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锋网按:近期,外媒 New Atlas 发表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术在中国学校普及情况的报道,文章提到了人工智能在中国学校的具体应用,以及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一些差异。
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
同年,在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创新运用,发展智能教育,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
人工智能在学校中的推广应用正在全面展开,各大科技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其在智慧教育方面的产品研发和合作落地,雷锋网曾经总结过各大科技巨头在智慧教育方面的布局和应用案例。
那么,人工智能在中外校园中的应用存在哪些差异?雷锋网将 New Atlas 的这篇报道全文编译如下:
2017年,国务院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计划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研究和部署方面引领全球。“路线图”不仅着眼于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还致力于在工农业到城市规划等社会各个领域实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最近有消息透露,一些新的技术创新正在中国学校进行测试,试图重新定义21世纪的教育方式。
在西方,在校园内安装面部识别软件虽然也在进行,但其准确性和可能存在的种族偏见问题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但中国在部署面部识别软件方面正在快速实施。官媒最近的一篇报道透露,中国东部一所高中正在测试一种新的面部识别系统,该系统旨在实时分析教室里学生的互动情况。
这种“智能课堂行为管理系统”每30秒会扫描一次教室,记录学生的行为和面部表情。该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面部表情来识别七种情绪,包括快乐、悲伤、害怕和愤怒。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一架摄像机还会实时记录学生的六种行为:阅读、写作、举手、站起来、听老师讲课和趴在桌子上。
据报道,该校副校长表示,该系统既可以帮助跟踪学生出勤情况,也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这项技术在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度方面可能非常有用,也可以用于监视学生,并惩罚那些偷懒的学生。
据报道,这所测试学校的一名学生说:“以前我上课的时候不太喜欢听课,可能会在课桌上打盹或者翻阅其他课本。但现在我不敢分心,因为教室里安装了摄像头,就好像有一双神秘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我。“
《南华早报》(SCMP)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四分之一的中国学校正在试验用电脑软件给学生的作文打分。据称,这款机器学习软件已经开发了近十年,使用了深度学习算法不断学习并提高其理解和评估学生工作的能力。
据估计,目前有6万所学校正在测试这项技术,据报道,该软件与人工评估的拟合度高达92%。一位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对《南华早报》说:“系统一直在不断进化,并且越来越复杂,我们现在也不确定它在想啥,以及它是怎么做出判断的。”
自动标记系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虽然计算机辅助标记软件的使用时间几乎与计算机一样长,但直到最近一二十年,计算机才开始被用于标记更抽象的学生作业,比如议论文写作。尽管西方的机器分级系统的精确度已经很高,但对其是否可以广泛使用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但国内的普及程度正在不断加大。
一些机构正在中央服务器上训练神经网络评分系统,这个服务器可以编译数百万学生的作业。这一系统不仅有望消除因人为主观性而造成的分数差异,而且无疑可以实时跟踪全国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
该系统将与“社会信用体系”同步,后者将于2020年全面启动。该信用系统将给每个公民分配一个社会信用评分,它将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出国旅行、获得住房贷款等。
该系统已经在一些省份进行了数年的测试,最近有报道称,一所学校禁止招收那些父母社会信用评分较低的新生。
不难想象,在这样一个系统中,许多新的基于学校的人工智能技术会与即将普及的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将人工智能系统整合到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做法,将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如何谁也说不准,但到2030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世界领导者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
via:New Atlas
相关文章:
沪江伏彩瑞:AI+教育时代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的大好机会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