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医疗科技 正文
发私信给李雨晨
发送

0

平安多位高管详解医疗科技的多维化战“疫”

本文作者: 李雨晨 2020-02-28 18:29
导语:科技是国家、行业转型之“重器”,布局现在就是更好地迎接未来。

作为行业里的优等生,中国平安为2019年交出一份十分漂亮的答卷。

疫情当前,开工延迟,再加上春节提前,一系列的因素打乱了很多企业的节奏。但是,平安集团并没有被阻挡前进的步伐,甚至发布年报的时间比去年的发布时间还提前了22天。

这一切,在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看来,都是科技赋能数据化经营的结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战略上要占据先机,做到“先知、先觉、先行”,数据之快、精、准是基础。” 马明哲在2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到。

近年来,平安以科技赋能数据化经营已经取得阶段性的突破,医疗科技领域的表现更是点睛之笔。

在2019年报十大经营亮点中,就有两项是关于科技和医疗——第6项提及了科技业务的成绩,第9项则单独提到了平安智慧医疗。

“医疗+科技”在集团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2020年初的这场全国公卫事件中,“医疗+科技”也成为平安人“请战”疫情的底气与实力。

C端连接器,直面“海量”问诊

1月23日疫情爆发后,平安集团召开党委及经营班子一起的扩大会议,董事长马明哲将“抗击疫情”列为开年四大核心任务之一。

冲锋号已经吹响,平安旗下各大子公司都火速行动起来。

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平安集团在这次疫情中所做的事情,那就是全面利用医疗科技推动问诊线上化、管理智能化、检测移动化,这三个关键词的背后分别是三家子公司所做的事情。

第一个是平安好医生。平安集团内部和医疗大健康领域相关的业务子公司有10余个,子公司各司其职,分别从患者端、政府端、医疗机构端以及支付端进行切入,打造生态闭环,通常保险公司处在客户体验的终端。

这也是2014年集团打造平安好医生的原因之一。

马明哲曾表示,我们希望向上游转移,从消费者旅程开启之初便抓住他们,平安好医生就是抓住用户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平安好医生这样一个触达C端用户的产品,平安可以很好地黏住用户。

疫情当前,互联网问诊成为用户最实际的一个刚需,平安好医生广泛触达C端的属性,让它第一时间站在了抗疫的前线。

1月20日,平安好医生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指挥中心,成立专门的医学专家组,开启了全体医务人员的培训,24小时内成立专项小组,开通抗疫义诊服务专区。

实际的问诊需求也体现在一系列数据上。

平安好医生董事长、CEO王涛透露,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

如此大的需求量,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医疗资源的供给。简言之,就是有多少医生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需求,不让用户白白来一趟。

而这就归功于平安好医生在2019年持续扩大的外部合作医疗网络。

据雷锋网了解,截至2019年底,平安好医生有1400多名全职医生,签约合作外部医生(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5381名(外部医生主要提供非实时的在线咨询,线下名医二诊等非核心服务);合作医院数超3000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超1900家;

除此之外,截至2019年底,平安好医生的合作药店数目9.4万家,覆盖中国32个省,375个城市,较2018年底的1.5万家增长显著。

一端连起医生,一端牵手药店,一条完整的问诊链路被打通。

平安好医生的布局思路,也为它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回应。年报显示,2019年,平安好医生各业务板块收入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实现总收入50.6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核心业务在线医疗持续高速增长,贡献收入达8.58亿元,同比增长109%,表现突出;2015年至2019年,平安好医生年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06%。

当然,除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和闭环的商业模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AI的投入。

其实,我们可以很容易从上面的数据中推算出一个事实: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而全职的医生是1400多名。面对海量的医疗需求,即使是如此丰富的医生资源也难以为继。那为什么,平安好医生没有“掉链子”呢?

公司AI团队为疫情开发了专门的AI模型,助力医生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平安好医生的AI辅助诊疗系统包括四大板块,即智能重症监控系统、AI智能辅助问诊系统、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和智能医疗安全监控平台

早在5年前,平安好医生以30亿重资投入AI Doctor。2018年7月,在2018软银全球大会上,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更是评价道:“平安好医生的AI医疗科技是全球最先进的。”

AI Doctor能做大量基础性工作:语音和图文交互、引导用户准确描述病症,形成结构化病史,提供智能诊断方案供后端专科医生参考。

这就像是一个漏斗一样,对医疗需求进行层层筛选,最终把最紧急的患者和最合适的医生进行精准对接。

而且,利用AI对医疗需求进行分解,其实还会带来另一个好处。

平安2019年中期报告中曾显示,2019年平安好医生上半年的管理费用达到5.44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了44.7%,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费用的增加与IT相关的支出。

这个问题并不是平安好医生一家存在。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都会面临这个现实。

因此,AI技术的不断精进,不仅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也会减少现实的成本支出,让平安好医生盈利之路走的更加顺畅。

