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温晓桦 | 2016-09-23 00:42 |
今年以来区块链被越来越人认可,行业从业者也在不断地探索区块链的落地应用的方向。除了科技界的大小公司在做,政府和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研究,比如计划推出自己应用的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如何全方位、自下而上地认识区块链应用与经济变革呢?OKcoin币行副总裁兼首席研究员段新星日前作了研讨分享。段新星曾是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资深工程师,也曾著有《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一书。
前不久,央行下属的《中国金融》第17期一共刊登17篇文章,内容包括人民银行副行长关于中国货币的架构构成,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的副司长以及货币司的司长等等都在探讨以及描述中国人民银行做出来的贡献。
为了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去看,究竟是怎么样来促成了这一系列的事情,以及这和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块链,会产生这样一种应用,我们不妨从一个比较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看一下。这个时间点在2008年的11月份,彼时刚好是雷曼兄弟倒闭以后的两个月,美国也深陷金融危机。这时候美联储决定拿出2000亿美金进行救援,随后的美联储也推出了八千亿的计划。该机构也表示,直到2018年的9月-10月,都是整个市场最糟糕、最为难的时刻。
在这个时候,地球的另外一角同样也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知道得——究竟是一个人还是团队发表了论文,这个论文探讨了网络媒介和网络结构——就是今天所知道的区块链。
这个技术带来两项创新:2009年整个代码进行了实写,虽然一直以来有着五部委各个条规,以及各个国家的刺激等饱受争议的监管,但是从开始到现在整个区块链每天的比特币交易量,从过去的0笔发展到将近25万笔。也就是说,它的使用的频度非常高,也是现在全球上最大和最成熟的一个区块链应用。
让我们无法抗拒的区块链,核心价值是什么?
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现在我们为什么很多企业与生活都非要用到这个东西?实际上其实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就是比特币的整个创新成果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其史无前例地创造了一系列的币,这种完全是原生性的,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的新的数字资产。在这上面,没有网络运营商也没有中介组织,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底层得以运作的结构区块链。用区块链可以其他的事情,而不只是比特币,比如数字货币既可以模仿比特币的机制来从无到有地生成,可以把已有的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上生成新的数字化的资产。而我们所用的是它底层的区块链——比特币这种带来的结构以及构架。
为了清晰的说明这个过程,实际上今天的题目叫“媒介即内容”,即所运载的载体本身决定了上层建筑。举个非常清晰的例子,音乐最早是记载在什么地方?那个时候有小的生产,像中国的昆曲和京剧,到黑胶唱片,一般有能力消费音乐的上层仍在用,而在座有很多70、80后经历了磁带的年代,也经历了CD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产业是以一个这些热碟和磁带销量来衡量一个歌手和唱片公司的业绩。而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发展以后,整个音乐产量或者整个音乐产业的状况就跟以往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没有人再去说唱片销量,而更多的是看它的点击或者下载,而从版权中受益的模式。载体的变化,使整个音乐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文字载体的变化也引起出版模式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通信等领域也是同样。
货币最早是从金条以及贵金属的介质,在到纸币以及电子帐单的介质,到最新的加密网络和分布式点对点的网络。这对整个产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只是一个简单的从物理载体到数字载体的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字货币跟电子货币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现行的社会,是不是已经有一个完全的数字支付系统?举个例子:
银行卡上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联网来读取卡上的信息,那通过网络操作是不是就是一个电子化的系统?假设一张建行的银行卡想在工行的ATM上取100元,把建行卡插到工行的ATM机里面去,首先工行会向建行发一个信息:有一个建行的客户来我这里取钱,先看一下建行的账户上有没有这么多钱。然后工行就吐出一百元的钞票给这个客户。但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工行替建行交了一百元,客户取出钱以后建行需要把这笔钱还给工行——这个分成两个部分,取钱是支付的过程,银行之间债务关系抹平的过程叫结算或者清算的过程。
类似这样的过程有一些来自于银行,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非银行的消费。如果拿工行卡去星巴克刷卡消费,POS机、发卡行、消费端、银联等之间的信息交换总共要经历8个步骤。
