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遭遇着最严重的一次“缺芯荒”,与行业内一直存在的缺货周期不同,这一次的芯片缺货打破从存货到消化库存再到重新拉动库存的三段论规律,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这一次的“缺芯荒”还要持续多久。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陈南翔用“新常态”来描述这一次“缺芯荒”,颇具中性色彩的“新常态”一词背后,意味着缺芯不仅仅只是带来车企停产,芯片涨价等负面影响,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那么,对于中国芯片行业而言,这次“缺芯荒”的积极意义究竟有哪些?在4月2日搜狐科技主办的《中国创新公司100》芯片系列沙龙活动第一期中,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雷波,闻泰科技副总裁吴友文,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共同探讨了这一问题。
缺芯荒下的大浪淘沙
“对于全球缺芯和涨价的问题不用太过恐慌,经过一段时间就趋于平稳,但这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批企业可能会因此淘汰。”刘雷波在此次芯片沙龙上说到。
自中兴、华为事件以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受到的关注前所未,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半导体企业数量激增、半导体相关的巨额投资一例接一例。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计有2218家芯片设计企业,与2019年相比增加438家,涨幅高达24.6%。另外,科创板开闸一周年时,有14家芯片企业上市科创板,总市值超过5000亿人民币。
虽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热情高涨是好事,但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集成电路产业成长起来并非易事,在浪潮中也不乏浑水摸鱼乃至暴雷失败的案例,例如成立之初就投资30亿的模拟IC企业南京德科码半导体,从成立到破产只用了五年时间;再例如曾经融资千亿的武汉弘芯,也因资金链风险等问题停摆,到如今项目烂尾、遣散员工,曾经被弘芯专门聘请而来的蒋尚义在被问及弘芯的经历时,都直言“不想多谈,真的很不开心”。
面对当下鱼龙混杂的芯片企业,单靠时间的筛选和检验,很难在短时间内淘汰只是想要在风口上分一杯羹的投机分子,而缺芯潮的的出现,正好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试金石。
中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雷波,右为闻泰科技副总裁吴友文
刘雷波表示,一般而言,初创企业的订单量不大,缺少同制造厂、封装厂的议价空间,晶圆厂不愿意接小订单,无论是从人力成本,还是从产业链的价格上涨上,其实都不利于初创芯片企业的发展。
“我相信经过一两年的大浪淘沙后,自然会有有技术和产品的公司存活下来,这是我的看法。”刘雷波说。
不过在这一次大浪淘沙中,被淘汰的可能不只是没有技术和产品的公司。赵占祥表示,从终端厂商来看,如果其供应链过于依赖某一家,当这一家产能遇到问题时,这家终端厂商就会受到一些影响。
“据我所知,就有手机厂商的某一颗芯片一直是某一家供应商提供,突然这家供应商的产能紧张,再想把这一部分供应量切换到另一家供应商就很困难,在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情况下,供应商不会在缺货的情况下提供产能。对于终端厂商来讲,过于依赖某个供应商就会受到一些影响。”赵占祥说。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
产业调整的重要机遇
虽然这次缺芯潮对一些初创芯片设计公司不太友好,但对于一些已经从技术和产品上做好准备的中国芯片企业,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是实现国产替代的重要机会。
“我们以前有很多产品,不管模拟类、功率类,还是MCU,确实有很多国内公司在做这些产品,但是从产业生态的环境的角度来讲,非常难有机会导入到一个品牌中去用,没有试错的机会。”吴友文在搜狐科技的沙龙活动上说道。
此前,雷锋网在同国内某家初创dToF企业交流时,得知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确实存在互不信任的现象,这是国内有技术基础的芯片公司在市场化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
但这一次缺芯潮似乎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难题。吴友文用了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论证此事:“以前国内做电源芯片的公司,可能只有在用户手机坏了去手机摊维修时,才有机会进入手机内部测试,不能打入品牌手机原装产业链,但如今芯片普遍缺货,在‘有总比没有好的’的原则下,一部分国内芯片厂商就有了更多试错的空间。”
“缺芯的环境推动国产替代的推动力非常显著,其实给了大家一个市场化的国产替代,你要有产品,你要质量过关,现在我们可以给大家一个机会。如果导入成功,可能这个位置就占下了,我们确实看到这个迹象。”吴友文补充道。
刘雷波则认为,与其说是国产替代的新机遇,不如说是产业调整的新机会。
“我们大陆长期以来学习台湾有芯片foundry设计公司没有工厂的模式,殊不知我们大陆的战略纵深和台湾不一样,台湾是两千多万人口很小的地区。咱们当然需要芯片foundry公司,也需要像IDM这样的,例如合肥长鑫、武汉长存等一系列IDM企业势头正好,如果做一些行业调整,适合我国行业发展调整的话,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机遇。”刘波雷说到。
在集成电路市场化早期,很多公司都采用IDM模式,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销售为一体,随着产业的专业化分工,逐渐形成了Fabless、Foundry以及封装测试的分工模式。
分工模式让集成电路产业全球化,也优化了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生产效率。不过,也正是这一分工模式,才会有不少Fabless面临缺芯荒危机,而有“自我造血”功能的IDM在这场缺芯荒中优势明显。
“IDM是比较好的模式,全球前15大芯片公司里面有十几家都是IDM模式,但是它们都是在整个芯片产业刚开始的时候启动的,那时候做一个IDM成本没有那么高。现在发展IDM投入太大,国内很多公司不愿意尝试。其实在一些投入比较小的领域,像模拟芯片、功率芯片、MCU数模混合芯片领域可以做IDM,产能优势非常大。”赵占祥说道。
全球缺芯潮是中国芯片产业试金石,也是国产替代的新机遇。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相关文章: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