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这是《毛诗大序》中的开头一段,意思也很简单,想必不用注释也都能看懂个十之八九,而也正是因为这段诗歌,COMUUU创始人唐朝文才决定要去做一款适合大众的钢琴,去打造一个属于人人的音乐社交平台。
对于一个创业项目来说,事关重要的就是初衷?对于一个非音乐专业出身的人来说,为何要去一个自己并不是十分熟悉的领域创业?
唐朝文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念出了文章开头的这段诗。
接着说,音乐社交肯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但是为什么不不起来?第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到现在还是感觉音乐是专业的东西,不适合所有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一直觉得唱歌、说话、写字,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人来表达内心感触、传递信息的一种最原始的方式。但是这些东西却随着后来社会的发展,被高端化、被往上拉成了艺术。但其实它最开始只是一个人表达内心里面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
音乐在工业社会里面,形成了一整套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录音,是有唱片公司跟录音公司来负责,还会有歌手,在歌手的后面会跟着专门包装歌手的经纪公司,随之也就有了演唱会等等商业活动。音乐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工业社会里变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产品,它跟消费者最原始的那种状态也彻底的分离了。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但是就其他的形式而言,比如说文字、画画,它们却在互联网时代中找到了适合它体现的状态重新回归本质。
文字,你不再需要去花几十天写一首诗歌或者写一篇很严肃的文章才能让所有人都知晓,有了互联网之后,比如说推特、微博甚至朋友圈,在这些平台上面,只想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境,仅需的就是140个字就够了,真的不再需要一首诗来阐述,所以文章又回归到它原来最原生的状态。
摄影,上个世纪摄影也俨然成了一项很严肃的艺术,而如今只要你愿意,随便一拍,配上两行文字,就能完美的演绎出你此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就连拍视频这种原本就高高在上的事情,也开始慢慢的融入大众生活,那么音乐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也应该是要回归的。
“一样东西要成为社会的东西,就必须是从一个个体的行为变成一种社会的行为。”
这是什么意思呢?唐朝文解释,音乐要回归就不能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把别人都拉进来,然后让所有人都来参与进来,才来有可能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第二个的话,艺术的东西要走进大众还是要跟商业去找平衡平衡点。你不得不放下一些所谓的东西?虽然有些东西是经过时间的积淀还值得人尊重,但是你必须改变,你要迎合大众。
之所以会有这个问题,是因为此前有朋友刚组建团队做乐器类智能硬件产品,但是焦头烂额的搞了很久也没什么动静,而幕影是不是也饱受过折腾?
“半年前,我们整个团队都是这样,焦头烂额折腾的死。”
如果说智能硬件是个坑,那么电子乐器绝对就是深坑。乐器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发展至今很多硬件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困难。MIDI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罗兰跟微软82年做起来的,乐器行业关于硬件本身已经有差不多40年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技术性问题。
唯一可能纯在的问题就是,当顶级音乐人在弹奏乐器时,尤其是键盘类的乐器比如说钢琴或电子琴时,会发现延时性问题。这个延时普通人其实是无法听出来的,但是顶尖的音乐家可以,他们能感受出来,哪怕是0.001毫秒的延时。
电子乐器的原理就是靠指令发声,硬件结构上是通过机械结构实现的,也就是说当一个按键被按下去之后,会产生一个相应的电信号,而这个信号需要通过电路传输出去,控制系统接收识别信号后才能发出相应的指令(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让扬声器等设备发声,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时差。
很明显,这样一个过程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上是感觉不出来的,但是罗兰的那些顶级工程师还有那些音乐人会追求这些。
乐器跟手机连接的目的是什么?
“乐器跟网络的连接,全世界都处于一个摸索状态。”
之前,意大利有一家公司尝试过通过蓝牙以无线的方式来连接手机跟乐器,还有日本的一家公司也是通用的这种方法,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发现这里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蓝牙在全球范围存在各种版本,它是千变万化的,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另一个问题就在于它里面信号传输的过程,乐器跟手机相连手机,一般都是一个双向传播:手机到乐器,乐器到手机。
蓝牙传输如果仅是单向的话倒也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双向传输特别是高频率的弹奏情况下,延时问题就相当明显。所以到目前为止,最优的解决方案还是线连。
那么回归主题,手机与乐器连上之后,能做什么?
这个就要看你的APP上面是怎么去设计它的功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在吉他的背壳上面挖了一个洞把手机卡进去,然后结合APP就做成了娱乐性的应用。还有的就是注重教学,结合APP弹乐器,会给你进行打分评级。另外还有像Smule这种专注于音乐社交的公司,通过一系列的app中虚拟化的乐器弹奏、K歌等功能,将用户联连起来并产生交互。
对于幕影来说,手机与钢琴相连接主要能实现两个功能。
第一个是能够传递两台钢琴的MIDI信号,实现通过WIFI网络让两台处于不同位置的钢琴同时发声。另外一个就是,手机获取的信号也能直接上传至云端,用户可以在APP端实时的分享出去。
如果两台钢琴还用通过WiFi来实现同步发声的话,那么势必会有延时问题,那么对此唐朝文的说法是,“我们研究了很多大的IM工具,分析他们的后台架构,服务器搭建,之后选择了一个最好的,现在的最终将两台钢琴之间可能存在的延时控制在30-40毫秒之间”,但这一测试数据只是在公司内测所得。
那么既然是做音乐社交,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弹琴的?所以你光做一个这样的琴是不够的,你还得管教。
“乐器的线上培训是一个假概念。”
即便要教学也得拿到线下来教,唐朝文表示线下教学将会是他们未来着力发展的地方,不同于大众做法的是,他们将采用分享教学模式,让乐器不再属于某一个人,音乐是人人都能掌握的。
或许在很多乐器行业以外的人看来,这是个很扯的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
“我们最开始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后来在上海征询过好几个乐队的意见,然后也找了一个美国的乐队问过,天天玩音乐的那种。甚至还找过一些完全业余的非专业音乐人问过,最后他们都觉得弹琴,最好的感觉就是乐器本身能够发声。”
唐朝文在决定要做的音乐社交平台就是一个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底层依靠硬件来吸引用户,从打造一个小众消费市场开始,上层则是通过软件实现用户之间的互动,力图营造一个音乐社区,提高用户黏性。这种想法其实还是蛮OK的,但是想做UGC的社交平台,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成为了其他社交平台的内容供给渠道。
当用户将自己演奏的音乐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时怎么办?大腿虽粗,但好抱吗?音乐社交平台应该有自己独有的内容存在,而不应该让内容轻易留出,否则如何做自己的社交圈?但是,如果不开放内容渠道,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平台?还有在这个平台里面,钢琴作为硬件是敲门砖是立足之本,但过于单一的乐器又如何保证用户群体?想要更多的乐器进来,又如何保证平台兼容性?这些都是还有好好考虑的问题。
音乐社交,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