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李秀琴 | 2017-06-27 15:15 |
近两日,全国高考分数线已陆续出炉完毕。不管是考生、家长还是考生的七大姑八大姨,悬停的心总算落下一大半。然而,真正揪心的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填志愿无疑了。
暴露年龄的说一句,雷锋网编辑当年全靠PC端和书本来查找资料。直到上大学那会儿,才轮到移动互联网火树银花。所以,放在现在的技术背景下,考生们有比当年的我们多N倍的渠道来完成高考志愿的填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积累之上,以高考为中心俨然形成了一个产业生态。考生们也不必死死遵循“冲、稳、保、垫”的策略,大有人工智能机器来帮忙完成。
以雷锋网随意打开某安卓手机的“软件商店”搜索“高考志愿填报”6个关键字为例,就能立刻显示出上百个靠前位的APP。
随后,雷锋网再上APP Store,点击“教育”类的“免费”应用,可以看到像完美志愿、高考帮等季度性的APP悉数上榜,比肩百词斩,超越驾驶和英语等常规门类的APP。足以看出这一市场应用的火热程度。
以高考帮、完美志愿、高考志愿君、优志愿、乐学高考志愿、支付宝“高考服务”为例
综合2016年度中国教育APP金榜排名,软件应用比较靠前以及业内认知度相对较高这三项考量因素,雷锋网选择了“高考帮”,“完美志愿”,“高考志愿君”,“优志愿”、“乐学高考志愿”,以及颇受关注的支付宝新上线的“高考服务”这六种服务作为试用对象。
一、各自核心优势
据这六款服务的官方介绍,其各自的核心优势分别如下:
▪ 高考帮
2015年5月,好未来推出“高考帮”志愿填报移动产品。整个产品定位是免费的高考志愿服务和高考资讯服务平台,除此之外还推出了均价为2000元的志愿填报评估套餐。据雷锋网了解,其业务线主攻高一到高三的学生。
▪ 完美志愿
该App由人工智能企业iPIN 于2016年推出。据了解,其基于4000万名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数据来为考生家庭提供决策参考。除了参考传统线差法,完美志愿还考虑了历年数据的波动情况,使用“蒙特卡洛模拟”算法不断模拟全国各省份真实的志愿填报过程,协助高考生预测未来的录取结果。
▪ 高考志愿君
这款应用于今年6月发布。专门针对即将报考本科及大专院校的所有高中备考生关于高校推荐、志愿填报、分数线查询、院系介绍等功能融为一体的高考应用。虽然新版有更新一些特性,但整体功能比较平淡。
▪ 优志愿
这也是一款新应用。依靠大数据,共有以下功能:院校优先填报、专业优先填报、一键填报和测录取概率。从兴趣、性格、能力、职业、学科这5大维度,让考生更精准的认识自己。
▪ 乐学高考志愿
该APP是乐学创想教育旗下的一款志愿填报系统,利用乐学在线申请专利的独家算法,计算各高校当年录取分数线,综合【分数】+【学校】+【专业】+【就业】等层面,帮助考生报选理想的院校和专业。
▪ 支付宝“高考服务”平台
如雷锋网此前报道,该平台于今年的高考首日推出,并由好未来教育集团旗下的高考服务机构高考派提供增值服务,基于模型算法,可覆盖88.79%的教育部公布的招生学校,其中一本、二本院校100%覆盖。也是首次在支付宝实行全面免费。
虽然每个APP都具有各自的核心优势(不管明显还是不明显→_→)。但从大趋上的基础性服务和收费服务来看,这六款服务依然存在很多的异同。
二、从基础性服务来看
▪ 推荐院校:
这是一项免费的基础服务。如在优志愿、高考志愿君、乐学高考志愿里,打开APP,系统会自动要求你输入所在的“省份”、“文科”or“理科”、以及高考成绩。有这三项数据,系统会自动显示可匹配该考生“冲刺”、“稳妥”、“保底”的推荐院校。但在高考帮、完美志愿、支付宝“高考服务”里,用户则需进入首页,选择“能上的大学”分列的项目来实现这一功能。
不过,在雷锋网输入相同的三项指标的情况下,这六款服务显示的推荐数据都各有保留。
