机会。
秦朔:欧美产业数字化起步比较早,中国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才开始大规模进入这个时期,我们也感觉到这几年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似乎走出了一条与欧美不大一样的路径,这种区别存在吗?如果有,比较重要的区别在哪里?
汤道生:从数字应用服务角度看,海外跟国内的差异没有太大区别,国内也有很多和国外一样的软件应用与服务厂商。但欧美更早就已经进入人力成本较高的时代,所以很早就用数字技术替代部分劳动力密集的工作。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进入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开始非常广泛地应用 PC与各类计算工具,而国内的产业数字化几乎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才加速发展。
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已经陆续出现了像IBM、甲骨文、微软、SAP等企业软件领域的大型平台级厂商,它们主导着全球企业数字化的产品生态与服务模式,但当时国内只有大企业才能花得起高额费用使用这些软件产品,中小企业市场的普及速度相对慢。当时国内的软件工程师与系统架构师等人才储备不足,本地需求体量还不够大,还没有足够资源与能力培育出平台级的系统软件企业。
2000年后,尤其在过去10年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消费互联网的崛起,带动了各类软件研发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巨大的市场规模与资金投入也推动了数字产业化。掌握互联网技术的科技企业,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互联网、开源软件与云服务也为信息系统的部署降低了门槛。在国家对数字经济的倡导与支持下,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促进下,结合本土市场的独特环境与需求,国内数字产业近年也快速发展起来。
纵观这个过程,今天新一代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厂商,很多都带着C端消费互联网的技术与经验,通过连接C端、B端与S端的资源与需求,产业迎来新一波效能与价值的释放。过去20多年,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积累了超过十亿级用户的连接能力与服务经验,为产业数字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从20年前作为数字技术的应用者,升级到今天有机会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的推动者,甚至某些领域的领导者。
比如在智慧医疗领域,腾讯医疗和医院信息系统( HIS )厂商合作,把挂号资源嵌入医疗机构的微信小程序,把诊断信息、处方信息与管理部门、C端患者打通,实现用户一个 ID 贯穿不同的环节,既方便了患者挂号、缴费、管理病历的诉求,也帮助B端医院和管理部门提升效率。反观国外,行业中往往是不同的企业分别做 C端、B端和S端,要打通数据与提供连贯、一致的服务体验就没那么容易,所以这类把C端、B端、S端打通的服务模式,在国内反而更有机会做出创新。
秦朔:我最近一两年一直在调研数字化转型和产业互联网,看到了这个赛场上的很多选手。比如腾讯、阿里、华为都希望成为基础设施型的综合服务商,还有很多选手希望成为依托某种能力的综合服务商或行业性服务商。从偏 IT、软件、互联网背景的角度,可以看到百度、科大讯飞、金蝶、东软、神州数码、商汤科技、地平线、酷家乐、明略科技等, 以及外资的 SAP、IBM、Salesforce、德勤、英特尔物联网等;从偏产业背景的角度,可以看到工业富联、海尔、根互联、TCL 格创东智,以及外资的博世、西门子、罗克韦尔、施耐德、ABB 等。在这么多选手中,腾讯的独特性何在?
