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医疗科技 正文
发私信给李雨晨
发送

0

专访 Airdoc 创始人张大磊: B 轮亿元融资后,我最在意应用场景是否有人买单

本文作者: 李雨晨 2018-05-31 19:07
导语:创业要寻求变现,不然就会眼看起高楼,眼看宴宾客,最后楼塌了。

专访 Airdoc 创始人张大磊: B 轮亿元融资后,我最在意应用场景是否有人买单

Airdoc创始人张大磊有些低调,在此之前他甚少接受媒体的专访,他的性格从名片上就可以看出:姓名、邮箱、电话,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公司职务、公司地址的字眼更是找不到。

约定时间后,在位于国家图书馆附近的北京总部里,我们见到了张大磊。82年的他看不出一点青年人发福的模样,戴着眼镜、穿着印有公司名字的黑色短袖反而显得有些清瘦,这件短袖是他出席活动的标配。

就是这样略显腼腆一个人,在三年时间里将一家公司做的有声有色。上个月,AI医疗公司Airdoc宣布已完成由复星领投、搜狗追投的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近日,雷锋网AI掘金志专访了Airdoc创始人张大磊。想要认识一家公司,先从认识创始人开始。

不安分的程序员

张大磊是甘肃人,中学时开始写程序,大学读的是医科学校。毕业后他听从了内心的声音,选择从事软件方面的工作。

不愿随波逐流,这点在张大磊的职业生涯里也可见一斑。

毕业之后,他先是和朋友创办了一家小公司,研发银行用的软件,后来去了微软。在微软,张大磊进入了远程桌面连接和Excel的产品组,参与两个项目的研发并担任产品负责人。2010年离开微软之后,张大磊还曾创办了一个云计算中间件PaaS的小公司,不久之后卖掉。

在视频公司PPTV任职副总裁期间,张大磊就开始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不安分的他在那时就开始尝试用人工智能来进行“审片”,通过算法识别用户上传的暴力、色情等敏感视频。PPTV被苏宁收购之后到新浪任职到新浪之后,张大磊的工作更是一肩挑,产品、设计、硬件销售、客服等工作都要做。这些经历让张大磊成为了一个不只会敲代码的“程序猿”,同时也具备了商业思维的创业者。

张大磊创办Airdoc的出发点是因为家人被误诊了。在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客观条件下,患者漏诊、误诊的现象在所难免,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张大磊就在思考:也许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接触非常顶级的医生,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且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方案?

2015年,张大磊创办了Airdoc。在创办公司之前,软件出身的张大磊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能不能用算法把病人和好的医生连接起来

第二,能不能用算法去模拟一些医生判断的路径,从病历中去看出来好的医生是如何思考的

第三,能不能用算法降低疾病诊断的门槛,让医生得到更准确的判断

张大磊说到,之所以把公司名字取作Airdoc,也是希望好的医疗服务像空气一样,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产品成为一个人生活中必备的部分。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不是青霉素”

今年四月,Airdoc宣布已完成由复星领投、搜狗追投的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三方将共同探索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结合路径。除了资本纽带之外,Airdoc此前就已经和两位资本方进行了合作。在他看来,之所以和搜狗和复星合作,是因为两者分别有很好的线上和线下资源,结合自身已有的算法产品进行非常好的结合,从而建立良好的慢性病智能防控体系。

张大磊一直有一个观点: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绝对不是青霉素,而是抽水马桶。“抽水马桶从源头上控制了很多传染源的扩散,抽水马桶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用品,无意之中还为医学作出了贡献,只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

因此,张大磊给Airdoc的定位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与其治疗,不如预防。目前医疗AI主要应用在门诊和住院等环节,但是医疗服务是一个长链条,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在其他环节发挥更大作用,如疾病预防和术后跟踪随访等。Airdoc在这两个环节上花了很多精力。

张大磊向雷锋网表示,医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Airdoc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用技术手段让大家不得病,或者少得病。“不是说大家都应该到医生那去,我们做一个工具来提高医生的效率,我们觉得那个场景有点晚。”

