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李雨晨 | 2019-09-30 11:07 |
今年,是深圳医改第十年。
2010年,“敢为人先”的深圳作为广东省的唯一代表入选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2017年,全国医联体现场推进会在深圳举行,罗湖模式向全国推广。
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圳一方面在不断优化三甲医院的智慧化水平。另一方面,把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和重心下沉到社康中心、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互联互通。
硬币的另一面是企业。如果说杭州是阿里的城市,那么深圳就是腾讯的标签,腾讯医疗产品副总裁刘羽说,“深圳一直是改革的先行者,这座城市没有太多包袱。”
2018年5月底,深圳市卫健委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打造“数字健康深圳”。
以深圳为圆心,腾讯用自己的“连接能力”画了一个圈。目前,微信的电子社保卡服务已经在全国覆盖5亿参保人;过去两个月,在国家人社部的支持下,腾讯很快开通了近200个城市。电子健康卡的激活、领卡人数至少有500万,累积使用超过1000万次。“腾讯健康”小程序及微信支付入口在面向深圳2000多万市民全量开放后,也将会在郑州、延安、广州等城市开通。
在医改这个核心命题下,医疗机构和企业在这场变革浪潮中“怀才相遇”。
近日,雷锋网记者走访了深圳四家代表性的医院,希望探寻医院改革的基本脉络和方法,让医疗的“深圳样本”拥有更多参考的价值。
先从三甲医院说起。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简称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是深圳市首家通过国家标准复评的三甲医院,是全市十七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2018年,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完成门诊量303.65万人次,出院量51119人次。
“互联网医院”是南山医院的一个标签。2019年5月,南山医院成为首批获得广东省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医院,也是首个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三甲医院。
南山医院党委书记骆旭东向雷锋网说到,南山医院在改扩建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被当成一家医院,而是当成一个平台来建设。“就相当于建机场、高速公路,最终是什么航空公司、汽车来并不重要,而是要看老百姓需要什么。”
南山区现有PACS数据量将近500T,本地存储面临挑战。作为深圳市南山区唯一的三甲医院,从2009年开始,南山医院就建立了区域的卫生信息网络,把所有医院的信息科都“连接”在一起。
在区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南山医院和腾讯合作建立起一整套医学影像智能诊断系统,通过系统来满足医疗集团各医院间的协作服务需求。这个系统包括了规范层、存储层、服务层、系统层以及辅助层五大部分。
在存储层,南山医院使用了混合云,实现医院机房与腾讯云数据中心专线互联互通,降低整体运维成本,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IT基础资源的自由缩放。
在辅助层,南山医院与腾讯觅影团队合作,利用AI辅助诊断系统,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南山医院把眼底病变、肺结节筛查等腾讯觅影的应用,整合到了新的云PACS系统上。为了能够提高显示的速度,医院还在云端部署了四台GPU服务器,图像显示的效果也比较让人满意。
另外,在区域影像云平台上,下级医生只要采集了患者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系统上传到上级医院,专家就可以在科室里提供诊断。“我们的目的还是让病人不跑,数据来跑,通过数据移动来满足他的需要。”
(南山医院的挂号窗口转变为服务窗口)
院内流程优化方面,南山医院与腾讯合作共建了智慧医院。患者通过医院微信服务号,可在任何地方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挂号,以及导诊提醒、AI智能导诊、候诊查询等移动医疗服务。而且,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实时缴费、实时导航以及查询就诊进程与社保余额。
此外,南山医院和腾讯做了两个基于微信的服务号,把这些医疗的数据放到云端,只要病人授权,医联体就可以进行共享,检查检验结果可以实现共享快速调阅。如果早上在社康中心抽完血,病人就不用下午再跑来医院取结果。
骆旭东表示,“现在这些机构之间全是裸光纤,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在社康里可以知道医院的病历、检查、影像数据,在医院这一端也能看到社康居民的健康档案。”
如今,南山医院将为患者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基于区域信息平台,该院患者的体检信息和诊疗信息在南山区属的5家医院与89家社康中心之间实了互通共享,方便患者在医院和社康之间的双向转诊。
除了智慧医疗应用和互联网技术之外,对于最新的5G,南山医院的反应也非常积极。
4月4日,南山医院国际诊疗中心5楼及10楼已经正式开通5G信号,速度可达334Mbps。未来,5G的应用场景将包括手术直播、远程超声、院前急救以及可穿戴设备。
骆旭东表示,“我们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有些医院单独做一个互联网医院,但我们认为,互联网要融入到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其次,我们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思维,互联网的思维带来整个医院管理和就医模式的变革。”