所以,实际上今天并不存在一个数字化的支付系统,只是存在一个数字化的支付信息系统。信息的往来是及时的,但是资金的清算结算不是及时的,还要在当天或者某一个时间段才做结算。
那么,引入比特币网络或者数字支付网络的话,其一个很大的优点是记帐交易——清帐结帐的,它直接把现在的支付和价值传输系统变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系统。我给你的帐户打了价值800人民币的比特币,支付和清算就同时完成,背后所有的清算和结合都综合在这一步骤当中。
这个比特币网络或者数字支付网络就是一个价值传输的互联网。
实际上整个区块链网络和比特币网络所做到的事情过程中,整个帐户拥有的不是钱,而是一把钥匙——有一个钥匙就可以生成一个财产的财产箱和一个财产箱里面的ID,然后可以在里面进行放钱,以及把钱从里面抽出来扔到另外一个柜子里面的操作。
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拥有的不是一个帐户,而是一把钥匙——通过这种私钥可以掌握资产,可以把传统的结算过程去掉,实时交易资产。而且,空中所有柜子里面资产交易的所有信息被每一个人共享,每一个人都知道背后的帐本。我们进行资产传递的时,相当于给一个柜子设了多把钥匙。
这多把钥匙就是智能传阅,同时是一个可扩展的结构。现在,如果在这样一个结构中发行一个央行的数字货币,在央行的柜子里面,比如我只要销毁一百元的美元或者一百元人民币,立马就生成一百元的数字货币扔到柜子里面,我在转账的时候基于密码的操作就可以把他扔在另一个柜子或者银行里面,整个价值网络就可以传输完成了。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无需与实体货币对应,而是采取原生性的生成数字密码或者数字的方式往央行发币。把币传给某一个人,只要某个人得到了这个币的密码解锁这个抽屉,就可以得到塞进去的钱。
只有银行可以在与央行操作时才能运用这样的价值网络吗?事实上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在这种状况下都可以变成一个银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黑客特别喜欢比特币。
这个网络中不存在个人的信息,只要掌握了密码就可以掌握一个帐户,就可以进行钱和价值的转移,并不需要跟个人的身份对应。在银行开户的时候,甚至不需要把个人信息、工资单传输到银行,这种信息也不会在网上被攻击被盗取,这就形成了一整套基于加密价值传输的网络。
那么,央行在这个过程中是怎样设计的呢?央行在设计数字货币系统的时候要考虑两个因素:是不是要把钱直接发到每一个人头上,或者和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所以央行实际上是采用了双重模式,同时央行也不允许每个人都能发行钞票,于是可以使用一个发行货币库来存储或者发放货币。
匿名的好处是每个人都有帐本,但这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央行采取的措施有前端和后端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后端的时候我知道某一个人是谁,但在前端时,可以采取自愿的方式来操作资产,在终端上可以采用软件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硬件加密的形式。
2015年国际清算银行和各国的央行组织发布了一篇数字货币的报道来探讨未来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其中有基于权威的,基于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同时也有点对点的货币,其实这个仍然会采用二元的模式来发行央行的数字货币——先到商业银行再到每一个个人账户。
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毕竟点对点的价值传输网络已经到来央行也做了很多的平衡,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并不是说我们如何把区块链、分布式网络用于企业,用于现有的东西中。这个类似于我们以往的,想着怎么用电子化的手段来服务纸书的设计,怎么样用互联网让我们卖出更多的唱片——如果抱着这种想法设计数字货币的话——实际上起不到真正变革的效果——对传统有一定优化,但是没有本质上变革产业。
既然说到点对点的网络,新一代价值传输分布式的网络形成,使得金融措施有效,我觉得央行以及各个金融机构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地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究竟是网络的运营者、维护者,还是资产的发行方或检查方的角色。
如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货币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既有的金融体系进行换代升级,而是在现行的金融框架之内对终端用户的支付行为上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所有的变革都是由新技术带领的,而新技术必然有打破重建的潜力,不仅可以催生新的商业形式,也可以基于科技重建金融体系。
问:你讲得比较多的是比特币,现在比较火的还有以太坊,它们的机制一样吗?
段新星:两者运行的目的不一样。我介绍的是整个分布式的价值传输网络的底层结构,实际上是适用于比特币,两个设计不一样。比特币的设计最开始就是为了做一个点对点的电子货币,其目的是为了支持全球通行的电子货币,但是以太坊是想做一个类似于微软的平台,因为设计的思路不一样,所以实现的方式也不一样。
问:现在企业产品结合区块链技术以后,如何能从安全的角度思考问题?现在很多行业都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在诚信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区块链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延伸和发展?
