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陈伊莉 | 2018-02-08 10:28 |
当一项产品或技术开始谈论商业化,这是它开始迈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也伴随着阵营分化与路线对抗。在区块链领域,主要表现在公有链与联盟链/许可链之争。
公有链的拥护者强调区块链带来的新商业思维——去中心、去控制、去垄断。而在2015、2016两年快速发展起来的联盟链支持者看来,商业活动的参与方合作记账、身份透明可见、更易于监管和协作的联盟链更符合当下商业社会的逻辑,在承载商业应用创新上更有优势。
虽然到目前为止,最终的结论仍然还是莫衷一是,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联盟链的出现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传统行业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加入区块链热潮,也推动了区块链走向主流商业世界。
其中,IBM是区块链商用领域的一位先行者。它是当下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区块链开源项目——超级账本(Hyperledger)的发起方和最具影响力的核心代码贡献机构之一。超级账本由Linux基金会于2015年12月发起,是其托管的众多开源项目中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最迅猛的项目。初创时的创始会员有17家,目前会员数已经超过200家,涵盖全球主流金融机构、技术厂商、传统行业巨头和众多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其中,中国会员数量超过30家。
在近日苏州同济金融科技研究院举办的链谷沙龙上,IBM中国开发中心区块链高级架构师陈剑与雷锋网AI金融评论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此次访谈的内容仅代表陈剑个人对区块链行业发展和开源社区的个人看法,并不代表IBM官方观点。
Hyperledger采用模块化伞性项目组织管理形式,最知名的子项目Fabric 是超级账本旗下多个区块链技术框架之一,此外还有数字身份工具Indy、分布式账本平台Sawtooth Lake 与Iroha、兼容以太坊智能合约虚拟机的Burrow 等项目,工具层应用则包括浏览器Blockchain Explorer、应用部署工具Cello、应用建模和开发工具Composer等。
其中,Fabric是目前超级账本中人气最旺,是应用最广泛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方案,从2016年3月开始孵化。它主要用于运行智能合约,利用可靠的技术以及可插拔方式来实现各种商业应用场景。
从孵化至今近两年的时间里,Fabric已经发布了多个版本,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0.6开发版与1.0生产版本。
据雷锋网了解,此前银联与京东合作的联盟链平台正是构建在Fabric 0.6上。0.6版本结构简单,主要业务功能全部集中于Peer节点,扩展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存在较多问题,并未得到大规模商业应用,更多是用于业务验证。而2017年7月发布的1.0版本,分离Peer节点,支持多通道、可插拔,更贴近商用需求。
目前,IBM的区块链方案均已支持Fabric 1.0版本,但陈剑也指出,有少部分企业并不愿意立即放弃0.6版本,
“一方面就是有些公司在0.6版本上的研究已经很深,另一方面是新版本还未完全‘ready’。旧版本的亮点之一在于提供了PBFT(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共识算法支持,而在已发布的1.0和1.1测试版中均还无法支持,也会有人质疑新版本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区块链’。”
“至少要等到1.2正式版本的推出,Fabric才会变得比较完善和稳定。”陈剑表示,未来的改进方向包括共识算法、性能、可管理性、可测试性等方面。
“当然,我们也欢迎社区提出更多的需求。Hyperledger技术委员会会根据人力和需求的强烈去安排工作,比如目前对BFT类共识算法的支持问题,就是社区呼吁得比较多的,目前的计划是在1.2版本中实现对BFT的支持。而且,Hyperledger Fabric也正在积极计划,从1.2.0版本起采用长期支持(LTS)策略。”
除了研发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和架构,IBM还在持续打造和提供一个企业级的商用区块链平台(IBM Blockchain Platform),帮助企业客户整合企业服务和流程。
据透露,该商用系统的代码量是开源版本的3倍。目前,IBM也已经获得了不少客户,它曾联手沃尔玛打造食品供应链追溯项目,携手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推动跨境供应链项目,联合中国银联开发区块链积分交易平台。
陈剑介绍说,IBM区块链平台托管在IBM云平台上,通过一套直观的操作和管理工具对基于Fabric开发的区块链网络和账本进行开发、治理和运营操作,也就是IBM总结的区块链“Develop,Governance,Operate”流程。而在加入和参与区块链网络之前,陈剑提醒说,客户需要明确自身在区块链网络和对应的产业链生态中的角色定位。
未来,区块链作为IT平台,更作为业务平台存在。区块链平台与企业既有的服务和流程的整合涉及三个层次:数据层、业务应用层、表现层。
数据层的工作除了区块链系统,还包含原有系统数据库和多种企业数据源。
业务的应用逻辑可以部分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实现,也可以在中间的应用层中开发完成,这个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需求进行设计。
表现层面向最终用户,提供用户操作界面,本质上跟底层的区块链没有必然的联系。
2018年,世界对区块链的热情和憧憬更加高涨,大小公司跑步入场。据国际数据公司 IDC报告预计,2018 年全球区块链解决方案的支出将达到 21 亿美元,比 2017 年的9.45 亿美元增长一倍多。美国、西欧、中国和亚太地区(不含日本和中国)将是前三大支出区域。
作为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先行者,在技术到业务实践的这条必经之路上,IBM又有哪些思考和认知呢?下为雷锋网与陈剑的对话,雷锋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雷锋网: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商用环境中还不够成熟,如何看待现在的POC或者实践项目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简单地趟水吗?
