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智慧交通这个领域,目前活跃着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华为、平安科技、滴滴、高德等公司;在国外,智慧交通市场中运营的一些参与者包括埃森哲、思科公司、Cubic公司、通用电气公司、IBM公司、西门子公司、Thales集团和WS Atkins。
雷锋网此前就“什么是智慧城市的起点”这个话题采访过数十位业内人士,他们的想法几乎一致:智慧交通。
城市交通,图片来源:picjumbo
我们也为此做过分析,得出两点结论:
一方面随着阿里巴巴等公司从交通切入智慧城市,大力推广“城市大脑”的概念,在杭州落地的案例,将互联网公司从事交通技术发展的可能性提升到了顶点;
另一方面,城市病在一线城市逐渐成为发展软肋,城市交通基建严重滞后、交通结构单一、运营管理难以协调,长期的道路规划不合理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出行需求。
因此,手握交通数据,具备云计算、大数据、AI能力和人才的优势,意味着在智慧城市这个激烈竞争的领域,可以高歌猛进地步入“快车道”,在红利期抢到更多政府订单。
据国外MarketWatch预测,交通市场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1300亿美元。由于智慧城市的革命,各国政府正在城市计划中投入巨额资金,绝大部分是用在了开发联网汽车技术、智能基础设施和优化交通模式上面。“全球智慧城市”前三甲的纽约、伦敦和巴黎,交通这一指数一直表现非常好。
城市大脑是驱动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变量,而眼下,更细分、更垂直的“交通大脑”也在孕育而生。雷锋网精选了国内具有典型代表的智慧交通厂商,做案例分享,希望与你探讨交通大脑的发展。
7大案例——
阿里巴巴的“双核”:城市大脑+交通小脑
阿里巴巴的交通大脑,实际上就是ET城市大脑最为核心的业务,也是最初切入智慧城市的先行者。
技术层面,其交通大脑通过城市一体化计算平台、城市数据资源平台和人工智能(AI)开放服务平台,集即时、全量、全网和全视频的能力特征于一体,将整个交通出行行业全连接,让大数据、AI和云计算的技术价值得到体现。此外,阿里还有4款AI视觉平台:天曜、天鹰、天机、天擎,实现对城市里的交通事件、事故进行全方位实时感知、自动巡逻。
阿里城市大脑·城市事件感知与智能处理后台
不久之前的杭州云栖大会上,杭州城市大脑2.0正式发布。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因为2.0版本将覆盖杭州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420平方公里,一年覆盖范围扩大28倍。接管1300个路口信号灯、接入4500路视频,通过7大生命体征全面感知城市交通,并通过移动终端直接指挥杭州200余名交警。受益于这个交通大脑,杭州交通效率不断提高。依据公开的城市季度报告,在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杭州从2016年的第5名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第57名。
交通大脑已经首先消灭从摄像头到红绿灯“最远的距离”,目前已经具备信号灯优化、交通事件实时识别、应急车辆优先调度、重点车辆管控、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雷锋网此前采访了阿里云交通大脑专家,他表示治理交通拥堵只是城市大脑的起点,后面他们还会有更多工作切入进来。
资本布局上,阿里更是收购了中兴软创(后更名为浩鲸科技)。中兴软创在智能交通领域技术与市场的多年沉淀,对智能交通发展的理解颇深,其2016年的智能交通合同订则单达到5亿,海外的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市场业绩达4个亿。阿里巴巴作为互联网企业进入交通构成市场质疑,但随着将中兴软创的并入,这个口子被迅速弥补。
尤其在近期,双方宣布未来3年内,将投资10亿元用于基础技术和基础理论研发,联合阿里云启动“AI实验室”、“城市大脑研究院”、“云计算应用研发基地”三大科研计划。
腾讯:爆款应用+天眼交通平台
雷锋网了解到,腾讯的战略是“连接一切”,它来做智慧交通,实际上依然与最强势的应用有着紧密关联。在技术层面,还推出了腾讯优图天眼交通平台(车辆检测、车辆追踪、车辆属性、车牌识别、以图搜图)等。
电子身份:微信和QQ的实名认证广泛应用,行政服务和交管服务可以调用。
社区图谱:微信中很多城市服务,这一点可以为智慧交通做大数据解决方案。
全面数据:腾讯地图的位置数据、城市热力图、城市街景、实时路况等。