汤道生:正如您说的,产业互联网参与者众多,有互联网公司,有传统产业,也有IT信息化企业。这背后是因为产业本身就是多样性的,产业发展也是多元化的。这也决定了开放和共赢是产业互联网的必然选择,而腾讯的第一个独特性,就在于以连接为基础的开放生态。
十年前,腾讯就在互联网行业率先提出开放战略,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过去十年,腾讯和伙伴之间彼此成就、共同发展的经历,也被大家所认同。到了产业互联网,行业多,产业链条复杂,每个环节都需要“最懂行”的人来建设与运营,最终联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 整的产业链条,生态协同也越来越重要。
在产业互联网上,腾讯以云为技术底座,开放了连接12亿用户的C端能力,还开放了积累20 年的大数据、 AI等基础技术能力和中台研发资源。因此,许多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与集成商也成为腾讯云的合作伙伴,打造不同类型的应用与解决方案,服务不同行业的客户。我们也开放了资金与销售渠道等资源,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化产业的生态。目前,我们已经与9000家合作伙伴共建,形成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为医疗、教育、出行、金融、工业、零售等30多个行业的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第二个独特性,是技术优势与多领域布局。在20多年服务海量 To C 用户的实践中,我们沉淀了很多能力和技术。在人工智能、云、大数据、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安全、视音频等方面,都有坚实的技术实力与广泛的应用。这些数字技术将成为我们帮助产业数字 化、助力信创产业的基石。比如在音视频领域,腾讯既有支撑着QQ、微信、腾讯会议等产品的实时音视频技术积累,编解码与视频传输技术也输出到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场景; 在数据库领域,我们打造的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 TDSQL,承载了日均数十亿的交易量,服务的客户数超过 50 万;在安全领域,腾讯安全的专利申请量超过 1500 项,为 18 大行业的客户提供安全保障。我们的星星海自研服务器 SA3,在 AI 场景下,实测性能比传统服务器提升 220%以上。我们的 TCE 专有云平台,将公有云的多租户云管技术搬到私有云上;既要自主可控,又要低成本、易运维,助力众多国有企业,服务生态伙伴对计算资源的需求。
第三个独特性,是 C2B 的连接优势。腾讯拥有 12 亿微信、QQ用户,也提供了小程序、公众号、支付、社交广告等工具,可以满足企业以线上方式直接服务用户的需求。通过 C 端、 B 端的连通,将线下与线上打通,捕捉需求,调配生产能力。
我们有一个客户玲珑轮胎,在传统的轮胎行业分销模式下,他们很难真正触达终端用户,商家、门店、渠道、消费者互相之间是割裂的。我们与他们合作打造数字化平台,打通企业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形成统一的用户画像,通过自动化营销工具,根据客户行为精准触达客户需求;同时,还能基于渠道和门店销售数据和库存,优化排产计划。在2020年疫情暴发的状况下,玲珑轮胎销售逆势增长了50%,而同期中国轮胎市场是负增长的。此外,今天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以SaaS的模式来部署,腾讯云千帆的应用连接器,帮助不同SaaS应用实现身份、数据和开发方式的打通。例如,我们在筹建武汉、西安研发子公司的过程中,借助千帆,可以在七天就实现人力、行政、财务等不同SaaS系统的打通和集成;人力通过低代码开发,很快就能自己做出团建、证明申请等场景的应用。这样的效率,通过传统模式是做不到的。
秦朔:说到开放生态,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连接、技术这样的基础能力,同时还具备做行业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那会不会和生态伙伴发生冲突,腾讯怎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汤道生:腾讯作为一个平台型企业,我们希望建立比较好的生态,提供数字化工具,做好连接,帮助合作伙伴在这么分散的企业服务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空间和位置,合力服务好用户需求。
我们也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腾讯会坚持以用户连接、云平台与通信服务为基础,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自身能力与行业积累,围绕腾讯的基础平台构建应用与提供服务。不过,腾讯确实产品多,技术覆盖广泛,难免有些地方与合作伙伴可能会有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会鼓励团队在其他不冲突的地方展开合作,只要有开放的心态,合作总比竞争的机会多,一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优先。
比如,大家经常用的腾讯会议,主要提供跨设备的视频会议服务。传统的会议系统是软硬一体,而且系统之间往往是不连接的,大部分还非常昂贵。腾讯做会议采取了不一样的模式,我们不做硬件,我们做兼容不同硬件的软件系统。腾讯会议发布了会议室解决方案“腾讯会议 Rooms”和“会议室连接器”,能够与客户现有的音视频设备兼容,提供高质量的互动通信体验。
比如过去一年经常也有人问我,腾讯会不会造汽车?我也多次对外解释,腾讯不会造车, 但是会做好汽车领域的数字化助手, 比如从仿真系统、自动驾驶能力到车厢内的车载微信、音乐,再到去帮助OEM做好营销和 CRM(客户关系管理),包括车后、售后服务等。
未来,我们依然会坚持生态的建设。Pony(马化腾)经常提醒我们,产业互联网产业是主角,我们要做好助手,以服务的心态做好产业数字化助手的角色。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越来越多地被集成,让更多ISV与渠道伙伴可以交付我们的产品,共同服务好用户。
秦朔:有了过去三年的努力,我感觉与你刚刚接手CSIG时相比,你对产业互联网的信心更坚定了,是不是这样?但其实,产业互联网还是挺难的,随着产业数字化的深入,很多领域都是全新的。面对新领域的时候,腾讯的原则是什么,有什么经验吗?