如果说南山医院做到的一点是优化患者在大医院的就医体验,那么东门社康中心则是用把患者真正留在了基层。
(罗湖医院集团历年双向转诊数据)
东门社康中心的前身最初建成于20世界50年代。2015年,更名为罗湖医院集团东门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2015年8月20日,罗湖集团成立了一体化紧密型唯一法人代表的医疗集团。该集团包括5家区属医院、23家社康中心、2家功能社康,并由6个管理中心、6个资源中心进行支持管理。
2017年,东门社康中心与腾讯围绕“智慧医院”建设进行了合作。罗湖医院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陈家林表示,“病人的线上挂号、线上缴费、扫码支付,病人开出申请单或者处方,通过扫码就直接可以缴费,当时我们最早做了这个东西,我觉得非常管用。”
据陈家林介绍,原先,东门社康中心的病人量很少,每天门诊400多人。但是从2015年开始,每年就诊人数的增加量可以达到30%,最多时曾达到50%,现在每天的门诊量最多可以达到1000多例。
现在,罗湖医院集团管辖的社康中心的总体日门诊量1万左右,已经超过罗湖区内三甲医院的门诊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陈家林认为是医保、医疗、医药三者的联动。
陈家林说到,深圳有一个很好的政策:病人到社康中心里看病,挂号费只收10块钱。药品在零加成的基础上打7折,检查费打8折,通过价格杠杆引导病人到社康看病,减少病人到大医院排队拥挤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微信医保支付减少患者的支付难度和时间成本。陈家林在现场给我们演示了一下:患者收到的缴费单上,都会有一个可以缴费的二维码。扫描后即可完成医保扣款。
除了东门社康中心,目前深圳600多家社康已支持移动医保支付,用户将可以通过“腾讯健康”使用便捷的微信医保支付。
在便民就医层面,2015年8月,罗湖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成立。以罗湖区人民医院为核心,联合罗湖区中医院等三家区属医院和48家社康单位为一个整体。利用现有PACS网络,罗湖医院集团整合区域内影像资源形成的RPACS,实现了远程读片、远程会诊。通过云PACS系统和罗湖云医疗平台,影像中心二线医生还可以在家审阅影像报告。
而且,医院每天出动2台车载式移动DR机,为辖区里的居民提供影像诊断服务,报告由总部统一书写签发。值得一提的是,东门社康中心的放射科仅有一名放射科技师,负责日常的图像采集工作。
在医药层面,东门社康能提供1300多种药,基本可以覆盖居民的用药需求。如果签约的居民对一些特殊的药品有需求,东门社康中心可以通过集团内部的调度来满足居民。
医保、医疗、医药三者的结合,让社区内的居民愿意留在基层,不往上跑。除了上面这三点之外,东门社康中心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家庭医生签约。
腾讯医疗副总裁吴文达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说到,上下级医院之间存在需求上的差异。对大医院来说,是帮助他们找到与专业匹配的病人,而社康中心的需求在于更频密的互动,让患者信任家庭医生,对慢病管理有更强的诉求。
据雷锋网了解,东门社康中心里有12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团队采用“4+X”模式,即1名全科医生(团队长)、1名全科护士、1名公共卫生师、1名社区临床药师+X。这里的X为专科医生、健康促进员、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卫生医师中的一名或多名。
这种组合灵活多变,可以像积木一样可以自由搭配。目前,东门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现已签约20633人。
深圳市儿童医院是全市唯一的市属儿童医院,日均门诊量达到6000例。儿科的一个特点是:一人生病,全家上阵。因此,儿童医院门诊每天的人流量有2到3万人次。
儿童医院门诊主任丛敏表示,“以前,门诊大厅凌晨就有一些家长拿着小板凳开始排队,经常会排到莲花山那条路上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2011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展了预约挂号。2014年4月,开展分时段就诊。从2015年3月起,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启了“移动端与窗口同步挂号”的模式,从早上6点就可以开始预约2小时后的分时段号源。
2016年底,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展了省级当日预约服务,开放给所有预约渠道,实行非急诊号源的全面预约;升级实名制就诊卡(监护人姓名必填),并要求就诊者姓名及出生日期原则上不予更改,让需要号的家长能拿得到号。
在这个措施下,深圳市儿童医院的预约诊疗率从2013年的16.04%上升到2018年的90.01%。
丛敏说到,当时设计了8个窗口来做挂号,现在白天基本上就只开2-3个。
2015年6月9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成为深圳首家实现移动在线诊中支付的“网上医院”,日均6千多人次的门诊量有5000笔移动在线支付。
2018年,深圳市儿童医院联合腾讯、健康160,将微信医保支付用于儿童就医场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少儿医保接入移动支付功能。家长们可以通过手机来支付少儿医保,预约时的挂号费就可以用医保进行支付。
腾讯医疗副总裁吴文达也表示,深圳的政策希望推出少儿医保,我们就提供微信平台,让儿童可以跟父母的医保做绑定。“深圳儿童医院是第一家,是首批的第一家,还有其他的医院在用。”