全方位支付:微信支付便于公共缴费和行政罚款,以及一系列的证件办理。
云计算和大数据:腾讯云是最底层的技术,为智慧交通带来更多支撑。
此外,腾讯地图的位置服务,基于与滴滴出行、美团打车等行业领先者的深度合作,对智能出行行业需求场景及痛点有着深入的理解,提供更专业的LBS能力支持。
腾讯优图天眼智能交通平台
腾讯乘车码是一个创新点。在深圳等城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直接扫微信就能够付款,不需要购买、携带公交卡。由于微信有摩拜单车、滴滴打车等入口,因此出行解决方案已逐步一体化。
眼下,“数字广东”公司正综合推进智慧政务业务。粤省事”小程序是“数字广东”公司面向全国推出的首个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用PAAS层的地图数据为交通带来更多量变;腾讯云则用技术体系深入构建人联网、物联网和智联网,让AI in All,城市超级大脑则为智慧交通搭建了全方位的环境,解决了智慧安防、智慧政务、智慧园区等问题。
百度:交通大脑+百度地图
智慧交通业务线上,百度实际上有两套逻辑:一套本身的AI系统,一套基于百度地图的交通大脑系统。
AI系统上,百度大脑、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车路协同、百度智能云、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等核心技术,具体采用人脸检测、人脸比对、车牌识别、智能门禁、语音合成等技术,用AI能力植入进每一个细分领域,目前已经为PonyCar、嘀嗒出行、Start、奔驰、奇瑞商用车提供服务。
交通大脑系统上,其是百度地图为城市交通量身打造的一整套行业解决方案。如:交通实时监测与研判平台、DuGIS 智慧离线地图、智慧诱导屏发布平台、智慧信号灯解决方案、交通大数据报告、路况播报平台,立足的是出行的场景、定位数据及人群洞察。值得一提的是,自2005年推出以来,百度地图已覆盖209个国家和地区,可在Web、PC、Mac、Android、IOS上进行操作,AI导航更是其特色功能,目前,全景地图目前覆盖600余座城市的街道全景及上万个目的地的内部环境全景。
百度地图智慧交通开放平台3大架构
2018年6月,百度和深高速围绕智能交通、智慧环保、信息化升级合作三大方向,建立了一个智能交通实验室,在区域性交通综合规划、运行及图像识别等方面开展应用创新。
此外,百度将主导AI、云计算、IoT及大数据分析应用、区块链技术等相关部分的规划和实施,打造“交通大数据融合及开发应用”、“车辆识别与防逃费应用”、“智慧场站(岗亭)”、“智慧客服(监控与指挥调度平台)”、“智能巡检及道路运行监测”等智能解决方案,加速智慧交通建设进程。
可以说,百度的技术是综合的AI加持,随着更多车路协同的测试成功,智慧交通的布局也在扩大。
滴滴:滴滴大脑+GAIA计划
滴滴大脑是滴滴复杂系统的决策中心,是为世界上最大规模出行平台制定大数据决策的智能系统。
2018年,滴滴出行与交通部共同推出了智能城市交通管理解决方案“滴滴智慧交通大脑”,已被中国20多个城市采用,通过AI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实时数据流,集成了滴滴强大的匿名流量数据以及来自当地政府和业务合作伙伴的数据资源,做交通流量测量、智能交通信号、交通拥堵分析、安全驾驶分析、智慧信号灯、交通引导系统、潮汐车道和公交调度系统。
落地案例则在山东省济南。济南市智能交通信号已经安装在344个道路交叉口,为当地上班族节省了超过30,000小时的旅行时间,或每年节省超过1150万小时。结果,平均交通延误缩短了10%至20%。滴滴总共在全国1200多个交叉路口引入了智能交通信号。
滴滴智能交通的技术能力
为了支持运输方面的科学研究,滴滴早些时候还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了其GAIA计划(数据开放计划),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从滴滴平台获取匿名路线数据的途径。此外还设立了滴滴人工智能实验室,重点发力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器视觉、语音识别、运筹学、统计学等领域,针对滴滴海量实时出行数据和复杂的业务场景需求,研发全新的地图服务系统,如路径规划、时间预估(ETA)、路况等。
京东城市:城市计算+京东物流
雷锋网此前了解到,京东智能城市覆盖的Top6场景分别是:智能商业、智能交通、城市规划、环境能耗、公共安全、智能政务等。智能交通深度融合城市多源时空数据,通过精细化建模分析,为市民出行服务、政府和交管机构提供管控优化指导。目前京东城市业务在京东数科统筹(前京东金融),其平台是城市计算平台。
