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奕欣 | 2017-05-29 21:43 | 专题:ICRA 2017:创新、创业和解决方法 |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按:ICRA 全称为“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是机器人技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ICRA 2017 于 5 月 29 日至 6月 4 日举行,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从新加坡带来一线报道。该会议举办期间,雷锋网将围绕会议议程及获奖论文展开系列专题报道,敬请期待。
今天是持续一整天的 workshop/tutorial,作为贯穿整个 ICRA 大会的重要环节,仅今天的议程就包括了两个分别为半天的 tutorial 及 11 个全天的 workshop,分别涵盖鲁棒感知、基于感知的物体抓取、亚马逊抓取挑战赛解决方案、软体机器人等多个议程。
虽然 keynote、session 等多个重磅环节明天才开始,但今天的 ICRA 2017 会场已经是热闹非常。今天的主要议程都在四楼进行,每个房间大约能容纳 100 人,雷锋网简单环顾一圈,发现基本上每个房间内都坐满了人,有的学者甚至只能站在最后听讲,但即便是这样,也抵挡不住求知的好奇。
走廊上的茶歇也成为了学者们交流的绝佳场所。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的 Menglong Guo 告诉雷锋网,因为议程非常多且领域非常细分,他也只能走走看看。「并不是每个(领域)都很了解,也有些听不懂的名词。」看来真是隔行如隔山呢。
由于议程过多,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只能忍痛割爱,选择了比较感兴趣的一个 workshop「Sensor-Based Object Manipulation for Collaborative Assembly」(协作组装中基于传感器的物体操作)进行了解。
在过去十年里,从基于物理建模到基于传感器的学习,抑或是从个体机器人到人机协作,不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协作组装中基于传感器的物体操作的研究兴趣与日俱增,且已经成为一个前沿研究领域。
不过这一研究方向依然面临以下问题:
1)机器装配任务需要怎样的控制策略与终端执行?如何实现改进?
2)如何模拟人与机器之间的协作,使组装任务能够效益最大化?
3)如何让协同任务借助学习的方式设计高效控制器?
而本次 workshop 便是综合学界与业界双方的意见,从协同组装任务规划、硬件优化、控制策略、机器控制学习及基于触觉,力和视觉反馈的传感器融合等多个方面尝试解决上述问题。
而邀请到现场做演讲的嘉宾包括了五位学界人士与五位产业界人士,分别是:
从邀请嘉宾可以看出,ICRA 的 workshop 对学术界与产业界同样重视,且希望在同一个平台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在上午的议程结束后,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与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孙宇博士进行了交流。孙宇博士在去年曾经作为演讲嘉宾来到 CCF-GAIR 的舞台,并做了题为《机器人灵巧手抓取的复兴》的演讲,他以「如何给机器一双灵巧的手」为主体,回顾阐述了类人机器手的发展历程。那么在本次的 ICRA 上,孙宇博士又会带来怎样的最近研究进展呢?
孙宇博士表示,最近他们开始尝试用 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的方式训练机器完成「倒」(pouring)的动作。倒水对于人类而言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但是对于机器人则不然。难点在于,水的运动非常复杂,但是机器很难对此进行判断和控制。孙宇博士近期通过 RNN 模型训练机器倒水,通过判断水的流速、容器的大小反馈给力的传感器,进而让倾倒的过程变得顺畅。
训练这个动作可以让服务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变得更加顺畅,尤其是烹饪机器人。孙宇博士告诉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最经常使用的动作首先是「picking/grasping」(抓取),其次便是「pouring」。当然,pouring 并不止于倾倒液体,不论是豆子还是青菜,机器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切倾倒动作,都不再成为问题。此外,RNN 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倾倒过程更加流畅,即使没有训练过倾倒的内容和对应的倾倒容器,机器依然能够顺畅地完成这一动作。
而延伸到 ICRA 会议,孙宇博士表示,本次会议他比较惊讶的地方在于,基于制造业的推动,研究领域又重新关注起机械臂集成问题,他自己对这一变化也深有体会,在去年先后得到来自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的反馈,工业界组装的应用环境和目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学者们还没有跟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首先,传统的组装是靠磨具制造,产品的周期可能是一到两年,因此磨具的使用年限也比较长,也不需要进行更换。但如今以 3C 为代表的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对于手机生产商而言,可能很短时间内就会有一个小的改进,那么磨具的迭代速度也会变快。
其次,厂商可能会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周期有长有短,那么如果基于原来的组装模式,流水线的更换也会非常频繁。而随着对灵活性的要求变高,固定的流水线已经不再适应现有的制造业。
因此,基于编程的灵活机械设备就成了制造业亟须改进的部分。但这也对机械臂的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以电子产品为例,产品的精细程度非常高,因此需要基于力反馈自行进行调整。「整体而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未来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但机器学习的问题就是没法 verifying,那么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在物理系统上的应用。」
孙宇博士曾多次基于「bring AI into the physical world」做过演讲,「AI 在虚拟世界中已经非常厉害,深度学习之所以做得很好,一方面是因为此前的研究基础,另外就是数据的支持。但 AI 离应用于物理世界还有一段距离。我觉得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做 AI 的研究者对机器人应用的 verifying 的关注度还是会低一些,其次是机器数据收集过程并不简单。比如自动驾驶可以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进行训练,那么如果换一个传感器,数据是否需要重新收集?」因此,孙宇博士认为主要的解决方案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做起。「首先是增加 AI 研究者对机器的研究,其次是对数据的低成本获取。」以孙宇博士自己的研究项目为例,他的实验数据都是自己收集的,主要包括 RGB-D、视频、图像及动作数据等。
而在今年,孙宇博士也将来到 CCF-GAIR 大会,如果你也想到现场与孙宇博士交流,欢迎购买限时六折票参加。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