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吴京鸿 | 2019-06-03 15:52 |
【大咖Live】蓝象资本专场,蓝象资本创始合伙人宁柏宇先生带来了关于“教育科技发展与早期教育产业投资”的主题分享。目前,本期分享音频及全文实录已上线,「AI投研邦」会员可进「AI投研邦」页面免费查看。
本文对本次分享进行部分要点总结及PPT整理,以帮助大家提前清晰地了解本场分享重点。
分享提纲
1. 教育行业研究+蓝象的投资逻辑;
2. 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
3. 蓝象投资案例介绍;
4. 蓝象资本介绍。
以下为蓝象资本创始合伙人宁柏宇先生的部分实录,【AI投研邦】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做了整理和精编。完整分享内容请关注【AI投研邦】会员内容。
各位伙伴好,首先很感谢雷锋网,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育科技的发展,包括我们对教育早期投资的这么一个看法。我是蓝象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然后应该在今天分享之前,大家已经看到了我的介绍,然后我是从2014年开始进入教育投资领域,那么截止到今天直接参与投资的项目已经超过了一百个。蓝象资本目前主要是做最早期的风险投资,所以我们到目前为止已经投资了75个项目。
然后蓝象跟其他的风险投资有一个差别是我们的出资人主要是教育行业的企业家和B轮以后的比较成功的创业者,那么这些人不仅仅在蓝象资本放钱,而且会提供很宝贵的认知和资源,包括与创业者的定期交流,所以我们的模式是比较特殊的。关于蓝象资本,我最后花一点时间再跟大家介绍,那么现在我就开始我的分享。第一部分是宏观介绍一下教育行业。去年采访的时候,我提了一个观点,就是2013年到2022年是教育行业的黄金十年,在2013年的时候,其实11月份有一件在教育投资行业比较重要的事情。
那么今天回头看的时候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美国有一家在线大学课程的录播公司叫扣CL那么融资之后估值达到了5亿美金,在风险投资领域里就10亿美金叫做独角兽,5亿美金叫小独角兽。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领域不被风险投资,认为是资本回报率可以支持风险投资的一个领域。但是2013年11月大家认为说教育投资领域相对来讲已经准备好了。
这时候我们看一下2013年整个的情况。第一,2011年的时候,我们知道像小米一样的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所谓的“天时”就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在全球范围之内,数据开始深度的介入教育。此时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包括手机的拍照搜题、手机的题库、在线的直播,这些在2013年进入我们视野的工具,能够大量的记录教育数据,所以这是天时,就是教育传统意义上来讲,比较文科的行业第一次有了理科化的趋势。
第二个点就是在2013年的时候,我给大家看一下中国的人口趋势。我们发现在2013年到2022年这十年间,中国的富裕阶层和上中产阶层的数目激增,尤其是到了2022年的时候,14亿中国人有6亿是城市富裕阶层和城市上中产阶层。那么这些高收入人群在人均GDP达到数千美金之后,在教育领域的消费会大幅度提升,这是在全世界范围之内GDP增长的一个必然的规律。
第三个维度就是说在2013年的时候,像新东方、好未来都已经完成了上市,那么它的高管,包括事业部总经理都开始寻找新一村,比如说在2013年前后,新东方的总裁和执行和沙云龙都先后离开了新东方,各自进行创业。我们今天也知道,当时他们创办的普心教育和高徒教育就很快都要相继在美股上市,也就是过去五年中发生的事情。
第四个,互联网人才在经历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波浪潮之后,包括BAT,当时的谷歌微软里面优秀的人才都开始先后进入教育行业。在2013年前后的时候,我们其实投资了当时腾讯的第四十几号员工做的一个儿童陪伴类的一个APP,我们也投资了一个阿里的前100到200号员工,他们做的是儿童的绘本。所以你会发现像阿里腾讯这样的顶尖公司,有人出来做教育,开始进入垂直领域,这是一个从创始人角度上来讲一个巨大的供给的提升。
最后一个其实是制度的提升,这里主要谈两点,第一点是资本市场的变暖,因为资金是公司成长的一个重要的血液性的东西,一旦资本市场向教育敞开通路,就会有大量的资金开始进入教育领域,那么催熟这个领域的从技术一直到产品一直到市场,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整个的过程。那么也就是2013年,过去两年,在2014年11月份一直到2015年年间一方面A股市场有一个牛市,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允许A股公司进行跨界并购,其实就很多公司原来技术的公司,或者是做建筑的公司,它通过并购教育资产,转型成教育题材的公司,有职业教育的,有早期教育的等等。
第二点是体制内市场的松绑,中国的几十万所学校,它需要各类教育科技类的产品,从制度的角度上来讲,国家开始允许或者鼓励为学校服务类的教育产品批量的进入政府、学校采购的市场。所以我觉得一件事情的成功,它是天时、地利、人和和制度变化的一个综合的要素。因此我们把2013年开始的这个十年叫黄金十年,目前来讲到18年的时候,我们管它叫做上半场,到2022年的时候称为下半场,在创业黑马采访我的时候,我做了一个预测,到2022年的时候,中国的A股市场,香港的港股和美股市场,累计会有100家教育主题的上市公司。
到目前为止这个数字可能大约是30到50,我相信可能到2022年的时候这个数字会超出我们想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短短的十年间,教育上市公司的数目会翻十倍,可见这十年就是我们称的教育领域创业和投资的黄金十年。
大家看到的这张PPT是麦肯锡提供的这么一个报告,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把人口按照收入的数值进行分层的话,分成城市富裕、城市上中产、大众中产、其它和农村。我们会发现到2023年的时候,全中国有6亿人会达到城市上中产阶层。当然还有8亿人是城市普通中产,或者是其他还有农村。中国的新一线城市,比如说北上广深、杭州,加上所有的省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那么总的人口基本上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6亿人口。