陈剑:一个项目的落地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概念验证POC、技术验证POT、试点、商业化。严格来说,我们大部分接触的案例,包括IBM的很多项目都是在试点阶段或者商业化落地的前期。
不过,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开始变得越来越好,我们观察到全球范围内不少项目已经向真正的落地和商业化运行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所有的项目落地都需要一个过程,比如金融场景的应用需要验证,这包括业务和技术验证两个方面。然后在验证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应用范围。我们与一家国内银行有所合作,大家知道银行的业务非常多,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的业务场景都适合用区块链实现或改造。而且,这个验证和开发的过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其实,IBM区块链的发展和推进在国外相对走得更快一些。比如我们与马士基已经开始筹建合资公司,准备真金白银砸钱来做平台和生态。我们认为,区块链必须要与产业深度结合,相关的基于区块链的产业生态需要我们去建立和拓展。这个时候,IBM就不再只是一个技术提供商,还要参与业务创新,创造、培育这个生态。我认为国内很快也将看到这个趋势,区块链相关的生态会越来越丰富。
当然,还有一些公司和参与方的心态可能是,因为近期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相关炒作过于火爆,出于不能错过这班车的心态,总得先参与这个游戏。
雷锋网:在进行项目实践时,强调业务,有人诟病是假的区块链;而强调技术,又会被指责“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那么应该是技术服务业务,还是业务适配技术?
陈剑:很多投资人也在问这个问题,区块链本身是种技术,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和业务场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拿着锤子(区块链)四处找钉子。
我们的建议是,尽量从客户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出发考虑问题,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区块链。而且一个真正合格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只有区块链这一种技术,区块链可能只是作为核心存在,而围绕这个核心还需要很多其它的技术和平台的配合,也还有很多其它的工作要做。也不仅只有一个区块链技术平台,还有底层云平台,配套系统等。
所以,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在业务驱动的情况下,挖掘区块链在一些场景或某些问题的应用潜力,一个自下而上,一个自上而下,从两边向中间靠拢。
雷锋网: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您提到技术提供商涉及两个层面的工作:数据和基础设施层、业务应用层,这两部分工作各自的难点是什么?
陈剑:传统专注技术开发的公司对业务、行业的把握是比较弱的,这是一般中小型公司的通病。所以我个人建议两部分都要关注,而且在技术平台发展相对稳定的后期,业务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你在产业中所处的位置、拥有的资源会影响真正的落地进程。
虽然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区块链确实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不要神话和特殊化区块链。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现在的大部分区块链项目都是以开源的方式存在的。从区块链应用的开发角度看,大家使用的底层技术可以说相差无几,最终比拼的还是综合实力和执行力。
这就好比,目前业界广泛使用开源的MySQL关系型数据库,但用什么技术什么框架并非最为重要的因素。成败的关键是你对技术的理解掌握,是否能为我所用、甚至有能力对其消化吸收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最终,一定是有核心技术竞争力,有资源、有场景的公司,才更容易胜出。
雷锋网:那可以理解为,大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差别不大吗?
陈剑:差别还是很大的,能够为区块链核心技术平台贡献代码的并没有几家,可能是有小改进,但不意味着能够整体把控。打个比方,就比如能做移动APP开发的公司不计其数,但能做出安卓和iOS系统的就只是谷歌和苹果了。
技术公司应该先认清自身在生态中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其实是两种维度的竞争,业务层拼理解和资源,技术架构看技术深度。大公司可能可以两者兼顾,但是中小公司最好是专注于一方面,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
雷锋网:我们注意到一些互联网公司宣布研发区块链,但基本是原有产品运营团队,如何评价这些项目的成功可能性?
陈剑:主要看相关互联网公司的背景和核心业务。
如果是纯互联网业务,可以考虑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核心业务进行补充或者改造。例如视频网站可能会想要利用区块链来解决版权和分账问题,目前不少公司已经在做类似的尝试,但是现下还不好预测其发展前景。
而那些掌握着产业链、非纯粹的完全线上的互联网公司应该更加合适使用区块链技术,比如深度切入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京东,有足够复杂的业务生态、业务规模和数据量,优势会更为明显。
雷锋网:关于底层架构的研发,现在有一种情况,一些链的代码可以说是复制粘贴他人的。但也有人认为这不是重点,您的看法是什么?
陈剑:抄不抄,可能要看能抄到哪个层次。如果一个公司对开源系统进行了改造,实实在在做一个真正的业务,我觉得没有问题,甚至值得鼓励。当然尽量不要据为己有,号称原创,最终搞成了闭源系统,而更应该多回馈开源社区。
在超级账本社区中,我们也观察到一个开源社区常见的现象——对社区索取过多,实质参与和贡献相对较少。比如他可能开发了某些社区急需的新功能,或者由于在垂直行业扎得很深,对某场景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从理论上讲都是基于开源版本开发的,那么理应或多或少要反馈到社区中来,但是一些公司基本上就是单方面的索取而相对贡献不足。
雷锋网:针对这种情况有什么应对措施或奖惩制度吗?
陈剑: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开源社区的宗旨就是基于自愿的原则,开放源代码、自由使用,但是如果长期大家都不贡献,只是一两家公司或几家的核心公司在贡献,这对社区的长远健康发展肯定是不太好的。一句话,开源社区,更需要大家一起来贡献!
从社区的角度,我们更多是进行宣传引导,给予精神激励。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为开源社区贡献代码和聪明才智,成为社区公认的“技术大牛”,可以塑造个人和公司的形象。这最终也有可能变成物质方面的激励,比如通过承接项目、引领技术发展等。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