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奕欣 | 2018-05-08 20:40 |
AI 科技评论按:本文首发于「学术头条」微信公众号(ID:SciTouTiao),AI 科技评论获其授权转载。
行为经济学究竟是一门什么学问?
这一学科中有哪些耀眼学者?
行为经济学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操纵我们?
AMiner 发布的《 AI+ 行为经济学研究报告》中,给你答案。
看到店铺有优惠券就停不下剁手?习惯使用一个购物平台就懒得再换?为什么在微信上收到 1 块钱的红包都让人开心?用花呗一时爽,还花呗却惊呼自己哪来的钱?这些日常中稀疏平常的现象背后,其实都站着你看不见的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是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将心理因素重新纳入到经济模型之中,考察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经济行为的特征与规律的一门学问。
2017 年的诺贝尔经济奖授予给行为经济学家查德·塞勒,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在之前的多年来,其都不被主流的经济学家所认可和接受。由此也可以预期到行为经济学的未来繁荣趋势。就本质而言,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在于理性人的假定。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或市场总是完全理性的,不会受到认知偏差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成立。这就是理论决策和实际决策产生差异的地方,也是行为经济学之所以值得研究的地方。
行为经济学相关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总的来看,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美国远远领先于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图 行为经济学领域研究学者全球分布
作为行为经济学和行为经济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查德·塞勒是近期相当耀眼的行为经济学家。
塞勒是继丹尼尔·卡尼曼后第二位因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诺奖的学者,在研究中,他分析了心理学如何影响经济决策的三个方面——有限理性、自我控制以及社会偏好,近年来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 Market Efficiency。
此外,2001 年诺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2005 年托马斯·谢林、2010 年诺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以及 2013 年诺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等人,均在行为经济学有所深耕。
目前,利用心理学的洞察力,行为经济学家已经可以解释:
为什么消费者会更多的买售价 0.99 美元的东西,而不是 1 美元的东西(左数效应);
为什么消费者热衷于办理健身会员资格,却从不去使用(乐观偏见);
以及为什么消费者很少会退回购买的商品(购后合理化)。
网络巨头们,从亚马逊到滴滴,都在使用类似的伎俩让消费者不停地访问的网站,玩它们开发的游戏,购买它们的商品。
我们来举一个亚马逊的例子。运费对于网购来说,一直是最大的心理障碍。一个没有那么昂贵的商品如果附加了运费,就容易让人变得不想购买。
亚马逊为此推出了 2 项解决措施。
其一是免运费政策,只要商品价值超过 99 元,就可以获得亚马逊免费配送。随着消费者添加购买计划以外的书或 CD 以达到免运费条件时,原本只卖出一件商品的亚马逊,就会因此变成了卖出两件商品。
更有趣的机制是亚马逊高级会员(Prime)。只要每年交上 388 元的初始费用,就可以享受全球购免邮送货的优惠。这项服务很可能让消费者产生了更多的消费:一旦知道一家商店可以免费送货,消费者就不大会去另外的地方购买。
此外,由于购买了 Prime 会员,在亚马逊上购物或者海淘就不再有运费的障碍,冲动性消费比之前更不太受抑制。
你习惯性的购买动作,其实都是商家利用行为经济学精心设置下的陷阱。
完美理性不可实现,行为经济学理论能够为人工智能中存在的未知、不确定等提供可行的路径。从整体来看,未来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行为经济和行为金融理论的构建
人类行为是复杂的,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理论本身的构建也是复杂的,构建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理论体系时,理论的适用性、合理性,理论的模型化,理论应用的局限性、敏感性,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度等都是今后研究的关键。
二是行为经济学研究将促进心理学传统和实验经济学的融合
经验证据表明,特定的心理现象,例如有限理性、受限理性、受限的自利行为和不完全自我控制,是一系列市场化结果背后的重要因素。目前,虽然行为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理论还不是很多,但是通过其发展,最终有可能取代传统经济理论的一些要素。
三是行为经济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认知科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研究的结合已经引起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这也是今后行为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其发展过程中,行为经济学将广泛运用到政治、法律和经济等领域,逐步形成比较成型的行为决策理论、行为金融学等等。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