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锋网按:今日,清华大学中国数字经济与人才强国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该论坛上,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与领英共同发布了《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煜波致辞,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发表主题报告,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和领英中国代理总裁曾志恒发表主旨演讲。论坛还邀请了清华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和领英中国的技术副总裁王迪与陈煜波和张晓进行了题为“中国数字经济与数字人才发展趋势”的圆桌对话。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发表主题报告
论坛发表的报告以领英的数据为基础,围绕最近三年中国数字人才的增长、流动和从业特点进行了细致分析。
以下是雷锋网第一时间整理的报告主要内容:
数字经济的含义和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数字人才就业状况
十大城市,分析数字人才分布和需求
数字人才的关系网络与流动性
什么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概念的提出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化密切相关,但数字经济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从2008年开始,数字经济的概念被更加广泛地提及,具体内容也延伸到ICT技术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即硬件、软件、应用、通信等技术)中国在2016年9月20日举办的G20峰会上第一次对数字经济给出了官方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并不只局限于商业和市场,它还包含了个人、组织甚至整个社会层面。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到达3.8万亿美元,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下图显示了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的变化趋势。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特点是从“需求端”向“供给端”渗透。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达到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成为了需求端的发展保证,电子商务、O2O服务、自媒体等各方面的应用渗透进了人们的生活。而包括ICT基础产业的供给端,则面临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下降趋势,但ICT同时也驱动了制造业、金融业、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
另外,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地域特点,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的差距不断扩大。ICT基础产业大省主要机种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数字技术改变了诸多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带来大量新兴领域的就业机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的人数约有350万,但拥有中高级专业技能的人数不多。领英中国智库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的从业者数量在85万人以上,印度15万,英国14万,中国只有5万多人。中国还存在顶尖人才供不应求、具备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跨界人才不足、初级技能数字人才的培养跟不上需求等问题。
报告中的数字技术人才,是指拥有ICT专业技能和ICT补充技能的就业人群,数字产品/服务相关的战略管理、运营和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也属于这一范畴。下图是数字人才的职能分类。
在中国,拥有数字人才最多的十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西安,北方城市中只有北京和西安上榜,整体表现出“北弱南强”的情况。
领英从用户数据中筛选出72万数字人才进行分析,发现近一半的数字人才来自ICT基础产业。
在十座拥有最多数字人才的城市中,杭州有最高比例的ICT基础产业的数字人才,而苏州有最高比例的ICT融合产业数字人才。
而在职能分布上,当前的我国的数字人才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上。
我国数字人才中,拥有本科学位的占比最高,其次为硕士学位,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占比在3%以下,学历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字人才中研究型、分析型和管理型人才比较稀缺。
数字人才的专业背景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电气和电子工程等技术类学科,工商管理专业也是数字人才的一大学科来源。
初级职位的数字人才占所有数字人才的一半以上,高级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也较高。
根据数字人才储备情况,报告将上述提及的拥有数字人才最多的十个城市分为“引领型”城市和“快速成长型”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属于“引领型”城市,成都、苏州、南京、武汉、西安属于“快速成长型”城市。
以下几张图片展示了各城市数字人才在不同行业的分布情况,左侧的图表示数字人才在ICT基础产业和ICT融合产业的比例,右侧的图示表示ICT融合产业的数字人才在具体行业的分布情况。着色部分代表北京的数字人才在九个行业中的比例。黑客部分代表全国的数字人才在这些行业的比例。全国比例从总体上反映了当前数字人才的行业分布情况,代表了行业角度的人才结构。
北京:北京在企业服务、教育、金融、医疗、娱乐等消费端的数字化转型中有更大的人才优势。在北京,数字人才就职最多的公司分别是百度、IBM、华为、京东和联想,以国内互联网、通信和电商企业为主。
上海:上海的ICT融合产业数字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次分布在金融业。数字人才主要就职于SAP、IBM、英特尔、惠普和携程。
深圳:深圳ICT融合产业数字人才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次在消费品及金融。数字人才就职最多的公司分别是华为、腾讯、富士康、中兴通讯和中软国际等国内互联网通信类企业。
广州: 广州的ICT融合产业人才分布与深圳相似,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广州在消费品、金融和娱乐行业表现出明显的人才优势。在广州,数字人才就职最多的公司分别是腾讯、汇丰、捷普、唯品会。
杭州:杭州的数字人才在ICT基础产业中的比例最高,ICT融合产业中数字人才在制造业中分布最多。数字人才就职最多的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华为、网易、诺基亚和海康威视。
在“引领型”城市中,大部分数字人才分布与产品研发和数字化运营这两个职能中。
他们的学历水平也呈现一定的地域特点,高校集中的北京拥有最多的硕士人才,博士数量也相对较高。
在人才职位等级分布上,北京的总监及以上人员占比在五大城市中最高,上海的高级专业人员和经理占比最高。提高对高级技能人才吸引力将是威力实施人才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速成长型”城市中,除了苏州和武汉,数字人才主要分布在ICT基础行业,苏州的人才大部分分布在ICT融合行业,而武汉则平均分布。在这五座城市中,ICT融合产业数字人才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消费品和金融业中。苏州和成都是初级职位占比最低的两座城市,也是“快速增长型”中雇佣数字人才企业数最多的城市。关于这几座城市的具体情况可查看报告原文。
除了就业情况,该报告还分析了数字人才的需求情况。
在2014到2015年间,“引领型”城市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为5%左右,到了2016年,则出现了普遍下降,这与创业公司的大批倒闭和“资本寒冬”的来临有关。
而在“快速成长型”城市中,除了武汉和西安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量上升之外,其他城市对数字人才需求量均有下降。
从职业岗位的角度上看,“引领型”和“快速成长型”的数字人才需求相差不大,主要集中在研发和运营部门。
而在数字技能上,两类城市的需求没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包括程序设计(Java、C++、JavaScript等)、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引领型”城市对编程技能的需求较高,“快速成长型”城市相对来说对制造类技能的需求较高,对数据库和数据分析类技能的需求较低。
报告还根据领英用户的联系人数据,分析了数字人才的关系网络,其中,同是从事数字相关工作的被定义为内部连接,从事非数字相关工作的则被定义为外部连接。
在上述数字人才分布最多的十大城市中,数字人才在数字领域的内部连接度均在20%以下,而外部连接均高于80%。这反映了数则人才在整个人才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较低,职场网络不够发达。
根据过去三年就业流动的情况,报告分析了上述十大城市的数字人才流入流出情况。其中,上海的人才净流入量最多,南京的人才流出量不多。与“逃离北上广”相反,数字人擦的流动依然体现出向一线城市聚集的趋势。在“引领型”城市中,广州是唯一的一座净流出的城市。而苏州则是“快速增长型”城市中唯一有数字人才净流入的城市。
在有数字人才流入的城市中,上海和深圳是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上海和深圳不只从一线城市北京和广州吸引大量人才,也吸引了来自杭州南京苏州等二线城市的人才。
雷锋网总结:
数字经济的概念从产生到发展,约有十年的时间,而我国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经济规模。从我国数字人才的就业状况可以看出,数字人才在区域分布上存在巨大差异。西北、东北地区在数字人才储备方面落后于其他地区。当今数字人才主要集中在研发和运营上,人才学历较高,集中在工学和管理学专业。在拥有数字人才最多的十个城市中,数字人才在ICT基础行业和ICT融合行业的分布呈现地域特点,这与当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各城市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则主要集中在研发和运营。与“逃离北上广”不同,数字人才的流动性依然体现向一线城市聚集的趋势,上海和深圳成为了最热门的数字人才集中地。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