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本文作者: 马秋爽 | 2015-10-28 20:56 |
“资料里所说的‘一个产品终端加三个平台’是全部都实现了还是只是一种规划?”
“是全部都实现了,是在运行中的。我们从09年就开始做一些资源整合和平台的搭建,现在已经有很多用户了,如果只是一个概念,那用户怎么办?”
这是采访伊始天津统捷科技有限公司CEO金建红与雷锋网编辑的一段对话。这里所说的资料,是金建红提供的一份之前接受其他媒体采访的报道。从报道的内容来看,这个公司真是“下了一盘好大的棋”。
据资料显示,这个一个终端加三个平台的模式是这样的:终端就是一款智能健康手表jWotch腕宝,3个平台:第一个是健康数据的分析平台;第二个是紧急救助平台;第三个就是健康管理平台。
jWotch腕宝主要针对于老年人设计,由智能手表采集数据,用户通过购买类似手机话费套餐的方式获得健康顾问的健康指导。当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手表一键呼叫急救中心。手表带有支付功能,可直接进行网购。
那么,这样的一盘棋,这个公司是怎么下的呢?以下是雷锋网编辑与金建红的对话:
雷锋网:先来谈谈这个“一个终端加三个平台”这个模式的具体服务方式。
金建红:jWotch腕宝这款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表会相对厚一些,老年人的手会比较抖,我们在手表上设计了四个手指那么大的按键。有一个健康顾问键,数据采集以后,用户可以随时跟他的健康顾问取得联系,健康顾问会提供一些建议或者帮助用户对第三方服务进行预约。还有一个紧急救助键,在用户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就会知道人在哪儿,会教用户自救,然后反馈给急救中心,同时用了我们的服务的,我们将提供一千块钱救护车到医院距离的费用报销。我们整合了全国的86个城市,88个急救中心和1000多家医院的资源。都是联动的。
雷锋网:作为健康管理使用的数据对于准确度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款手表能够达到医疗级别吗?
金建红:如果不是面对医院的产品不要作为医疗级别来推广,要用健康管理级别来推广。我们有面向医院的推的产品,但这款手表是面向消费者的。
雷锋网:这款手表对人体健康数据的采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
金建红:我们是测用户的脉搏波形图,从这里面可以提取很多数据,比如说:用户的血压(这是目前世界上我们唯一一家能做到的)、心率、心血管参数等。我们有自己的一个柔性传感器,在人的腕部能够灵活多点的采集人体的脉搏波,后台收集了脉象图以后,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是通过中医把脉的原理来采集脉象图,之后我们有研究中医40多年的首席科学家,有积累了100多万条数据的数据库。用户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要采集他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要根据用户自身的特征,跟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然后由健康顾问给出健康生活方面的建议。
雷锋网:健康顾问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有App来提供建议还是人工?
金建红:这就是我们跟大部分同类产品的区别,手表只是一个载体。我们搭建了一个自己的人工服务平台,有三级的健康顾问。手表是可以一键拨打电话的,一个电话就会打给健康顾问,会自动显示用户的信息,健康顾问会提供帮助。用户可随时进行咨询。再有我们会通过用户选择的不同套餐来提供服务,比如最基本的套餐服务,我们会每两天给用户打一个电话,告诉他身体情况,每半个用出一个健康报告。App的意义不是很大,但可以通过App让子女知道老人的情况。
健康顾问都是具有医学知识、营养知识的初级顾问,这些都是全职的。当健康顾问解决不了的时候,就会由全职的医生团队来解决,但有些人想要专家来解决,那就会由一些兼职的专家来解决。只是会给一些建议,不会开处方药。
雷锋网:除了设备销售上的盈利,还有哪些盈利模式?
金建红:表的价格有两款两千多的,一款一千多的。硬件的盈利只是一部分,后期硬件盈利将会越来越少,服务的盈利将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健康管理是收费的,另外我们有这么多数据在这儿,接入衣食住行类的第三方商户,用户在平台上面买东西,第三方是要给我们一定的利润反馈的。
雷锋网:对老年人来说,智能手表属于新鲜事物,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是怎么向消费者这一端推产品的呢?