根据这三项数据显示的“冲刺”、“稳妥”、“保底”的推荐院校数目,完美志愿分别为15、42、57所;乐学高考志愿分别为11、10、15所;高考帮的数据分别为14、14、31所;优志愿的结果为10、9、105所;高考志愿军为11、16、48所。从结果上来看,优志愿的结果比例稍异于其他四款APP。
不过在这点上,支付宝的显示结果最为不同:当填完这3项数据之后,支付宝“高考服务”会显示该考生成绩能上的每所学校的录取概率、历史录取平均分、最低分、省控线和所属批次5项数据。
▪ 大学排行、院校大全、专业大全、专业排行:
这四项服务均为免费,除了乐学高考志愿对专业排名完整版进行收费之外。
以大学排名为例,雷锋网细致的比对了排名前30名的大学,经过不同时间(相隔4-6小时)对该功能的体验,发现每个APP的排名都在上下的浮动。虽然排名不完全一致,但这30所高校基本一致。其中,优志愿的大学排名的特别之处在于,如第一名有2所:北大和北大医学部,第二名则有3所:清华、清华医学部和清华美术学院。同时,还会在排名页面显示每所学校的最近一年的录取线。由于采用的是高考派的数据,支付宝“高考服务”参照“录取难度、知名度和大学就业”三项标准给出了3项大学排行表。
对于院校大全、专业大全两项服务而言,虽然每个APP对其侧重点和放置的分级页面不一致,但功能基本一致。如,高考志愿君和完美志愿对“专业大全”基本按照文史、工农、艺术、理工科等来划分,然后再在各级设置细分专业。
在专业排名上,乐学高考志愿对专业排名实行收费政策,如考生想了解每所大学的专业情况,就需要花118元才能实现。而完美志愿在此功能上虽然免费,但是是依据该专业人员毕业5年月薪作为参考指数。高考志愿君和优志愿均未看到这项功能。而支付宝“高考服务”在这一功能上则采取了三项参照标准:就业、薪酬和报考热度,从而有3个排行表。
▪ 其他
高考查分:这项服务仅支付宝和高考志愿君有;其中,高考志愿君还上线了“真假院校”的功能,以防考生在诱骗高发日期受骗。优志愿的“专业优先填报”功能较为特别,能照顾到“择专业重于择院校”的考生的需求。
2、从收费服务来看:市场均价不一,18-1998元不等
因为支付宝“高考服务”全方位免费,所以暂不参与该板块的讨论。
具体来看,收费服务主要集中在性格测试、职业测试、录取概率、智能填志愿等,但对各APP而言,会员服务可涵盖多项收费服务。
▪ 完美志愿APP
据其官方介绍,588元VIP可开通这些功能:录取概率分析;做测评选专业;智能填志愿;志愿表分析;按职业选专业和详尽高校数据。其中自我测评共包含MBTI性格测试和霍兰德兴趣测评。不过经雷锋网联系客服了解到性格测评/兴趣测评均只有3次机会,按公司推荐则只有5个,其他项目不限量次数。
另外,上海地区的考生不适用录取概率分析、智能填志愿和志愿表分析。
▪ 高考志愿君
该APP在收费上的模式较为多样化,共有6种:38元档预估分数线;58元档可根据名次查询录取学校的可能性;18元档实现专业测评。288元档可预估高校录取的门槛线和安全线,个性化预测考生的录取概率,实时更新考生志愿的录取情况;298元档即为前四种功能的结合:专业测评+预测分数线、名次推荐高校+志愿预测;最高的档位为1998元:由高考数据分析师、高考招生专家提供一对一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前四项服务只适用于普通类文理科和普通类本科批次,并实行一人一号制,一个账号可在下一年内无限次使用。
▪ 优志愿
其VIP统一定价98元。考生一经注册账号即无法修改省份、文理科。优志愿VIP可用于测录取概率、一键填报、同分位次去向、查志愿录取状态等功能。
▪ 高考帮
其会员服务分为三项:
一为院校专业版会员(30天),收费49元;
二为季度会员,收费90元;
三为年度会员,收费320元。
▪ 乐学高考志愿
共有2档价格。一为98元,可一键解锁热度专业排名、职业性格/兴趣测试、专业录取分数线、一级/二级学科专业排名和学科门类排名的功能;二为198元,主要针对填报志愿,得到学校推荐、专业推荐、自我测评、就业报告、职业调查报告及VIP报告共6种服务。
除了试用的这几个App,雷锋网还了解到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收费最高的App当属新浪教育旗下的“高考志愿通”,一对一的价格为5万元。
有了AI+大数据的加持,此类APP还存在哪些问题?
