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 正文
发私信给周蕾
发送

0

阿里云首次盈利背后的「第一性原理」

本文作者: 周蕾 2022-06-02 10:06
导语:强如AWS也是十年才盈利。对阿里云、对中国云市场来说,一切都不算晚。

阿里云首次盈利背后的「第一性原理」

作者丨文叨

编辑丨周蕾


成立十三年,阿里云终于实现了年度盈利。

5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最新财报。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全年总收入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后分别为1001.8亿元和745.68亿元。阿里云EBITA利润从去年的亏损22.51亿元大幅改善为今年的盈利11.46亿元,是中国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

尽管阿里云在2021财年全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为22.51亿元,但实际上在第四季度,它已经首次实现扭亏。

与这份成绩单同时需要关注的是,近两年来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增速开始放缓。亦有公开报道称,国内云厂商50%-60%高增长阶段已结束,20%-30%增长率是当前的普遍增速。

告别高增长的时代,告别业务一路狂奔、只看营收数字不看营收质量的时代,在最近一年时间里,几乎所有国内云厂商都开始正视自身与行业的“内卷”困境,把业务的健康度摆到前所未有的优先级上。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命题,所有人都在追寻答案的路上。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在此前一系列云计算报道中指出,云业务是一项复合型的任务,它考验技术视野,也考验营销视野,更考验组织能否不断自我进化、迭代,考验管理者的魄力与远见。

在这批云计算大军中,宣布自己迎来稳定盈利期的阿里云,成功先行一步,他们在面对这项任务的时候,究竟做对了什么?

技术降本,来自计算体系的“降维打击”

“我们将继续投入,寻求新的技术突破。”财报发布后,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如是说。

在最新财报的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披露,“过去一财年,阿里巴巴技术相关成本费用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这将持续增强阿里云在中国云市场的领先地位,支撑我们面向消费者业务的先进技术需求,并推进对下一代技术的探索。”

虽然财报并未具体披露其中对于阿里云的投入,但阿里云显然是其中大头。

不仅如此,对于达摩院、平头哥等板块的研发投入,最后也同样会从阿里云的产品中出,可视为一个颇为客观的“研发压强”。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电话会上表示,高质量增长的关键一点,是通过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开发和利用云计算的广阔潜力。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是每个企业、每个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都需要的基础服务。

倘若是市场快速增长,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加大技术投入,其实不需要太多思考。但如果行业红利不胜从前,外部环境愈发多变,需要控成本、保盈利,需要先考虑活下去的问题时,企业未必还能像从前一样痛快地拍板决定继续投入技术。

为什么对阿里云来说,在技术上持续投入,这一点没有任何犹疑?

事实上,一流的技术不该是企业对外宣讲时的锦上添花,它更该率先为企业自身的成本降低、性能提升,做出贡献。一位云厂商的技术高管直言,很多人一直在讲技术怎样提升其他行业的效率,但实际上应该先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把生产要素的成本降下来,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进入行业。

这一类成功的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就来自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计算资源利用效率,把边际效应最大化,用最低的成本,走向规模化应用,打造出一家伟大科技公司应有的经营模式和增长飞轮。

Google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Google前CEO施密特曾谈到,Google搜索之所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更重要的原因是运营成本低。

“Google的运营成本只有微软和雅虎的几分之一,一次搜索服务的成本只有零点几美分。而节省的钱,Google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数量,增加运算难度。用竞争对手相同的单位价格,Google可应用更多的硬件和算法,实现更好的搜索质量。而Google的竞争对手是无论如何提供不出这样高质量的服务。如果他们向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高成本会让他们严重亏损。”

对应到云计算领域,即是:以绝对的规模,来最大化技术研发投入的产出,为用户提供更高性能的计算服务,并且保持相对合理成本。

其中,扩张规模是必选项。数据显示,在过去12个月,阿里云就新增了五座海外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印度尼西亚、德国、菲律宾、韩国和泰国,其中后三个国家的数据中心都是首次启用。截至目前,阿里云已经在全球27个地域运营着84个可用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云基础设施。