花了3年时间,Airdoc研发出了人工智能慢病识别系统。在医学专家的帮助下,Airdoc对算法进行更深一步的完善,如今已经在眼睛、皮肤、病理、肺部等领域取得成果,并且开始临床应用。据雷锋网AI掘金志了解,Airdoc现在的算法能力已经可以覆盖多个病种,之后将会在此基础上纵向拓展。

张大磊表示,Airdoc是在尝试从多个维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所以团队在研究算法时,走的就是多病种算法的路线,用同一种算法去识别不同的病种。

“我们一直在尝试学习医生的思维。医生见到患者的时候,会先判断患者健康不健康。如果不健康,会告诉患者可能得了什么病,再告诉患者该如何检查治疗,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正常医生的诊断流程。”

目前,Aridoc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辅助决策、医学影像分析、大数据挖掘,这三条线对应的是不同的应用场景:

第一,辅助决策,更多帮助基层的医生,让医生不漏诊。

第二、医学影像分析,更多地是帮助三甲医院的医生的日常工作。

第三,大数据挖掘,更多地是帮助卫计委、帮助政府、帮助行业。

技术和产品研发需要团队的支持,现在Airdoc的人数不到100人,从团队结构上来讲,Airdoc有三类人。

1、互联网背景的人,主要是将各种想法做成技术产品,同时能够扩散到更多人群。因为大多数的中国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医院。实际上有很多重大慢性疾病,早期并没有什么很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容易就漏诊。

2、医学背景的人。医学背景出身的人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判断哪些是伪需求。有很多AI公司可能在这件事上犯错,因为它们不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去考虑AI,而是从AI的角度去考虑医学。Airdoc在北京、上海、广州、西雅图四个中心,除了广州之外,其中三个中心都有医学团队。

3、产业背景的人。这些人来自于医疗器械、新药研发等医疗产业。他们商业化的思维方法对Airdoc来说也非常重要。

如果说张大磊是舵手的话,那么这些人则是这艘船的帆布。

与医生对话,判断新伪需求

张大磊表示,创业过程中,正确判断市场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如果做出一款产品没有待见,对于公司和团队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了能够找准需求,张大磊经常泡在医生的办公室里,他相信医生见到的都是真实的患者和需求、场景。

以眼科为例,眼科专业设备繁多且操作相对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人员通过培训才能够操作和使用。基层使用的大多是手持眼底相机,基层医生受限于自身水平和设备条件,成像质量堪忧。拍出来的眼底影像会有过曝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一些镜头甚至还有指纹,所以影像上也经常出现伪影。这些实际上都是很多医生在用的过程中,张大磊团队碰到的挑战和实际需求。

Airdoc此前曾有一款产品是面向近视儿童的,但在与医生合作的过程中,医生提出,相比于治疗,预测儿童什么时候会近视的意义可能会更大。所以,张大磊花了一年的时间,做出一款产品,可以将预测近视的时间精确到月份。

另外还有医生提到,如果让每个家长都带着小孩去医院里面做检查,很多家长会嫌麻烦。所以Airdoc就做出一款产品,通过电脑或手机的摄像头,自动完成眼睛在三个空间维度的建模,加上之前的预测算法,就可以知道该小孩视力的发展变化情况。

张大磊表示,这些需求都是在与医生合作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也让我知道,做产品不能闭门造车。“只要医生有一个想法,我相信技术团队肯定能实现。我们从来没有在实践上碰到过困难,但是,我们曾经设计过一堆没什么用的‘花架子’,所以医生才是我们最有价值的产品经理。”

该找谁变现?

产品不能叫好不叫座,医疗AI这个市场从来都不平静。传统的器械商已经不再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了能够继续分食医疗市场这块蛋糕,在重视硬件质量的同时,它们也在重视设备的智能化。近些时候,为了赶上AI这股浪潮,GE、飞利浦、西门子等行业巨头也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面对传统厂商的挑战,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医疗AI的行业格局将如何发展?

