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4月11日消息,近日,UCloud(优刻得)发布《高级管理人员离职的公告》,称首席运营官华琨因个人原因向公司申请辞去首席运营官职务。辞职后,华琨仍为公司董事。
目前,华琨直接持有UCloud公司5.17%的股份,通过嘉兴云显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本公司0.51%的股份。
华琨和季昕华、莫显峰等3人是UCloud最早的创始人团队。
2012年3月,华琨从腾讯辞职,和好友季昕华、莫显峰联合创办了UCloud。季昕华作为 CEO 全面负责公司业务,莫显峰作为 CTO 全面负责公司技术及研发工作,华琨是UCloud首席运营官的角色。
在创立UCloud前,华琨曾是腾讯互联网运营部运维总监、云平台部运营总监,负责QZone和开放平台的技术运营与服务工作。
而联合创始人季昕华、莫显峰也是华琨在腾讯的前同事,季昕华和莫显峰离职都是 T4,华琨是 P3.3。
除了腾讯,他们三人也都在华为、盛大等公司工作过,有深厚的技术背景。
从左到右分别为CTO莫显锋、CEO季昕华、COO华琨(UCloud3位创始人)
UCloud净利一路下坡,营收增速创下新低,市值已跌去近236亿
2020年1月,顶着中国A股“首家同股不同权”和“中国云计算第一股”的名头,UCloud上市后备受业界关注,其首次发行价为33.23元,在敲钟开盘后大涨120.22%,直接翻倍达到73.18元。
巅峰时期,UCloud市值一度接近308亿元。
然而上市两年后,UCloud股价已经跌破20元。截至2022年4月11日,UCloud盘中股价为15.95元,目前市值72.27亿。距离最高市值,已跌去近236亿。
除了市值大跌外,UCloud的财报数据也并不是很好。
根据2022年2月26日,UCloud 发布《2021 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1年营收29.08亿元,2020年营收24.6亿元,同比上涨18.46%;2021 年亏损6亿元,2020年亏损3.43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2.57亿元。
从营收来看,UCloud表现尚可,但其营收增速已经创下了历史新低。
2017年到2020年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62.6%、41.39%、27.58%、62.79%,而2021年,增速仅为18.46%。
从利润层面上看,UCloud不仅在持续失血,而且在加速失血。2018年以前还有一些利润,从2019年开始已陷入2020年巨亏的局面。
另外,毛利率情况也很不乐观。近几年UCloud的毛利率一直在降低,2019年还有29%的毛利,2020年只有11.4%。到2021年,UCloud业绩快报透露,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0年同期下滑约4.79个百分点。
去年,还有不少持股 5%以上的股东和高管纷纷减持。
根据公告,君联博珩合计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22,650,000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重元优云合计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3,592,850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在一年内,君联博珩累计减持了1.49%的股权,减持均价为27.96元到43.25元,最高可套现2.9亿元。重元优云减持了0.93%的股权,减持均价为25.65元到29.72元,最高可套现1.25亿元。
2021年3月,股东嘉兴同美投资合伙企业减持UCloud公司股份60万股,减持比例为0.14%,其持有3704.6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7%。此外,北京光信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上海光垒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嘉兴同美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2098.29万股,持股比例降至4.97%。甲子拾号合计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 2%。
不仅如此,减持名单中还包括高管。
公司监事周可减持股份占公司股本0.076%。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贺祥龙减持股份占公司股本0.091%。公司原高级管理人员张居衍减持股份占公司股本 0.033%。
华琨等三位创始人卖房创业,历经7年UCloud上市
2012年,莫显锋、季昕华、华琨三人找风投未果,自筹400万资金投入。其中,季昕华卖房出了 50%,华琨、莫显锋两个合伙人分别出了 25%。
