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病人太多,医生不够用。这是全世界医疗体系都面临的问题。而在中国,这个问题尤甚。
在医疗领域,不少互联网公司提供信息对接平台,其中在线问诊是一项基础功能。在线问诊的基本方式是,用户描述自己的症状,然后等待真人医生上线问诊。这个过程往往耗时过久,而且并不是每个用户都能描述清楚自己的症状,以及等到医生的及时诊断。
百度发现,自己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这一流程的效率,通过“百度医疗大脑”提供机器问诊:一方面,帮助用户理清自己的症状;另一方面,帮助医生更高效地获取用户的症状,从而提供更好的诊断。
2016年10月11日,“百度医疗大脑”的首个产品化项目,以“对话机器人”的形式发布。据百度介绍:
“百度医疗大脑”是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能化的产品设计,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用户多轮交流,依据用户的症状,提出可能出现问题,反复验证,给出最终建议。在过程中可以收集、汇总、分类、整理病人的症状描述,提醒医生更多可能性,辅助基层医生完成问诊。
负责技术开发的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主任范伟,介绍了这项技术面临的三个难题,分别是:用户意图的定义、用户的描述口语化和多样性、标注过的数据量非常有限。而在“用户意图的定义”方面,百度称,将用户意图分为5大类:疾病、症状、药品、检查和手术。
百度医疗事业部总经理李政,在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内容是“百度医疗大脑”在一家大型医院的大堂做了“众测”,通过与真实医生的诊断做对比,显示出这款产品具备了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与会的医生和百度技术人员一直强调,人工智能对医生的辅助作用,而非替代。“希望百度医疗大脑可以做医生的参谋长,做病人的咨询师。”一位与会的医疗从业者说。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