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王刚 | 2018-07-27 11:46 |
7月中旬,12家中国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厂商入选了Forrester《2018年中国全栈公有云开发平台Wave报告》,青云QingCloud再一次显眼的处在了Strong Performers(强势表现者)的位置。雷锋网注意到,在这12家厂商里,唯独青云没有“爸爸”。
7月27日,青云主办的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云计算峰会现场,青云QingCloud CEO黄允松宣布公司进入全新战略升级阶段,将以“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的全新面貌进入市场。
外界看来,似乎这正是对“强势表现”最好的注解。
这场大会吸引了两千余名开发者、架构师及行业专家,而青云也满怀诚意,一口气公布了9大产品品牌,并对“ICT服务”做了重要阐释。“云的核心不是“为云而云”,而是通过云的形式再造一套ICT系统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黄允松感慨一路走来的不易。今天,在聚光灯下,他宣布带领青云进入新的领地。
青云QingCloud CEO黄允松
强势发布9大“高颜值”产品 走多品牌战略
黄允松对这9大产品寄予了厚望。他说“依托于9大产品品牌,青云现已拥有全栈服务能力,以软件为灵魂全方位重塑ICT服务,通过云模式构建ICT系统,与合作伙伴共建新ICT生态,以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会上究竟发布了哪9大产品?
1.QingCloud云平台(这是青云的主线,包含公有云、私有云和桌面云);
2.青立方超融合系统(将云计算软件产品与通用硬件相结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3.QingStor软件定义存储(包含对象存储、NeonSAN和文件存储);
4.KubeSphere容器管理平台(统一门户,纳管Kubernetes多集群,易于集成监控、日志等第三方系统);
5. iFCloud统一云管平台(多云环境的资源管理、运维管理、统一监控和业务系统);
6.光格网络EverVite 智能广域网服务(SD-WAN云网一体服务,青云扩展ICT边界的典型);
7. Anybox企业云盘(属于青云第一款SAAS级产品);
8.OpenPitrix多云应用管理平台(青云第二个开源项目,是一个支持多云平台、支持传统应用和云原生应用,实现云端部署和管理的应用管理平台);
9.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云原生的设计思路,具备金融级数据强一致性)。
这九大产品品牌来源于青云云平台自下而上的生长力量,相互独立却又紧密相关。为何走多品牌战略?黄允松觉得这和青云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不再只有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多传统行业开始接纳云计算成为IT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大型机构、大型企业。从‘独此一家’的大公有云模式,走向‘各有专长’的行业云、集团云等公有云服务矩阵。”的确如此,互联网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拥抱变化,就是对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最好的准备。
雷锋网了解到,青云在建立成熟完善的公、私、混、托一体化的产品服务体系的道路上,一直坚持“扩大战线、高筑门槛、全面破坏、彻底重建”的打法。企业IT服务里面的超融合、软件定义存储、广域网、云管平台、数据库等等都能在青云这里找到对应项。战线拉的如此长,不担心资源分散或者碰撞更多对手吗?黄允松信心满满,他觉得青云的门槛是在技术层面构建起来的,全部是非常核心的产品线,这将成为他们最好的护城河,也有助于他们在各领域带去更多新鲜的玩法。
首提“全栈云ICT服务商” 青云要“全面破坏”和“彻底重建”
什么是ICT服务商?雷锋网了解到,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是IT(信息业)与CT(通信业)两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都将融合在ICT的范围内。在青云看来,ICT服务以IT为灵魂、以CT为血肉。而全栈云ICT服务商则意味着青云现在面对客户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服务选择时,可以打破不兼容、不协调的运行僵局,将云平台的软件应用、系统平台、基础硬件有效的连接起来。这种服务模式目前在市场上广受好评。
“在现在的中国,任何一家企业服务的初创企业,选择垂直赛道已经没有机会了,至少不能持续、健康、独立的发展下去,未来必然会成长起来一批集团云、行业云。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黄允松的这段话或许可以揭示青云走上ICT服务商的真实原因。