到2015年的四年间,是UCloud最意气风发的时候。虽技术和服务并不完善,但凭借先发优势占住了手游这一被巨头们忽略的风口, UCloud 业务快速扩张,在游戏云细分领域中称得上一霸。
可以说,UCloud 客户增长第一曲线发生在2013~2015年。
季昕华曾透露,2012年一年营收100万一年,2013年每个月100万,2015年每天100万。
但从2016年开始,UCloud 饱尝到了成长的苦涩。以阿里云、腾讯云为首的巨头更加积极地推动落地和商业化,凭借母公司支持,快速蚕食了中小云计算厂商的份额。尤其是腾讯 IEG、腾讯云、投资部组合作战强势进入手游行业,UCloud 只能重塑核心竞争力,另抓其他现金牛。
另一边,在市场压强陡然增强的情况下,管理上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原有的公司架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狂飙突进,再不调整就无法进行加速突围。
为了突破原有行业招聘的大量新员工,使企业文化被稀释的也很厉害。2013年底整个公司也就40人,三年后陡然扩大到四五百人。
随后,UCloud开始了一场从外部竞争战略,到内部组织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大变革。
在历经长达四月的组织架构大调整后,UCloud事业部按照行业分别划分为五个:互动娱乐、移动互联、传统行业、多媒体、中小客户线,并将大批后端研发负责人拨到前台;将原来一整条的研发线分拆出 PaaS、IaaS,IaaS 又细分为 8 个部门。
华琨将这场创业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2015年他们做对了两件事——坚持做公有云、选择细分行业;2016年-2018年上半年是互联网的拓展期,UCloud 也在寻找新的行业突破;2018年下半年至今,战略逐渐清晰,以差异化的能力深入产业互联网。
2020年1月20日,UCloud优刻得正式上市(登陆科创板),发行流通股。
据当时的股权结构,UCloud优刻得开创了中国A股市场 “特别表决权结构”的先河,公司实控人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持有的A类股份每股表决权,为其他股东(含本次公开发行对象)持有的B类股份每股表决权的5倍。
UCloud共发行5850万股,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合计持有公司 23.12%的股份及 60.06%的表决权。
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年度,UCloud优刻得营业收入分别为:5.16亿元、8.40亿元、11.87亿元和15.12亿元,报告期内收入规模迅速提升。
在外界看来,在短短8年内,Ucloud从无至有、从小到大,风光无限。
但Ucloud的日子,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过。
从云计算场上的分布来看,云计算的玩家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大公司生态体系中孵化,然后开始做云计算服务的,如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等,还有一类是直接以云计算业务为主业发展的,如UCloud优刻得、青云、七牛云等公司。
据数据显示,第一类企业已经占据了市场近80%的份额。
而优刻得的公有云市场份额也持续呈现下滑的态势。
据数据机构IDC统计,2015到2018这三年间,优刻得的市场份额从4.9%、4.6%、4.3%一路下跌至3.4%,市场排位从第6位下滑至第8位,位列华为云(3.8%)之后。而今,优刻得被归类于“其他”项当中,降至第二梯队,且面临来自京东云、浪潮云、紫光云等同行的竞争。
2022年2月1日,据IDC发布的最新《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显示,阿里云「公有云 IaaS+PaaS」市场份额为39.01%,收入137.34亿元,位列第一。腾讯云市场份额为 10.92%,收入 39.24 亿元,位列第二。华为云市场份额为10.74%,收入 38.58 亿元;位列第三。
而天翼云市场份额为 8.98%,收入 32.25 亿元;位列第四。亚马逊云科技市场份额为 7.23%,收入 25.98 亿元;位列第五。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为 3.97%,收入 14.27 亿元;位列第六。移动云市场份额为 3.22%,收入 11.58 亿元;位列第七。金山云市场份额为 2.89%,收入 10.37 亿元;位列第八。
UCloud则继续被归类为其他。
综合来看,尽管入局较早,但在巨头林立的云服务市场,UCloud作为独立背景的中小云服务商的生存环境依然艰难。
如有更多人事变动的消息以及内幕爆料,请联系作者,微信:891490481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