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AI金融评论 | 2018-04-28 23:18 |
近期是年报的密集发布期,各大银行纷纷晒出成绩单。雷锋网AI金融评论发现“金融科技”、“智慧金融”等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同时,科技创新带来的业务增长也颇引人注目。
4月25日,南京银行正式发布年报。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118.8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6.68亿元,同比增幅17.02%。截至2017年末,全行资产总额1.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6%;存款余额7226亿元,较年初增长10.29%;贷款余额3890亿元,较年初增长17.23%。
年报总结了三项主要业务的开展情况。
公司金融板块业务的着力点依然是服务实体经济。据了解,2017年底,南京银行正式设立普惠金融部,将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升至战略层面,围绕支持小微、“三农”、“双创”等领域,积极布局。截至当年末,全行小微业务贷款余额超1400亿元,增幅为 25.37%,占贷款余额的 37.04%,小微业务客户总数近13000户。
针对零售业务,据称,2017年公司大力推动大零售战略,在总行层面构建 “三部一中心”——零售金融部、网络金融部、渠道与客户服务部、消费金融中心。通过丰富零售产品体系、建设私人银行品牌,以及借助科技手段发力消费金融等方式推动业务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储蓄存款余额 1062.45 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较年初增幅 13.97%,在各项存款中占比 14.70%;个人贷款余额为 893.47 亿元,较年初增幅 43.54%,在各项贷款中占比22.97%。
在金融市场板块,南京银行称紧跟监管导向,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全年共发行 5,045 款理财产品,实现理财产品销售额 6,441.32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8.54%,全年资管产品存续总规模同比增长 9.64%。并且支持全行大零售战略发展,理财业务进一步向零售客户倾斜。
具体谈谈科技在大零售战略中发挥的作用。年报显示,南京银行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为突破点,一方面深耕直销银行,另一方面拓展第三方线上合作渠道,比如借助网络信贷,将 e 贷业务对接区域拓展到江苏全省及杭州地区,与支付宝“借呗”、国美金融等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贷款业务合作;完善公司卡片支付应用体系,上线借记卡小米 Pay、华为 Pay,并加入银联二维码应用。
据介绍,为推进消费金融发展,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创新业务模式,构建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电子平台,开发建设包括鑫梦享网站以及手机APP,引入远程签约系统、人脸识别、电子签章和电子合同技术。同时也与互联网龙头企业深入合作互联网消费金融联营业务模式;
丰富产品体系,提供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产品;
提升风控技术,结合多渠道征信、反欺诈、黑名单数据库等技术开发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风控能力。
截至 2017 年末,直销银行用户数达到 213.5 万户,较年初增长 40%;平台理财产品销售、e 贷 产品投放快速增长。
还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还同时持股苏宁消费金融公司15%股份。截至报告期末,苏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 6 亿元,资产总额 57.14 亿元,净资产 5.06 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 1.57 亿元。
而新金融业务的发展基石是云计算。据了解,为了实现业务上云,南京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于2017年7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商业银行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鑫云+”互金平台建设,并于4月26日正式上线。而“鑫云+”的野心不只于此,它还准备做中小银行和行业平台的连接者。
“1+2+3N”
据称,该系统是基于阿里云飞天系统构建的,已服务多家银行的上百万用户,平均每个客户放款时间只需1秒,日处理订单量可达到100万笔,是原来的10倍。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李勇介绍说,以往受限于IT架构,银行业务被限制在10万笔/日,现在则可处理100万笔/日。此外,南京银行的客户维护成本也降为原来的1/10。
在年报中也有相关技术输出的叙述,“基于消费金融业务模式的可复制性以及风控技术,公司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加强与金融同业合作,目前技术输出合作银行已达 22 家,地域范围覆盖全国 13 个省、直辖市的 68 个城市。”但并未明确指出具体的技术输出平台或方案。
除了利用技术革新线上业务流程,南京银行也在推动线下网点轻型化转型。2017年12月31日,南京银行首家智慧银行正式开业,通过人脸识别、数字多媒体等技术打造了覆盖客户家庭全年龄段成员的探索式互动体验空间。网点所承担的角色从“业务办理场所”向“金融生活体验场所”转变。
关于智慧银行的发展,雷锋网AI金融评论此前报道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脱媒加速,以及科技的发展,网点轻型化、智能化、特色化、社区化的转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少银行都在近两年尝试性地推出了相关产品,包括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等。从发展时间点来说,南京银行也是走在前列。
总的来说,南京银行正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研发总投入也可证明一点。年报提到。2017年度南京银行科技总投入达到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7%,较上年同期增长16.36%。而2018年,研发和科技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计划再增加不低于20%。这与一向注重技术的平安集团相比也不遑多让,平安宣称每年将1%的收入投入研发(不包含IT预算),过去十年投入了500亿,2017年科研费用为70亿。
不过比对技术人员的构成,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雷锋网AI金融评论发现,南京银行技术从业者为313人,占全体员工人数3%,而平安集团的技术人员比例已经超过12%,超过4万人。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