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果你是一名 iPhone 用户,那么 App Store 可能是你手机上最常用的自带应用之一。如果你是一名 Mac 电脑用户,那么你很有可能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能打开一次 App Store。虽然都是苹果家的产品,而且命名一致,但两个 App Store 的体验完全不同,受到的待遇也是天壤之别。
所幸,苹果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12 月 20 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最早从明年开始,苹果将对 iOS 和 macOS 的应用生态进行融合,开发者将能够开发出能够用于屏幕触控、鼠标或触摸板的应用,只需要开发一次,然后根据不同的设备种类(iPhone、iPad 或 Mac)和操作系统环境(iOS 或 macOS),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
该知情人士还称,苹果将会把这一融合项目作为 macOS 和 iOS 的下一个重大更新,而且已经起了个项目标号 Marzipan。这个项目将会是一个长期项目,预计最早明年会推出,推出时间可能会在 2018 年的 WWDC 上。
不过这一知情人士还补充了说这个项目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改变或者取消。
虽然如此,这对于已经被比喻为“鬼城”的 Mac App Store 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在以智能手机为设备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Mac 上的 App Store 已经受到了太多的忽视;以 Twitter 为例,iOS 端的 Twitter 更新频率非常高,总是会拥有最新的功能;而根据雷锋网的了解,Mac 端的 Twitter 应用已经好久没有更新了。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样的开发方式也能够减轻开发的工作量,也可以减少后期在运营维护上的付出成本。以往,开发者通常需要为苹果旗下的两款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的应用,二者之间几乎是独立的关系;一旦融合起来,Mac、iPad 和 iPhone 用户就能同一时间收到最新的功能和更新。
对于这一消息,一位来自苹果开发者社区的开发者 Steven Troughton-Smith 说:
将不同的应用融合起来能够帮助 iOS 和 macOS 平台更好地一起进化成长,而不是前者踩在后者的肩膀上。这将成为 iOS 诞生以来苹果软件平台的最大变革。
苹果想要对 iOS 和 macOS 的应用生态进行融合,在客观上的确会对开发者和用户带来方便,不过从本质上来看,依然是出于对 iOS 和 macOS 未来发展的考虑,尤其是 macOS。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桌面操作系统,macOS 近两年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在 2016 年,它被重新命名,添加了 Siri 等功能,并被苹果列为旗下的四大操作系统之一。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雷锋网并不认为 macOS 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尤其是在对操作系统最为重要的应用生态方面;体现在产品,也就是 Mac App Store 的无所作为。
反观苹果的老对手微软,近两年在应用生态的构建方面可谓不余遗力。在 2015 年 MWC 上微软推出了 Windows 10 统一平台的代表作 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简称 UWP),不仅可以支持 x86 和 ARM,也能够支持触控和高分辨率。虽然这一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微软在移动端的策略,但它所提出的“编写一次,在各平台发布”的口号受到了不少开发者的欢迎。
后来我们也知道了,微软逐渐放弃了移动端,但这反而让微软更加注重它的根基——Windows 10 桌面端,并通过多种方式来继续 Windows 10 生态的发展,比如说推出新的开发工具、推出全新的 Fluent Design 设计语言、拉拢更多的合作伙伴等。
关于后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7 年的微软 Build 大会上,微软将老对手苹果请来,宣布 iTunes 将上架 Windows 10 应用商店(当然,苹果跳票了)。
在桌面端,苹果还有一个新对手 Google。数年来 Google 一直在教育市场推进 Chrome OS 的发展,而这两年将 Android 与 Chrome OS 二者的应用生态融合在一起,让后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在多方面的措施之下,Chrome OS 在美国教育市场的销售份额已经超过了 Mac。
由此可见,苹果要走出将 iOS 和 macOS 应用生态融合的这一步,可以说是在微软和 Google 这样的对手压力下的被动之举,但同时也是已经有先例可循的。
不过在雷锋网看来,三者的不同点在于,微软越来越专注于桌面端,Google 的 Android 和 Chrome OS 都很年轻,融合成本并不高;而苹果的 macOS 和 iOS 一老一新,如何在系统环境、交互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实现融合,这是一个大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终极的问题是,在应用生态已经走向融合的情况下,iOS 和 macOS 在交互上会实现融合吗?或者说,macOS 会最终支持屏幕触控吗?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