B端加速器,给“疑似”解答

疫情期间,除了服务好海量的C端患者,平安集团还需要为B端、G端的用户(医院、卫生监管部门)赋能。

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高孟轩说到,在智慧医疗方面,平安集团主要以医疗业务驱动技术研发——以业务驱动,信息技术提供支撑,最终目的是协助政府及医疗卫生监管部门更好地人群众提供更智能、更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

以这次疫情中智慧医疗应用的在线心理咨询平台来举例,业务人员在深入战疫一线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医护人员以及居民都有很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亟需心理疏导。

同时,平安集团的合作伙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是国家级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接到了对社会公众的情绪及时进行疏导的任务。

高孟轩说到,原来的心理干预大多数都是线下面对面,但在疫情期间这是不允许的。于是,借助平安智慧医疗互联网医院技术,应对新冠肺炎心理援助平台在2天时间里紧急研发上线,这是当时首个国家级的在线心理援助平台。

截至目前,这个平台已经为上千名求助者提供了在线心理援助,他们之中不仅有居家隔离的普通公众,还有战疫前线的医护人员,以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其次,在帮助湖北省全面进行疫情摸排时,平安智慧医疗推出“新型疫情防控服务管理平台”,以网格化+信息化,服务于湖北省疫情防控整体工作,并入围湖北省推荐的防疫产品清单。

其中“智能语音坐席”在武汉市某街道上线后5分钟内完成摸排1200余户居民,并排查出有症状居民2例。

高孟轩介绍, “人工拨打电话一天一般300户,一个机器人一天可以外呼500户,第一天我们的疫情智能坐席上岗,开了200个智能机器人同时工作,1200户大约5分钟就呼好了,对于第一轮没接通的我们间隔了半小时再呼一次。第二天,我们排查了1800多户,比第一天多了600多户,第二天呼通率有所提高,只比第一天多用了3分钟。我们的疫情智能语音坐席可以支持3000个智能机器人同时工作,一天可以智能排查150万户,效率非常高。”

收集好居民信息之后,接下去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快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我们都知道,新冠肺炎的可怕之处在于高传染性和较长的潜伏周期。但是,新冠肺炎只是众多病毒性肺炎里的一种,影像学上的表现和其他各种肺炎有相似之处。

因此,2月5日,在多位专家的呼吁下,在湖北省内,CT影像结果正式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的判定依据。

据了解,一位疑似病人肺部CT大约有300多幅图像,常规阅片时间在15分钟左右。曾有受访者向雷锋网表示,“所有医技医生都是穿着纸尿裤上去的,忙的连上厕所的时间没有。”

因此,为了尽可能帮助医生筛查出新冠肺炎的患者,从2月21日起,平安智慧医疗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就落地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1500多家医疗机构,为2000多位病人进行了远程阅片服务。

高孟轩介绍,平安智能阅片系统一方面可以提升一线放射科医生的效率,15秒左右就能出具智能分析结果,准确率高达90%以上。另一方面,针对疫情期间CT阅片需求激增的情况,该系统还可以通过远程AI阅片的方式进行支援,让全国专家参与义诊。

而这背后的一切,源于平安智慧医疗团队“藏在冰山下”的技术积淀。

说平安智慧医疗是整个集团的“技术大户”,一点也不夸张。去年一年,平安智慧医疗就在多个AI技术领域中斩获多个奖项。

计算机视觉方面,2019年国际顶级医疗影像会议ISBI上,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技术团队获得肺癌病理分割(ACDC)、内窥镜影像质控(EAD)和病理性近视检测(PALM)三个竞赛的总冠军以及六项子任务世界第一。

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去年8月国际顶级自然语言处理会议EMNLP举办的COIN 2019文本理解大赛上,平安智慧城市的智慧医疗技术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了总成绩世界冠军以及选择题文本理解(准确度90.6%)完形填空文本理解(准确度83.7%)全部两个子任务的单项冠军。

2019年3月,平安智慧医疗推出了中文医疗知识图谱,集成了数百万医学概念、千万医学关系、千万医学证据,覆盖核心医学概念,聚合了医疗生态圈内全方位知识数据。

自有的计算机视觉、NLP、知识图谱等技术能力,成为平安智慧医疗支援疫情的重要武器。

G端赋能者,为“公益”奔走

作为平安系科技公司代表之一的平安医保科技,定位是 “中国领先的全方位赋能医疗生态圈的智慧科技公司”。

如果说平安好医生和平安智慧医疗满足了C端和B端以及G端的医疗需求,那么平安医保科技在这次疫情中所做的事情,则是为这些兄弟部门找到了一个承托底座。

春节期间,一辆12.6米长、26吨重的移动CT影像车开往湖北省人民医院。这辆64层低剂量螺旋CT移动影像车,来自平安医保科技健康(检测)中心。跟着这辆车的,还有此前提到的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系统搭载在平安医保科技旗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研发的“平安好影像”远程诊断云平台上。