此前青云相关人士也曾表示过这一困境:中国云计算发展起来之前,整个ICT产业基本是以硬件、国外厂商、IOE为主的状态,现在各行各业掀起上云大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ICT出现了问题。当国内云厂商走上了全栈云ICT服务的道路时,这一历史困境将得到有效缓解。雷锋网认为,云计算的本质是建立资源池,发挥出高效的资源衔接作用,而“全面破坏”和“彻底重建”将是对ICT产业一次重要的革新。
黄允松觉得,眼下青云在干一件很酷的事情,那就是在新旧IT生态之间寻找平衡:传统企业级核心业务/应用如传统数据库等正在面临瓶颈,而新式的互联网分布式业务/应用如软件定义存储等正在改变现有格局。这种步调在当前中国整个云计算市场并不常有。
里程碑式的时刻——青云的“仪式感”
从现场来看,无论是邀请企业的重量级(如江苏交通控股、太平保险、华润创业、本钢集团、阳光保险、洋河酒业、国家电网黑龙江省电力),还是参会人员的密集程度(超过2,000名行业专家、CIO/CTO、生态合作伙伴、架构师等等),都能感受到青云对这次会议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
黄允松平时很少露面,但是对这次大会却倾注很多时间。在他眼里,站在台上就是神圣的时刻,必须充满虔诚的信仰。当青云觉得垂直赛道已经没有机会,那么从垂直赛道走向多重赛道,他们这一路有哪些类似的充满仪式感的时刻?雷锋网对青云的发展历程做了一次简单梳理,并认为有以下几大“重要时刻”:
·融资时刻——第一笔融资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2012年6月,青云获得A轮200万美元融资,这成为企业往上走的勇气,18个月后,B轮的金额变成了A轮的10倍,目前青云已经融了D轮10.8亿人民币。
·正式商用——2013年7月正式商用,率先切入企业级核心业务,在公有云市场占有不断扩大的同时,私有云开始在金融、零售、能源、政府等多个行业取得市场领先地位。
·客户突破——2014年7月,随着北京2区(PEK2)的开放,公有云平台运营整1年,其效果是企业用户超过20000家,今天这一数字是90000+家;
·净利润——这一时刻出现在2016年12月,青云实现千万级人民币净利润,行业先驱AWS走了整整10年,青云花了3年;
·构建「全模云」——2017年底,青云上线三款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云计算产品:物理主机、NeonSAN和RadonDB,构建「全模云」能力,2017年年中,他们推出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开发平台。
而目前,他们正走在布局多品牌的道路上,呈现了一条完整、清晰的全栈ICT产品和服务矩阵。不出意外,今后他们依然还会带来许多新鲜的尝试。
青云云平台的全景图
“多面”的青云 不想“空中造楼阁”
人们总说青云不一样、富有情怀,黄允松在现场的演讲所带来的依然是这种感觉。实质上,青云又比较务实,毕竟其是一家纯技术公司。
雷锋网了解到,尤其在技术层面,青云一直是强调技术必须是具体到场景里的,离开场景谈技术等于“空中造楼阁”。多面性的青云正在中国云市场乃至国际上逐渐呈现出它的图景。
·独角兽:青云是目前上榜国家科技部独角兽8家云计算企业之一,最新估值10亿美元,它的背后除了一大批新的资本,早期投资方均选择跟投,这与本身的发展战略和技术优势密不可分,然而这个独角兽并不爱吃韭菜。
·没有爸爸:青云是一个没有巨头背景,坚持独立发展的创业公司,黄允松说它只不过是三个还算年轻的‘中年人’在一套不知名的民宅里奋斗出来的结晶”,每一次的融资、每一次的合作促成依靠的都是耕耘。
·高调:青云在蓝驰创投(青云投资方)合伙人陈维广眼中是一个高调的企业,“他们号称能打败AWS!”也正是高调引起了投资方的注意,而后凭借技术实力用不到一周时间敲定了200万美金的A轮融资。
·技术立业:三位创始人黄允松、甘泉、林源都是技术极客,三人曾经共同在IBM工作,甘泉和林源随后分别跳槽去了百度和腾讯,而黄允松则在IBM一干九年。三人的工作方向和兴趣始终集中在底层技术领域,这也成为三人能够创立青云的重要基础。
·国际化:除了北上广深、成都、武汉(研发中心)的办公地点,青云还荣膺 Gartner “Cool Vender”,连续两年入选 Gartner MG 报告,并连续三次被 Forrester 评为中国公有云服务商“Strong Performer”。雷锋网认为,未来青云有望借助全栈云ICT能力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融入更多国际化色彩。
黄允松脑海里一直有个很强烈的观点,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的价格很高,但却完全垄断了美国市场,说明基于安全、稳定、性能之上的技术才是永远不会被抛弃的,只有技术远远超过亚马逊,才有可能在客户那里留下印象。其实,雷锋网看来,他的话道出了云计算行业的竞争现状,也预示着青云要走的是一条清晰的技术的道路。眼下,全球数字化迎来了爆发的临界点,青云选择了更为复杂更为艰难的道路,该如何腾云直上,依然值得市场观察。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