汤道生:我对产业互联网的信心一直是坚定的。发展数字经济是国家战略,产业数字化是必然路径,我们坚信:产业互联网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周期很长。客户与我们都面临着市场变化与激烈竞争,新机遇与新挑战也随时出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组织与分工,打造新能力;以开放的心态、长跑的决心,服务好我们的客户。目前,我们已经服务了工业、金融、零售、医疗、教育、出行等众多行业客户,这就是对过去我们努力的肯定。面对新领域,首先还是要立足客户价值。坚持回归产业本质,多聆听客户的反馈, 为客户创造价值, 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 解决他们业务的痛点。作为长期可靠的产业助手,我们需要先站在客户和产业的角度思考。客户到底关注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数字技术是工具,不是目的。
最近,国内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为了灵活扩展产能推动产线进一步自动化,利用 AI 来减少在各生产环节对质检工人的依赖。虽然腾讯优图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过去没有服务这个场景的经验,但接触到这个需求后,花了几个月跟宁德时代的同事一起挤在车间 里优化算法,最终把缺陷识别率提高。
其次,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合适场景找到突破点。比如,我们看到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场景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企业必须在社交工具上提供客户服务,促进交易转化。仅仅依靠过去的电话客服,企业已经很难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查询需求。因此,腾讯打造了企业微信,为 B2C 企业连接微信用户,有效管理销售人员。我们还有为微信小程序、 QQ、Web与电话提供工单管理的腾讯企点客服,结合人工客服与智能客服机器人,帮助企业降低 客服成本,实现弹性部署,优化客服效率和转化能力,提升客户满 意度。
我们帮助支持滴滴客服线路从110席快速扩张到710席,合作城市从5个扩展到62个,连接司机400万人次,触达增长了10多倍。帮助戴尔实现了80%移动端客户连接和130%的获客增长。现在,企点客服已经覆盖超过100万家企业,成为智能客服行业的第一名。
再者,要敢于前沿布局,在具有长期价值的技术和能力上坚持投入。站在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趋势上,一定程度上可以预判什么是对的事情,未来的方向大概在哪里。在具有长期价值的技术上,要敢于投入布局,在过程中累积和增长能力。
比如腾讯会议,大家感觉好像是在疫情后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但其实是我们在音视频领域长期探索的一个成果。还是 SNG (腾 讯社交网络事业群)时代,我就跟原来做 QQ音视频的团队讨论,怎么把音视频的能力提炼出来服务更多场景。疫情后,腾讯会议快速发展的背后,除了需求的推动,也是过去几年,我们坚信音视频作为基础信息载体的价值,这样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接得住。
腾讯有自己的经营逻辑:只要我们看准一个领域,看到它的长期价值,我们往往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那家企业。从战略选择看,腾讯不做跟随者,而是站在需求本质的思考上,结合自己的能力,找自己的道路。
还有一点,就是坚持社会价值。企业本身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企业必须助力社会的进步,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2021 年我们把“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写入公司的战略之中,成立了相关事业部,两期将共投入1000亿元,在基础科学、乡村振兴、碳中和、教育均衡发展、基层医疗体系完善等领域展开探索。
“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其实不只是增加面向公益的投入,也是要在产业发展中, 实现社会价值,以“有用”推动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创造。比如,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产业互联网的用户直达和网络效应也将帮助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潜能,在乡村振兴、城市治理、应急救灾等领域都产生不小的作用。在疫情暴发的时候, 我们投入大量的资源开发健康码,上线100天后,就成为全国10亿人的“健康通行证”,成为各地政府疫情防控的有力工具,覆盖400多个市县、5100多个村庄,亮码260亿次。一定程度上,数字化正在成为全社会发展的基石,产业互联网也与各行各业融为一体,成为每个产业释放社会价值的数字化加速器。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也是统一的,无论消费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本质上都应该做到“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才能够长期发展。
我们一直说,产业互联网是一场马拉松,现在只是起跑的前100 米。马拉松是一场与对手的竞争,也是一个面对自我的过程。坚持归零思考,坚持长期价值,坚持社会价值,以数字化助力产业升级,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产业互联网需要坚持的原则和使命。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