这辆车就像一个“机动部队”,先后驰援湖北省人民医院和江汉方舱医院,以日均220人次的影像扫描能力,大大缓解了两家医院的CT检查压力。

平安医保科技联席董事长兼CEO方蔚豪向雷锋网表示,公司早在两年前就已布局该业务。过去两年,移动CT影像车团队开展了近600场筛查和乡村义诊。

但是,如果仅仅认为,医保科技只是为兄弟部门服务,那就理解错了。医保科技本身就是一个“以技术反哺业务”的部门。

方蔚豪说到,平安医保科技业务中的科技元素主要体现在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两个部分。

科技驱动是指拥有国际领先、科技深度赋能的智慧医保一体化及智能医疗管理平台;数据赋能是指拥有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五大医疗知识库,能支持全场景大数据智能应用。

“通过包括AI、区块链在内的基础技术创新,以及运用包括医保DaaS、转码平台和智能AI算法平台等在内的数据处理技术,医保科技可以实现包括智慧医保、智能疾病预测、智能影像筛查、智能辅助诊疗、智能医疗质控和智能随访患教等在内的科技应用创新和数据智能应用。”

与其他两个兄弟部门不同的是,平安医保科技主要从支付方(医保、商保)切入,向医疗服务提供方(医院、医生、医药)延伸,为“两保三医”提供系统、服务、数据赋能。

2019年5月,平安医保科技成功中标国家医保局 “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子系统”、“运行监测子系统” 建设项目及山东、河北、青岛等省市平台建设工程项目,为超过200个城市的医保管理机构提供医保精细化管理和参保人服务。

例如,为响应国家医保局在2019年初发起的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的新要求,平安医保科技推出了全新一代“医保+人工智能”反欺诈引擎——“平安医保鹰眼”。

据了解,该系统具备“规则审核+大数据风控”双轮驱动引擎,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度学习词嵌入技术以及无监督学习技术,目前已具备捕捉40种典型医保欺诈场景的能力,并成功接入了多个副省级城市及大型城市,基于强大的数据积累和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控费服务。

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认为,“医疗科技是一切的核心,平安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成为最核心竞争力。”

而平安好医生(面向C端)、平安智慧医疗(面向B端)、平安医保科技(面向G端)的三端连接能力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成为平安集团应对疫情的三把利剑。

对于好医生、智慧医疗以及医保科技而言,版块之间有很强的协同作用,尤其是在追求同样的目标时。

高孟轩也表示,“我们内部比较市场化,只要对双方都有利,肯定是优先跟对方合作。所以,从技术层、应用层我们都会有很多的交集和协同。”

继续聚焦基础与应用科研

成功,就是要学会和过往的成绩告别。

去年,中国平安将品牌标识从“保险·银行·投资”变更为“金融·科技”。这一动作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 “科技”被放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之上。

实际上,科技板块的回报也分外明显。

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科技业务总收入从2018年的646亿元升至2019年的821亿元,同比增长27.1%。截至2019年12月末,科技公司估值总额高达691亿美元。

平安多位高管详解医疗科技的多维化战“疫”

同时,平安集团拥有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2600名科学家;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1383项,数字医疗科技领域的已公开专利申请数位跃居全球第二位。

平安集团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科研投入策略,即将前一年收入的1%,投入到第二年的科研里面去。但值得注意的是,集团的科技研发支出不包括专业公司自身的科技研发支出,因此实际金额应高出这一水平。

在这次沟通会上,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科技支出将继续聚焦在基础(AI、区块链、云)与应用科技研发上(金融、医疗、智慧城市、宏观经济等)

当然,从上面的这张图里,我们能看到平安将科技公司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目前平安医保科技和平安好医生都还处在利润贡献的“前夕”。

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医疗+科技”的驱动下,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智慧城市医疗板块将会继续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投入。

危机,转危为机

2020年,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都将是不平坦的一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也将带来越多的发展机遇。

在业绩发布会上,陈心颖提出,疫情的影响对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线上教育的机会非常大

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也表示,疫情是一个危机,对有些机构来讲则是转危为机的机会,疫情对平安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当然,我们自己在内部讨论时都说到,要利用科技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影响。”

“我们要相信置身的这个大国,我们相信政府有能力控制,更重要的是这个疫情是阶段性的,而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积极因素很多,经济韧性很强,中国有庞大消费市场和需求,疫情对于我们的影响,不会是长期的,仅仅是一个短期的考验。”

三十年发展,平安从金融巨头到科技巨头。而科技是国家、行业转型之“重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布局现在就是更好地迎接未来。

对于这一点,平安深信不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医疗&金融频道主编

专注医疗健康与金融科技的数智化原创报道 |微信:Gru1993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