金建红:目前来说,我们做得都是To B这一块儿,To C都是经销代理这一块儿。我们和健康体检公司合作,一般用户都是办卡,然后我们的产品就是打包配送的形式给消费者。另外就是向养老机构的宣传和推广。一般接受新潮事务的还是比较高端的人群,即便是老年人也是那种退休的,一两千这个价位的产品消费者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在用户量方面,除了Fitbit就是我们了。
这是一盘看上去很大的棋,虽然采访中,金建红一直在强调,手表只是一个收集数据的设备,单纯一个智能手表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手表在整个“棋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检测出的数据不准确,后面就步步都错了。
对于jWotch所宣称的利用柔性传感器在用户腕部采集用户脉象波形图提取心率、血压等数据的原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副主任张勇向雷锋网编辑表示,这是不可行的,也不科学。脉搏可以反映心率,但血压不能。值得注意的是,心率和脉率是两个东西。一般情况下二者基本一致,但病理情况或某些人本身特殊的情况下,心率和脉率是不同的。血压和脉搏扯不上。
一位业内人士向雷锋网表示,他并不相信人体的体征数据和中医所谓的脉象有任何必然的对应点,并直斥这是一种伪科学。
金建红则说,中国人很多人都是相信中医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人相信中医。
对于质疑,金建红回应称:“我们是用中医脉象学原理结合西方血流流体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然后在云端里有一个数学模型把它们计算出来,我们的技术是有40多年ICU临床案例积累,100多万的临床病例积累,这是个大数据库积累过程,是任何生产厂家以及研发部门都无法做到的,有个这个大数据库才能找到血压特征,然后才能用数学模型呈现出来,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血压。”
同时,他还表示,一个医生想不通是很正常的,不然都成了名医成了科学家,这种没有能力的医生只适合大家把产品做出来,他能看懂就行。他很快也要用上自己的产品做工具了。
但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ICU只有3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ICU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初期。
对于记者关于“数据库中的病例数据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的追问,金建红说:“医学上的事情,跟你说不清。”
随后又给记者发来几篇关于jWotch产品的报道,但记者并没有从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对于金建红的说法,张勇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诉记者,血流变是一种物理的原理,和血压、心率确实有点关系。这一点也得倒了另一位有着15年从医经历的医生的认同。
但张勇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说:“这个模型不是它(jWotch腕宝)能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个混沌的模型,不是一个线性模型。如果这个模型能够做出来,那是能够发很好的文章,这个模型怎么被证明是正确的,只有得到了业界的公认才可以。”
上述业界人士也表示,这个信息就即便全部收集起来,光是数据化的过程就是一项大工程,要让这个数据可以量化分析,可以形成规律化的算法基础,这绝对是可以算得上医学诊断突破的大成果。
他还告诉记者,心电图等检测数据,都是画在纸面上的波形图,每个中医都是靠自己的手,诊断依据完全无法记录,更不可能保存,也就无从分享。
这一点也得到了中科新知CEO庞志强的认同。他认为,中医是一种哲学,并不是一种科学,总想往科学那儿靠,和各种东西结合,是不对的。每个中医把脉对于脉象的感觉都是不同的,企图通过技术手段来固定脉搏的波形是行不通的,如果这个技术能实现,那能得诺贝尔奖了。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金建红,他表示,技术获得过世界脉诊技术的金奖的,消费者是非常认可。已发表了35篇高端论文已经出版的研究报告,15篇摘要,25篇技术报告。“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怎么能申请那么多专利,怎么得到那么多的证件和认证呢。”
但记者提出要看这些学术作品时,金建红就再也没回复了。
对于这套技术能否真正较为准确的测量出人体生命体征数据,三个平台的构建又是否完善,记者没有对于产品的体验,不能妄下断论。但如此大的一盘棋,一步错则满盘皆输。
整个采访中,金建红对产品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但在记者提出对技术的质疑时,他又显得非常暴躁,痛斥记者是竞争对手派来质疑其技术的。
金建红说,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平台的搭建,硬件可以山寨,但平台山寨不了。但如果硬件对于数据采集缺乏准确性,平台又该何去何从呢?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