在院内流程优化方面,深圳市儿童医院也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了智能导诊、智能预问诊以及智能导航。
智能导诊上线至今,已经有近11万2千位患者使用,超过9000名患者通过智能导诊找到了合适的医生和科室,整体疾病判断正确率达到94%,医生科室推荐准确率达96%以上。
在智能预问诊环节,基于循证医学研发,结合门诊医生的经验和使用体验,AI系统引导家长在候诊期间自助录入病史信息,帮助医生快速完成一份标准的门诊电子病历,经过编辑修改后,一键导入医生工作站。
雷锋网了解到的一个数据是,深圳市儿童医院的预约推送量达61万,点击量有24万,但是导入电子病历就只有1万多。丛敏也强调,“智能预问诊是比较新的东西,需要时间培养使用习惯,但很多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目前这还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而非一个强制的、就诊必需的流程。”
在智能导航环节中,2018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整合了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室内定位技术、通过APP和微信小程序模式,推出了“院内手机实时导航功能”。
对于未来的规划,丛敏说到,现在的智慧医院建设主要是在门诊环节,未来会往住院部延伸。
“住院病人办理住院手续时,需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全部可以通过微信来自助缴费。每天可以接收实时清单,可以缴费,这会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深圳市中医院一年的门诊量在200万左右。虽然秉承了中医的传统属性,但深圳市中医院却在现代化的转型里,积极拥抱“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深圳市中医院质信部部长皮敏表示,信息化一直是深圳市中医院发展的重点。这里的信息化一方面是指院内信息化,另一方面是指患者就医流程的信息化。
因此,中医院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系统,搭建了以现代管理历年的HRP系统、依托服务总线,建设以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科研数据中心的信息化整体架构。
深圳市中医院质信部计算机中心副主任唐雄伟表示:“我们希望实现的是从患者预约、候诊、就诊再到最后取药的全流程信息化。中医院和腾讯合作开展了电子健康码、微信移动支付等服务。”
除此之外,深圳市中医院还承接了“健康码”的试点工作。“现在通过电子码关联之后,深圳市基本上可以实现检验和检查报告的互通,健康档案的信息能实现一码融合、一码关联,在其他医院所有的就诊信息会有比较完整的健康档案的做法。”
雷锋网观察到,在中医院的系统里,可以看到人民医院和社康中心患者的健康档案。唐雄伟说到,“其实这就是基于我们说到的电子健康码。”
在诊疗环节,中医院与腾讯合作了智能阅片系统。
2017年12月6日,腾讯觅影在深圳市中医院上线。12月12日,深圳市中医院成为首批微信新农合支付试点医院。
腾讯觅影在深圳中医院上线,前期主要协助医生进行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工作。同时,深圳市中医院还挂牌“人工智能医学示范基地”,包括胃癌、肺结节、糖网、青光眼等早期筛查的科研项目,还在深圳市中医院陆续上线。
一定程度上,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中医的知识传授下去,中医院还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了一个智能针灸经络教学系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给医学生提供了一个有真实感和交互感的虚拟环境。
而且,为了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开展便民服务,中医院还为患者提供中药配送服务。
在采用互联网配送中药之前,中医院里一个人平均等待中药的时间是2个多小时,现在可以压缩到半小时以内。唐雄伟表示,现在,中医院线下配送的处方量占到总处方量的50%。
这样的一个好处是,另外50%的患者就医时间大大缩短,在窗口半个小时就可以取到药。同时,窗口免排队,把时间还给了患者,让患者只有在必要的时间才留在医院,其他的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全程追踪和全程诊疗。
近期,深圳市中医院将开展远程会诊平台搭建,采用大屏幕加摄像头会诊的模式,现在在16个科室以及两个扶贫医院实现了会诊的搭建。“深圳本身有三名团队,对我们医院进行一些指导,我们跟这个平台直接跟他们实现远程会诊的功能。”
接下来,深圳市中医院的规划是,一方面院方将尝试按照国家互联互通的标准,建设电子病历六级、互联互通五乙,进行智慧医院的建设。
可以看到,围绕“三医联动”、“分级诊疗”这些目标,我们走访的四家医院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双向转诊、区域影像云平台、智能阅片、医保支付这些环节在这四家医院当中均有亮点可寻。
作为深圳这座城市的一个“标签”,腾讯通过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与“腾讯健康微信小程序”的“两卡一平台”的解决方案,成为这些富有决心和勇气的医生们身边的一个帮手。
但是,就像腾讯医疗产品副总裁刘羽所说,“两卡一平台仍没有考虑盈利问题,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和走得快之间是选前者。”
改革,尤其是医疗行业的改革注定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下一个十年,深圳医改又会有哪些新的成绩?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毫无疑问的是,白大褂和技术宅们的结合会带来更多惊喜。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