但在核心技术上做更多投入,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无疑更扎实、更深入。亚马逊在这一点上,就给出了不错的示范。尽管AWS已经在全球市场份额上遥遥领先,但它近年来仍在不余遗力地提升计算效率,比如持续升级nitro、gravition 3等。

阿里云的谋划布局,或许还要更深入一些。

在最新财报中,阿里表示,阿里云的核心壁垒正是源自于其自研的核心技术,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过去十年,阿里云以飞天云操作系统为核心,建立了自研芯片、服务器、计算、存储、网络等软硬一体的新型计算体系架构

其中,飞天是中国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统,将遍布全球的数百万台服务器连接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单集群可达10万台规模,千亿级文件数,EB级别存储空间。2018年,飞天获得中国电子学会15年来第一个科技进步特等奖。

此外,阿里云还在去年9月发布了自研的磐久服务器和龙蜥操作系统。磐久服务器采用了最新型的模块化设计,可实现计算存储分离,服务器交付效率提升50%。龙蜥定位于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支持 X86、ARM等多种芯片架构和计算场景,性能和稳定性经受住了历年双11的严苛考验,为云上典型场景带来40%的综合性能提升。

2021年,阿里还发布了第一颗CPU芯片倚天710。打造一颗因云而生的芯片,是阿里云推进“一云多芯”策略的重要一步,据悉将应用于阿里云的数据中心。

有业内人士向雷峰网分析称,云原生架构会深入渗透产业,意味着硬件体系要重新面向云做设计,而非停留在传统互联网的分布式化。硬件体系会是从芯片到服务器再到机房,呈现一体化,深度影响供应链。在这一维度完成先手布局者,必然能夺得先机。

除了底层技术上的创新,阿里云也在围绕应用场景不断优化,以提升云服务的易用性。其在2020年公布的“云钉一体”策略,目的正是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一个更为易用的云基础设施。如今,“云钉一体”正在为更多的实体行业提供服务,助力数字化转型。

组织、管理、生态,全面升级的考验

而技术升级,同样也指向组织和管理上的升级。

在过去数年中,阿里云高管体系颇为繁杂,既有金融、零售、数字政府等各个行业线的总经理,也有达摩院、钉钉、平头哥、天猫精灵等承载着创新的负责人,云与科技板块一度拥有10多位M6/P11级的高管和科学家——如此庞大的高管团队,堪比淘系。

前者(行业线)保证了营收基本盘,后者代表着未来的增长和想象空间,两头都是高优先级业务。

于是,去年夏天的重大组织架构升级中,阿里云完成了两项重要决策:一是设立了18个行业部门,由行业总经理负责,做行业数字化创新;二是成立了16个区域,并任命了16个分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主要是与本地客户建立连接,建立本地化生态。

前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于今年三月空降阿里云出任M7高管,负责整个国内及国际销售业务,提出要追求高质量增长,持续优化销售组织,形成“行业主建、区域主战”的模式,提升客户满意度。此外,生态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做强区域销售生态及行业ISV生态,向生态让利。

具体而言有三项策略,第一是成立专门团队支持不同类型的伙伴,厘清服务界面,第二是坚定和行业ISV共同打造行业解决方案,跟懂行业的人深度绑定,第三是对伙伴收入占比提出了明确的量化要求。

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回答分析师提问说,云是各行各业走向数字化时代的基础设施,在产业层面需要和生态伙伴合作,共同探索行业机会,抓住每个行业走向云的历史机会。

站在“首次年度盈利”这一时间点上,阿里云并未妄言胜利。相反地,这家中国云计算的排头兵正在不断审视自身、查漏补缺,从技术、组织、生态等各个维度上做出调整,力求以最好的状态继续前行。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云计算、To B、金融科技。丨微信:LorraineSummer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