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每个手机厂商都对“全渠道”梦寐以求,但渴望程度远低于利益最大化。因此,小米能借互联网模式异军突起,OPPO和vivo也能靠几十万的导购员逆袭,联想、酷派则跟着运营商大起大落...
总之,虽然线下直营店在各大渠道中毛利和客单率都最高,但基本上没有人借此翻身。除了十五年前的苹果。
很少有人知道,Apple Store的店铺设计是被苹果注册了专利的。但这似乎也并不妨碍友商们向其“致敬”。虽然“极简”听起来形而上,但要做到形似还是不难。不过在内行眼中:“形似与神似的差距全在细节,细节的差距多了,呈现的效果便云泥之别。”
图片来源:patentlyapple
在苹果长达 122 页的申标文件中,详细地诠释了Apple Store的设计:透明的玻璃、整齐划一的桌子、嵌入式的顶灯...如果友商意欲参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便是成本,因为Apple Store中的每一件装置都来头不小:
陈列桌是由美国的FETZER定制,单价在6000美元左右,双方签了排他协议;
木凳由芬兰的ALVAR AAKTO设计工作室设计,操刀者为顶级设计师Alvar Aalto;
儿童座椅的供应商是意大利的BELERI,单价在500美元左右;
灯具的供应商是美国的ALKCO照明,以及德国的ERCO照明;
玻璃楼梯围栏的供应商是美国杜邦;
线缆解决方案由法国罗格朗;
......
信息整理自:理想生活实验室
从以上列表可以看出,苹果在为Apple Store选择供应商时均以行业标杆为先。虽然谈不上奢侈,但成本必然不菲。再加上选址和装潢,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厂商能够承受的。更何况Apple Store对苹果来说,远不是面子工程那么简单。
第一家Apple Store的开业是十五年前,这在当时是苹果的一大创举,不过带来的舆论效果可以说差点没把乔布斯喷死。为此,乔布斯在当年的Macworld Expo 2001大会上一再解释:“建设实体店的一半原因是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直观的解决方案,人们压根就不了解计算机能用来干什么。”
另一半原因当然就是为了赚钱,而在评论家眼中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还好,他们被打脸了。
2010年,被打脸的媒体之一《彭博商业周刊》写道——“Apple Store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相当于一辆奔驰,它可能是零售史上业绩最高的门店”。2011年5月19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则为Apple Store做了个十周年总结,主要数据如下:
苹果零售店总面积:250万平方英尺(约合23万平方米);
店面总数:323家;
平均每家店的面积:7740平方英尺(约719平方米);
伦敦Covent Garden新店的面积:超过3万平方英尺(约2787平方米);
2010年单店平均收入:3410万美元;
平均每平方英尺收入:4406美元;
截至2010年底的苹果零售店员工总数:2.15万;
平均每家店的员工人数:75;
截至2010年12月,美国以外的苹果零售店:87家;
在这份数据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单店的平均收入,以及每平方英尺的收入。据Retail Sails提供的数据,在2012年,Apple Store每平方英尺的收入便达到了6050美元,是第二名的两倍有余。
另外,即使在苹果自己的销售体系中,Apple Store的销售能力也不容小觑。2013年年中,苹果CEO库克便在一次会议上透露,80%的iPhone是通过其他分销渠道完成,Apple Store(苹果零售店+网上商店)占比20%。
对当时全球的425家Apple Store来说,这已经是个非常不错的数字。要知道,除了iPhone以外,Apple Store还承载着超过40%的Mac销量,以及超过20%的iPad销量。但随着运营商的补贴大幅削减,库克希望改变一下渠道结构,能将Apple Store的iPhone销量提升至50%。
这个目标虽然对苹果来说也任重道远,但足以体现Apple Store在苹果销售体系中的地位。另外,库克也不仅是说说,苹果很快挖来了巴宝莉的CEO安吉拉·阿伦茨,担任零售业务执行副总裁。这位副总裁上任之后的举措便是:开店!开店!开店!
现如今,苹果已经将越来越多的Apple Store开到中国、日本、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因为在启动这一计划之前有一份数据显示,占比69%的北美零售店仅给苹果贡献了37%的销量,而占比仅3%和2%的中国与日本,分别为苹果贡献了13%和8%的销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星和苹果在世界各地爆发黄金地段的“店面之争”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Apple Store还有一点是令友商可望不可即的。由于其强大的吸引客流的能力,苹果总能在业主那获得最大的租金优惠。”Green Street Advisors的调查也佐证了这一点,他们的报告显示,一家Apple Store的入驻至少能将购物中心的整体销售额提高10%。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