段新星:实际上区块链来自于金融行业,所以它的安全性存在于几个方面:第一点就是所有的有帐户的体系相当于帐本和记录,其记录散布在各个节点,当一个节点被攻破或者被销毁以后,其他的节点仍然可以备份的服务,这个就确保它不容易攻击,或者攻击以后能进行容灾方面的安全考虑。
第二个是加密和解密的技术——只要有一把钥匙,根据这个钥匙做第一次变换可以生成资产的ID,第二次变换可以生成钱包。共同验帐在整个系统里面能够保证安全,因为不能够被一个人篡改。
企业如果想增强安全性,还要考虑这几个问题:就是说适不适用去用它,并不一定所有有安全性的都要用到区块链,因为现在还没有一个中心化方面很好的结构或方案能够解决,如果现有了就不需要用区块链。第二是各个节点之间的地位是不是对等的。第三是说节点之间是不是存在信任,如果没有中心化的解决方案,全球没有一个通用的数字货币,各个节点之间信任比较弱,这个时候可以用区块链底层的网络连接起来做这套系统,实行安全性的考虑。通过区块链之间加强银行之间的清算结算,在这个情况下是可以使用区块链增加安全性。
问:区块链技术从底层发起,最重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来监管区块链的技术?
段新星:实际上取决于行业应用。央行肯定用联盟链,金融应用里面业务、利益最直接的是货币的发行方央行,央行就要对其加强监管。如果做的是奢侈品,在每个点上可以登记真假信息,就取决于应用的受益方或者利益相关方。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记得央行行长说过中国的数字货币发行只能由央行发行,如果每个国家都这么坚持,世界上应该有200多种货币,这200多种货币能兼容吗?
段新星:实际上也是一个自然的竞争和淘汰的过程。各国央行的选择有几种:第一种可以基于物理型的货币,可以依据央行权威来发行一个中方倍数的,比如说德意志银行。同时,也可以有一些商业银行自己去发行去中心化的货币。这些货币之间最终会产生一种竞争性的和互相使用的关系,类似于二战前的黄金体系破灭以后与美元挂钩的情况。以后各个银行之间的货币,有可能跟某一种数字货币有个牟定口——就是说形成一个联盟来加速其清算和结算,而不完全依靠于美元。现在全部要通过美元兑换,我们国家外汇储备里面有几万亿。
国家之间如果发行货币数字以后,有可能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货币兑换,这就有可能把美元绕开了。这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问:我的第二个问题,你怎么看待比特币在中国的前景?比特币的钱包可以从中国一下子转到美国去,在美国平台上卖掉就可以了,这样是否跟中国的像外汇管制,法律相违背?
段新星:其实的确是存在这样的。举个例子,国家在监控和技术方面可以做最主要的,不是说我来禁止比特币或者禁止其他的币,现在可以把各种限制的货币都兑换成美元,美元兑换成另外一种货币进行犯罪活动,我们现在是不是要禁止美元呢?这个思路显然不是要禁止美元。
这可以从澳大利亚的法律里面得到启示:澳大利亚最后废除了对比特币的双重制。用比特币应该是没有罪的,但是犯罪最主要控制的是把黑钱洗成比特币的过程。所以现在国家控制的第一个就是额度:额度不能太大;第二个严查现有钱的来源,一旦洗成比特币以后就非常难以控制。央行在设计中也考虑了这一点,原话就是“后台实名、前台随意”。
问:在国内,法律层面区块链技术可获得哪些认可和支持?
段新星:第一点,在法律层面第一个就是如何认定比特币。目前国家法律层面是以数字商品和数字资产的形式来看待比特币,相当于现在持有的纸黄金或者有价证券这种形式,可以将其保存下来,期待它未来的升值,作为未来理财的一部分。如果认定比特币是货币,就可以在银行之间应用,但在国外不是比特币,所以遇到即使是犯罪也不能判决。所以,中国现在不把它作为货币来看待,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商品来看待,商品之间可以进行交换。
第二点,法律里面存在一定的空缺,前不久《民法总则》面把虚拟货币作为物权,当把它作为一种权利,有人盗了这个东西可以以损害权益进行起诉。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