一、使用情况:不对称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服务的拓展,面向教育如考研、高考的产品都打上了这两项技术的标签。那么,对考生而言,他们对这些APP的了解程度如何?雷锋网就此采访了身边的一些考生。
其中一位陈姓考生表示,她在填志愿的时候并没有用过这六款APP,身边倒是有同学用了支付宝的“高考服务”。
另一位考生表示,有用过完美志愿的普通服务,但是如果不使用VIP服务其实APP对他的帮助并不大。
还有一位考生表示,虽然没用过上述APP的服务,但使用了升学e网通App来填报志愿。
同时,也有相关高考志愿APP向雷锋网爆料,其APP每天有超50万次的启动量。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看,由于存在访问对象、所在城市、样本量不同等因素,使用情况也会存在一些差异。
二、收费=不好用?
雷锋网通过浏览各APP下方的评论发现(抛开“水军”和“黑”这两个层面),在清一色谩骂、抱怨之声不乏“竟然要收费”此等评论。在不习惯“付费逻辑”的国内用户看来,“收费”差不多等同于“不好用”,而在前文雷锋网采访的某位考生也持类似的看法。
针对这一现象,雷锋网也采访了报考大学APP的负责人,其表示:
因为太多学生都对志愿填报的概念不深,意识不到其中的重要性,随着志愿填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借助一些工具去填报。
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购买付费服务的用户多为考生家长。雷锋网查阅资料也发现,网络上不乏花费几万块为自己孩子的高考志愿使用“一对一服务”的家长。
三、评测结果无从判断
面对五花八门的高考志愿填报“神器”,家长们也面临如何选择的难题。特别是在有些APP以“AI+大数据”为核心优势宣传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对其信息准确度、参考价值大小等都无从判断。
就雷锋网采访及查阅资料的情况来看,一些APP为防止同行竞争,对其使用的核心算法采用不公开的措施。信息的不透明让这些原本就对算法不了解的吃瓜用户更加质疑基于这些算法得到的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既然这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妨通过其他标准来衡量此类APP在其他方面的“好用”与否。一位高考志愿填报类产品负责人(非上述六家公司)向雷锋网表示,具体可依据这三项要素来看:
数据全面且准确,以教育部和招生办的录取数据为准。
使用傻瓜智能化。
更新及时、使用流畅。
四、那些行业爆料
虽然自高考到志愿填写完毕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围绕这一块的产业竞争却非常激烈。据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其中一些APP“背”靠强大的数据库,如学信网,所以具有先天优势;还有一些APP也存在与招生办、培训公司合作的现象,所以对于一些搜索结果,考生们应该尽量客观的看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填报志愿APP应该作为辅助工具,各位考生还应先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判断出发,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结语
当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高考志愿填报类工具一定会得到持续发展和优化。各类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会随机器学习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得到不断提升。而那些行业乱象,只是这个行业竞争必不可少的“调剂”而已。
毕竟托赖AI+大数据相关应用的成熟,再过几年,这个行业又将呈现另一番模样。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