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24日决定,对及时发现并处置实验室漏水5名学生奖励共计12万元。
从奖励通报上可以看到,11月21日凌晨2时左右,该中心一化学实验室发生漏水,危及楼下“九章”实验室。去“九章”实验室调试程序的钟翰森同学首先发现楼上实验室漏水情况,他立即召集隔壁实验室的博士后吴典和覃俭、邓宇浩、彭礼超等一起积极引水,并及时通知物业关闭水阀。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此次漏水仅造成一台台式电脑损失,并未造成其他损失。
五名同学的成功“抢险”,不仅保护了至少2400万元财产,更避免了因状况造成“九章三号”的研发延误。为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决定,给予5名学生税后共计12万元奖励。
九章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2020年11月构建成功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这一突破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2021年10月113个光子144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宣布建成。根据当前已发表的最优经典算法,九章二号在高斯玻色取样这个问题上的处理速度比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比九章快100亿倍。九章二号1毫秒算出的问题,全球“最快超算”则需要30万亿年。通报中的九章三号,应该是研发的最新一代量子计算机。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光路系统原理图
立功的五位同学在科研中也有卓越的贡献,Science论文《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using photons》的作者中就有钟翰森(一作)、吴典、覃俭、邓宇皓(一作)、彭礼超同学。
钟翰森,1995年出生,师从陆朝阳和潘建伟教授,2016年加入团队。致力于基于参量光的量子计算研究,设计新型参量光纠缠源,演示12光子纠缠刷新世界纪录、同时演示5光子随机入口玻色采样。发展高斯玻色采样理论和实验方案,初次演示5光子高斯玻色采样,验证可行性。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邓宇皓,1997年出生,师从陆朝阳和潘建伟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CSST暑研并获最佳研究奖。2017年加入团队,首次实现天文尺度的量子干涉,实验观察到量子点单光子和太阳光之间的双光子干涉、量子纠缠以及非定域性,把独立光子之间的量子干涉实验扩展到相距1.5亿公里的两个独立光源,首次在天文学尺度上检验了量子统计原理的普适性,并给出了热光场量子化的直接实验证据。
(图片来自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新闻中心)
此举赢得一致好评,网友们纷纷点赞,表示五位同学好样的,奖励得好!
科学实验设备大多十分昂贵,价格动辄百万千万,而且常常是有资金也未必能采购到。对科研前线的同学来讲,设备损坏、维修阻碍实验进度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这将严重影响本年度的科研产出。
同时,围绕“熬夜科研”这一话题,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为什么凌晨2点学生们还在实验室?对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介绍,是因为周六(前一天)讨论方案后决定临时紧急加测数据。
依据发表记通过连续6个月的观察,抽取2020年11月23日至12月6日连续两周14天,5.67万个登录点击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25%的学者熬夜做科研。三个明显的工作峰值上午9点、下午16点、晚上20点。将21点至次日凌晨6点定义为熬夜工作时段,则有约25%的学者熬夜做科研。21点——23点仍有大量学者在做科研。0点是一个相对明显的时间界限,之后熬夜人数开始下降。2点之后熬夜人数大幅下降。
知乎网友大多表示,“科研人员,熬夜是很正常的。”“在理工科领域科研熬夜是常态。”
熬夜科研的理由有很多,比如研究竞争压力大、预约实验设备需要排队、实验中的数据需要定时定点跟进等。可以说每一项科学成果的进步,背后都离不开千千万万科研人的辛苦付出。
希望大家在专注科研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啊!
参考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465611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11/25/c_1128100849.htm
https://xw.qq.com/partner/vivoscreen/20201217A0I5IN/20201217A0I5IN00?vivoRcdMark=1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