除开这些城市,就是城市上中产人口,就是在把除了省会城市,其他的人城市的人口加起来,那么这个分别是2亿和4亿。除了这两类城市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之外,剩下的就是小城市和农村,大约是8亿人。那么上面的6亿人其实属于中高消费人口,他对教育有很旺盛的需求。教育其实长远来看,它的供应链是可以无限升级的。你永远可以找到更好的老师,你永远可以找到更好的同学,这个东西的定价是可以无限提升的。
所以上面6亿人对教育的需求是极端旺盛的。大家为什么愿意在教育里头这么多的钱,甚至未来教育的支出可能占到家庭总支出的20%和30%。如果我们激进一点,把为孩子买学区房算上,可能数字还会超过这个比例,根本原因是个人教育消费最深层次的东西,其实是阶层的复制。所谓的阶层的复制,如果仅仅以财务为统计口径的话,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2亿,副省级城市和二线城市4亿,剩下的是8亿,这是今天的城市的分化,但科技它会提升人们生活的底线,但会拉开人们生活的差距,所以你会发现在未来 每一个阶层的人数在变化。所以今天无论你是在2亿、4亿里还是8亿,其实整体趋势你的阶层是属于一个相对下滑的,就站在未来的角度来讲。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家其实是通过教育这种方式来进行代替传播,希望能保住当下所在的相对的阶级,这是人们在教育领域里可以加引号的疯狂进行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教育消费除了个人消费之外,还有大约三倍的消费其实是通过税收的形式先把钱交给国家,然后国家提供的公立教育。
我们看一下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的增长速度,我们国家现在每年的GDP仍然有6%,可能美国就在2%到4%之间,中国增速还是比较快的。但是你会发现两个因素叠加,因为第一是我们GDP每年还要增长6%。第二个因素中国费用的支出占GDP的比例,或者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在持续的提升。这导致2012年或者2013年开始的黄金十年里,年化的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增长是20%。
一个市场或者是一个经济体,如果增速达到每年20%,四年总量就翻倍,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市场里,如果你做到平均值,每年的营收的增长就达到20%。如果你做到优秀的话,是达到平均增长率的五倍,基本上你每年都可以翻倍的增长。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政府在教育领域已经是持续的高成长。政府在再教育的花钱主要是满足自己的三个诉求。
第一个是道义性,为普通国民提供基础的教育保障。第二是竞争性,就是现在我们中国和美国其实有一些竞争,那么比如说在芯片领域里,中国在芯片领域的人才的数量是不足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国家其实在教育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满足国家对人才的这么一个诉求。第三点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它有政治性的属性,所以国家的意识形态其实是通过教育有效地传递给国民。其实现在看到的大家在教育领域的消费,在国家和国家竞争的层面,它其实现在竞争性层面,比如说我们的编程教育,或者我们的大学的投入持续的增长,那么这些包括我们重点中学的持续的超级投入,那么这些都是因为教育是国家竞争的这么一个加速期,它是一个竞争的诉求。
所以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会持续增加。最近华为的老大任正非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多次清晰地表达说,中国和美国未来的竞争,其实本质是中国和美国教育的竞争。其实从宏观趋势的角度上角度上来讲,我相信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国家的优秀科技企业的领导人,他其实对宏观的局势把握会更清晰一点,因为他们有更多的信息。所以我相信从国家和企业家的层面上,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决定中国和美国竞争长期的因素可能是教育,所以其实这也是我们对教育这个领域长期看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目前来讲,无论是中小学领域的信息化,还是大学的人工智能培养计划,其实都体现的是国家竞争层面导致的教育领域的持续的高投入。综上两个点,那么从资金的角度上来讲,我们觉得以下几个领域会产生更多的需求,也更值得去投资。从前流的角度上来讲,个体的家庭的投入主要集中在6亿的中高收入家庭。另外一个消费主体是政府的投资和公立学校衍生出来的普通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所以我在这张图里虚线上面的家庭教育消费,虚线下面是政府消费和普通家庭消费更好的教育,对于高收入的家庭,主要是指全日制学校里的国际学校,主要是指产业链向前向后的延伸,包括0到3岁的托育,就我们讲的早幼教,或者说是高中或者大学的留学,包括学校教育之外的课外素质教育,那么这些其实主要是中高收入家庭在教育领域投入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个领域创业,其实我们更倾向于找更好的教育内容的源头,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我们看过去五六年营收增速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像VIPKID其实代表了一个把中国的小朋友和海外的老师结合的一个趋势,像国际学校等等新的品类就应运而生了,蓝象也投资了像一土学校这样的新型学校,它的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其实是接近或者努力达到国际一线的标准。在线也是一个通过技术来打破空间界限的这么一种形式。
在这个领域 主要的变量是人口红利,就是中国适龄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另外家长对教育的支出的意识和金额仍然很大。曲线下面体现的是政府支出的重要方向即希望K12学校能够信息化,其实人和人之间本质的差别没有想象的这么大,主要的差别是身体素质之外,你的信息信息处理系统它需要通过获取信息来锻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K12学校的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完整内容和PPT查看可进入「AI投研邦」查看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