张大磊看待与他们的关系时认为,与其说是竞争,不如寻求合作。但是他也强调了器械商的实力:在特定领域如放射领域,他们的实力毋庸置疑,包括渠道优势、数据获取能力以及积累的和代理商、医院之间的关系是短时间里创企无法跨越的差距。但是在特定领域之外,器械厂商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这正是医疗AI企业的突破口。

除了传统器械商,这个行业里更多是像Airdoc这样的初创企业,2016年以来,中国诞生了近百家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发展到这个阶段,各家更多的是在比拼耐心。

拿证、上市、销售,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是商业变现的必然之路。为了能够尽快上市,各家企业都在排队,希望拿到CFDA的“通行证”。

据雷锋网了解,9月4日,CFDA发布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新增了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对应的类别。按照最新的分类规定,若诊断软件通过算法,提供诊断建议,仅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则申报二类医疗器械,如果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则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类医疗器械是需要做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器械有临床试验豁免目录。这就决定了,要申请三类证件时,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Airdoc也不例外。

张大磊向我们表示,Airdoc是国内第一家报了CFDA三类证件的医疗AI企业,拿证的过程大概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有一个比较好的点是,Airdoc参与起草了国内外医疗人工智能的相关标准与规范,也是科技部STI智能医学影像中心的运营单位,所以公司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标准的产品。

除了排队拿证之外,2015年在产品、技术的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张大磊就在寻求商业变现的途径——主要是和医联体、医共体、地方政府等体系进行合作。他对此解释道,真正的商业变现来自于加速诊疗体系的效率。单纯从一家医院里面切入,提高链条单个环节的效率,都是有问题的。对于顶级医生来说,人工智能产品对他们的价值增量有限。“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水平都很高,放射科主任申请使用AI产品来帮防止自己误诊、漏诊,是不是变相质疑自身的水平?”

分级诊疗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措施。但是分级诊疗在中国推行下去的一个重大阻力来自于患者对基层医疗的不信任。因此,由医联体、医共体内的专家为人工智能技术背书,自上而下地铺开,分级诊疗的体制就能运转起来。同时企业也会因为提高了体系的效率,得到商业的回报。这是张大磊的一套商业逻辑。

当然,现在有很多公司是通过学术科研的形式与医院开展相关的合作,但是这种方式在张大磊看来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是难以为继。除了与体系合作,Airdoc的另一条商业线是和保险挂钩。通过与健康险公司合作将更多的疾病筛查服务包含在企业提供给员工的体检服务里等,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控费。

此前,Airdoc与协和医院以及搜狗展开合作,在搜狗搜索上线了黑色素瘤人工智能识别服务,进入Airdoc页面上传照片之后,Airdoc即可帮助患者分析诊断黑色素瘤。Airdoc也曾和保险公司指出,提供恶性黑色素瘤的防癌险,但是这条路却走不通。因为保险公司经过模型测算,发现此类罕见病的发病率太低,反而很难卖出去。这也坚定了Airdoc走常见病的道路。

除了商业保险,还有一个潜在付费方就是政府医保。张大磊表示,理论上来讲,政府医保应该是Airdoc最大的客户,所以公司现在也在考虑这方面的变现方向。

创业不能“眼看起高楼”

在医疗健康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越发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成为影响医疗行业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见的是,在利好的大背景环境下,人工智能+医疗市场也将愈发成熟。

对于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张大磊发表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医疗AI行业有点类似于当年的团购,最终会淘汰一批人。就行业里的几个普遍话题来看,算法不是核心竞争力,数据不是核心竞争力,甚至拿到CFDA认证也不是核心竞争力。“我觉得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的应用场景是否有人愿意大规模的买单,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Airdoc的生存之道在哪?张大磊,他认为,Airdoc最大的壁垒来自对医疗领域的认知。“所以我觉得,如今这波AI热潮,其实就像团购兴起的那个时候。医疗AI行业也应该如此。谁能最快进行商业变现,而且是有利润、高质量、可复制的变现,谁就能活下去。不然就会眼看起高楼,眼看宴宾客,最后楼塌了。”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医疗&金融频道主编

专注医疗健康与金融科技的数智化原创报道 |微信:Gru1993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