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I对金融核心业务流程的改造,似乎始终“雷声大雨点小”。
但在用户的「交互方式」上,AI早就不声不响地“攻下数城”。
通过生物识别,AI不仅成功地取代银行卡这一物理介质,还替代了密码输入等核对流程,让金融的交易与身份识别更加“无感”;通过语音识别&NLP,AI直接让客服这一工作,从“人人”交互转变为“人机”交互。
随着图像和语料数据的激增,一些“金融智能交互”企业,甚至向前一步,成长为新一代独角兽。
当然,AI在「交互方式」上并不是攻无不克、无往不利。
人脸/指纹支付的应用,表面看起来较为成熟,但每一项新技术的突破,背后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安全破解方法,使得安全风险和应对方案成本激增。
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成本、易用性,三大元素往往不能兼得。
现阶段的智能客服,在技术实现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算法难题:
一是多轮对话,即让机器自动理解每句话的意图和整个对话线程的意图,如果用户前后两句话意图不同,或者前言不搭后语,机器也需要对其逻辑进行分解,从而更准确的判断他的诉求。
二是情感分析,在部分场景中,AI需分辨出用户的情绪,是否存在不满或对某个产品非常感兴趣,机器只有区分开这些细微的信号,才能实现优质的多轮对话效果。
技术的窘境束缚了大多数公司前进的步伐,但是这个行业还是涌现出了诸多优秀创业公司,正以独角兽之姿,打破桎梏,引领市场。
眼神科技:稳固的「生物识别」护城河
周军,眼神科技创始人兼CEO,作为行业元老级人物,已在AI领域扎根20年有余,从投身创业大军伊始,就一直为推动金融等多场景的成熟商业化应用而努力。
周军认为,“技术壁垒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基。”
眼神科技创始团队从1998年开始专注生物识别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是最早一批将生物识别技术引入到银行内部强安全认证业务中的企业。目前,眼神科技AI产品线丰富,已有人脸、虹膜、指纹、指静脉识别以及多模态融合核心算法、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平台、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应用软件和智能硬件,广泛应用在金融、安防、教育、交通、政府、智能家居等高安全、强隐私的身份认证场景中。
他笃信,未来只有“算法+场景”双轮驱动的公司才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优秀的算法相当于顶级的发动机,是核心所在,但并不是全部。有了发动机还需要有车,有了车还需要有路,有车有路还得有人愿意买单。”周军说道。
这也是为什么眼神科技将自己定位为“基于AI驱动的多模态生物识别原创技术,站在整个价值链顶端的技术创新主导型企业”,打造从核心算法,到统一平台、应用软件、智能硬件,再到赋能渠道落地交付的全产业链布局的原因。
将技术真正植入场景生态中,不是一个算法或者一个设备就能实现的,需要一套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
陪伴金融一路成长,从传统时期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互联网时期的降本增效,到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创新营销、远程获客,在金融领域,眼神科技已交出“服务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六大行在内的145家银行,客户覆盖率超过80%”的成绩单。未来,眼神科技还将在场景中不断求索,为金融安全打造稳固的护城河。
云从科技:「人脸识别」南征北战
云从科技自2015年成立之后,便开始快速奔跑,跨镜追踪(ReID)、3D人体、自然语言处理(NLP)等世界记录,频频被刷新。
目前,云从科技是中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第一大供应商,包括农行、建行、中行、交行等超过100家金融机构已采用公司产品。
周曦带领云从“南征北战”,短短几年也收割不少诸如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50家聪明公司”、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之类的肯定。
深究战果,除了来自中科系强硬的研发实力支撑外,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技术、市场占有率双发展似乎足够说明其技以致用,打破技术与落地藩篱的能力。
眼下,因技术过硬,落地能力不俗,成立5年的云从业务领域已枝繁叶茂,形成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交通、智慧商业等四大板块综合智慧+体系。人工智能、认知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形成的整合解决方案源源不断为近15万个银行网点、30个省级行政区公安、80余家机场输送能量。其商业化能力强劲可见一斑。
此外,线下ATM机和营业厅的人脸识别业务,由于涉及到摄像头和机具等硬件设施的改造,营收数字较为可观。尤其是智慧网点一体化改造,单笔合作金额颇为丰厚,这也是云从长期以来的重点布局。
除了交互层的产品外,云从的全新金融战略,使其业务从金融交互层,渗透到金融决策层;其技术从感知层,跨入至认知层。
目前云从已经发布了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在行内部署,协助银行在资产对接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风险定价模型及具备可以操作性的贷款审批策略,依托专业的风险决策工具,实现自动化决策审批,最终形成风控与业务自主运营的管理体系。整体业务结构已非常清晰。
小i机器人:在座的都用过我的「语音交互系统」
“今天在座的所有朋友几乎都是小 i 的用户。”2017年小 i 机器人CEO朱频频在接受雷锋网独家专访时说的话,至今让我们印象深刻。
在北京、上海、贵阳,发一个短信到10086,问手机还有多少余额?它会马上回复你;工农中建行的客户问信用卡理财产品,是在线机器人回答你;联想、华为、海尔,乃至寄一个顺丰快递包裹,包裹到什么地方也是机器人回答你。这都是小 i 机器人的技术在支持。
小 i 机器人成立于2001年,是VCA(智能客服机器人)领域代表企业。专注于认知智能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基于多语种自然语言处理、深度语义交互、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形成了面向企业服务、政务、医疗、制造等行业的多样化解决方案和完善的专业服务体系。
起初,小i机器人为MSN、QQ、微软、雅虎等软件提供聊天机器人服务。
目前小 i 已为近千家大型企业和政府单位提供智能机器人产品,业务覆盖通信、金融、政务、法务、医疗、制造等行业,为近千家大中型企业和政府、几十万小企业及开发者提供服务,全球终端用户超过8亿。
单是金融领域的合作企业就接近100家。据雷锋网了解,前50大银行已有超过40家都采用了小 i 的智能客服系统,这一占比还在不断增加。
中国建行官方数据显示,由小i机器人提供技术支持的“小微”服务能力已经相当于9000个人工座席的工作。
国际上,小i机器人主导了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情感交互的国际标准。国内,小i带领制定了国家首个人工智能语义库标准,并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
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将小i机器人、苹果Siri、微软Cortana、亚马逊Echo作为全球会话系统的代表,认为这四家公司的云端智能交互能力,未来可连接万物。
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