京东城市的智能出行及交通治理能力
京东城市计算平台分为5个层次:
云计算平台:Hadoop、SPARK、Storm等
6个标准数据模型:空间静态点数据等
时空数据管理层:时空索引、时空查询等
时空数据AI层:时空机器学习、多源数据融合
城市画像:城市商业、智能交通、环境与能源等
京东城市计算平台
对于城市计算平台而言,基础是云计算,而时空索引等技术跟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结合,形成了这个平台的核心技术。目前,京东数科正在与摩拜合作,利用摩拜的大数据能够实时自动检测城市中的违章停车,执法管理人员无需再对此进行巡视,可以把有限的人力精确投放到出现违章的路段进行处理。此外,城市计算平台可以应用于出租车调度、消防车调度、救护车调度等。
当然,物流是京东的强项——智慧交通不止于信号灯的管理,物流服务也是重头戏。京东在物流方面结合自身特点出发,主要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方面有所表现。持续投入进行无人仓、无人机、无人配送站、配送机器人等智能物流技术研发,京东智能物流体系中的无人重卡、配送机器人等智能运载装备,正是以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为基础,根据不同场景的用户需求进行的多种自动驾驶产品创新。
7月19日,面向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的京东地图首次亮相,主要为各类机器人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提供导航能力。京东地图具备从数据采集、处理、发布以及应用的全流程生产体系,将采集到的多源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拼接、过滤等系列处理,把各项数据糅合在一起,使其具备时间、空间等多维度属性,从而实现厘米级的数据准确度,精确还原路面信息。
华为:IOC中枢系统+视频监控
华为将智慧城市作为重点业务投入方向之一,在智慧城市领域投入人力超过5000人。
雷锋网对华为智慧城市做过专访,并了解到华为选择安防作为突破口(基于视频监控的细分产业,包括交通等等)其实是基于IoT落地场景较少,安防应该算是相对成熟的领域之一。
智能运营中心(IOC)是华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大脑”与“中枢”,汇聚来自“周围神经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实现城市运行可视化,提升城市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市管理和决策科学化与智能化。IOC系统,包括展示城市基本情况和经济、交通、安全等的重要指标,实现对城市细节信息的全面查询,华为的物联网(IoT)平台,能提供操作系统LiteOS,以及标准低功耗广域(LPWA)窄带IoT技术(NB-IoT),实时收集城市的运行状态。
华为的智能路灯助力节能城市建设
此外,在深圳,华为正式上线全面云化、全网智能的视频云方案,实现视频大共享,让视频从“看”到“用”。 深圳交警采用了华为大数据平台,包括数据资源池和深度学习系统,形成城市“交通大脑”,实现全城交通流量感知,自适应控制交通信号灯。
在无锡,华为示范演示除了确认了C-V2X车联网城市商用部署的进程,同时展示了一套基于C-V2X端到端车路协同解决方案。透过华为全球首款双模C-V2X路侧设备RSU,配合应科院C-V2X软件系统和演算法,利用C-V2X Uu、PC5通信道把信号灯,交通状态等广播资讯,传递到一汽等汽车上,并实现了车与车、车与行人、车与路、车与网之间的低时延高可靠感知资讯交换,针对辅助驾驶、城市交通管理、车与行人在道路安全和出面效率方面带来显著的提升。
可以说,华为一直延续低调作风,与车企进行众多前沿测试项目,未来在车路协同、辅助驾驶、道路安全领域会有作为。
高德地图:7亿用户+星云AI引擎
尽管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但是高德在智慧交通上还是有自己的一套打法的。
目前高德地图拥有7亿用户,与汽车领域众多车厂深度合作,还与150多家省市级交管部门实现了智慧交通合作。
高德地图16年来已经在数据、生态、应用三个维度筑造了“护城河”,积累了交通出行行业最大规模的多元大数据,不仅拥有位置、生活、交通、社会等不同种类的海量数据,而且拥有实时路况、位置定位、交管部门开放数据等关键数据。
技术平台上,高德打造了全新星云AI引擎,这是一款先进的类NDS数据格式的智能引擎,加入了全新三维领航视角,地图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高德的星云AI引擎特点
