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据人民网报道,天眼查近日在北京正式宣布,其已获得央行备案企业征信牌照。
雷锋网在官网查询后发现,央行今年以来发布了多家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已完成的公告,包括中电联(北京)征信、爱信诺征信、中博信征信、成都金控征信、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征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品尚征信和北京金堤征信服务(即天眼查)。
实际上,央行企业征信备案通道对内资机构已关闭两年有余,这两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又为何突然重启?
企业征信牌照是由央行颁发的13种金融牌照之一,区别于个人征信,企业征信牌照是从事企业征信业务所必需的准入资格。
2013年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指出,我国企业征信监管实行备案制,随后有一百来家机构先后顺利完成征信备案。
但从2016年开始,企业征信领域的监管尺度开始收紧。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中旬至2018年11月,内资的备案企业征信机构未有新增,反而有多家企业征信机构备案被注销。据不完全统计,相较于高峰期备案企业137家,已有20家企业被注销企业征信业务备案。
在这批被注销备案的企业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于连续六个月以上未实质开展征信相关业务,例如中原征信,但更多的是出于业务调整或是其他原因而主动申请注销。据统计,主动申请注销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的机构至少有12家。
在内资玩家“只出不进”的这两年时间里,外资机构进入我国企业征信市场的门槛开始降低。
首先是政策限制的逐步放开:2016年1月,央行与商务部发布了有关外商投资征信机构的公告,
经营企业征信业务的外商投资征信机构则交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批准企业设立,予以批准的,申请人凭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并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办理备案,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范围。
随后,《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称,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
美国两大资深征信机构邓白氏(The Dun & Bradstreet)和益博睿(Experian)也先后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9月正式登陆我国,完成企业征信备案。
尽管邓白氏自1994年起就已涉足中国业务,但由于资质原因一直未能开展企业征信业务。在2006年,邓白氏和中国华夏国际信用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华夏邓白氏公司,十一年后才正式获批。
益博睿在完成备案之前,也已经与京东金融在2016年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究开发在线交易防欺诈系统,提供FraudNet欺诈监测及预防解决方案。
不过雷锋网注意到,邓白氏于今年4月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化风险管理平台;而益博睿也于去年年底加码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除此以外,两家外资机构“持证”入华之后,在业务方面的新动向并不算多。
2018年12月,央行似乎才对内资重新“开闸”,官网再次出现关于内资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的公示。
雷锋网梳理相关资料发现,这批完成备案的新机构大部分仍是附属于集团或是地方政府,其中有一部分为金融集团或金融科技企业的旗下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是企业信息查询行业首家完成备案的平台,同类型的平台还有企查查、启信宝等。
区别于其他征信机构数据来源并非全公开的特征,这类查询平台的信息来源基本为政府公开数据,如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和版权局等,平台汇集、整理、挖掘这些公开数据,以节约调查时间和人力成本,从而降低数据获取的门槛。
天眼查称,其目前已收录1.8亿家社会实体信息,信息全量达300多种维度,并表示截至2018年,其企业客户累计6.48万家,其中小微企业为2.08万家。
为何此次会集中放开内资机构的“转正”限制?原因之一或是继续推动企业征信市场的优胜劣汰,实际上仍是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环境的改善。
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被监管层频频提及。但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较单纯的个人征信更为复杂,以往也一直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和风控体系,融资进程也就很难一步到位。
一位智能风控头部企业的联合创始人曾在采访中告诉雷锋网,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小企业主或是高管个人的信用判定,二是对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等的考量,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评判。
“对小微企业来说,它们的生存状况很多时候不光由自身经营能力决定,还要考虑到行业的大环境。 ”另一家涉足小微企业征信的金融科技创企高层则指出了行业波动和经济周期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可能拉低企业征信报告对金融机构的参考价值,阻碍企业融资的顺利推进。
虽然已有上百家机构完成备案,企业征信却迟迟未能像个人征信行业那般发展出规模相对较大、覆盖面较广、更具权威程度的头部机构。
那么,央行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本身能够满足现有的征信需求吗?
截至2019年4月,央行已采集9.9亿自然人、2591.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分别接入机构3564家和3465家,年度查询量分别达到17.6亿次和1.1亿次。
尽管目前没有具体的全国企业主体数量,但不少小微企业主会以个人身份向金融机构申请信贷,这就意味着这3-4亿没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很有可能形成数据缺口,让现有的数据采集规模无法有效覆盖小微企业征信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已经进场的邓白氏和益博睿都是成立时间过百年、数据涵盖全球数十个国家的知名征信机构,但其成长与美国的经济发展脉络密不可分,它们的业务体系能迅速适应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吗?
以邓白氏为例,其业务基础之一是邓氏编码的广泛使用,通过给企业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码,来迅速定位、识别、组织和整理相关商业信息。然而,这需要企业一步步填写、提交表单,部分还需要额外付费——这样的体系能成功纳入多少中国的小微企业,仍然要打上一个问号。
央行征信系统有待完善,外资机构难服水土,再加上此前有一批在企业征信领域无心恋战的机构离场,此时行业正需要一股活水来加速行业格局洗牌。
近期完成备案的这批机构,部分有金融机构背景,或来自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的金融科技企业,还有像天眼查这种拥有大批C端用户的信息平台。相信监管层此番对内资重新打开大门,也是希冀更接地气、更了解国情的机构来开展企业征信业务,持续激活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征信的琐碎繁杂,或许正是这些“持证上岗”的新玩家们的机会。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