此外,阿里高德合作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将首批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50个城市落地,其愿景是平均为每个用户每次出行节省时间10%。截至2018年3月,高德地图日活跃用户数量(DAU)已达超6000万。以此推算,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将为用户节省的出行时间相当可观。
雷锋网6大点评——
阿里巴巴、百度、滴滴在智慧交通领域竞争实力最强
阿里巴巴入局早,在杭州的实践成为强大背书,有着媒体高曝光率,此外达摩院的设立及人才的加入为其科研实力添砖加瓦,高德地图的数据也是重要资源。在资本领域,大手笔收购了中兴软创,技术+业务场景形成全矩阵。
百度技术全面,有百度大脑、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车路协同、百度智能云、DuerOS对话式AI开放平台,百度地图应用广泛,具有强竞争力。
滴滴在中国已成为出行寡头,对交通数据理解透彻,加上滴滴大脑、智慧交通、滴滴安全、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驾驶等业务线已初具规模,众多行业人才也被滴滴挖走,实力不可小觑。
城市经验复制是个“长期计划”
在城市落地一般是政策+经济+地理环境+技术的综合表现,阿里在杭州、腾讯案例在深圳、滴滴案例在济南,而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雄安开始起跑,都形成了很好的经验,但走出这些城市的效果似乎远远没有起点表现更好。时间还在走,智慧交通的坑或许并不尽相同。
招兵买马“扩充装备”
阿里的达摩院、百度地图的AI实验室、滴滴的AI Labs、腾讯的“数字广东”、京东的城市计算事业部等等,都在全方位从国内国外的传统交通领域、学术领域招募人才,未来人才大战也是行业一个突出特点。他们对人才过于渴望,我们已经看到一系列高校实验室、合作计划的相继出现。
与车厂合作暗流汹涌
与车企的合作也是目前布局智慧交通的一大要点。阿里和斑马汽车深入智能网联汽车,阿里与福特和博世、沃尔沃等合作自动代客泊车、车到家等服务;百度有自己的Apollo,并与比亚迪和博世合作;腾讯与广汽、吉利、东风都有合作,智博会上更是表示与长安汽车合力打造的长安CS35Plus;而滴滴更是在2015年就已提出打造“洪流联盟”,目前已有31家汽车相关企业。其他公司亦在关注这种趋势。
当然,传统汽车厂商也迫切希望牵手互联网公司,搭载更多的AI解决方案,提供更多的人机交互、听服务、车载地图、社交出行、用车生活等服务,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汽车打造为智能生活方式的载体。
供需匹配才是交通大脑最大价值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交通大脑”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在某一个方面发挥了作用,即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有所表现,但是城市建设真正的问题是应该溯源到“供需匹配”的角度上来,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回答”where people live, work and play”。 从一开始就规划好,比后期打破重建更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在国内,做规划和交通是两个部门,相互之间的结合并不是太紧密,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这个高度依赖科学决策的事务上,国内进步的地方依然还有很多。
智慧交通行业将成为主流垂直行业
最终要提到的是,理想情况下,智能技术距离市场成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令人欣喜的是,众多技术在帮助现有道路适应新的交管模式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智慧交通系统提供无处不在的连接,更多的远程传感器、动态交通信号和车辆通信技术也逐渐往上走,智慧交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不错,因此,种种因素势必帮助智慧交通行业成为主流垂直行业。
相关文章: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