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人工智能学术 正文
发私信给丛末
发送

0

专访 IJCAI 赞助官张成奇:IJCAI 50 周年的赞助再创新高!

本文作者: 丛末 2019-06-12 10:28 专题:IJCAI 2019
导语:企业赠之以桃李,要回之以琼浆。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按:今年,IJCAI(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将于 8 月 10 日至 16 日在中国澳门隆重召开。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顶级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IJCAI 的举办自然备受瞩目。

不过今年的 IJCAI 又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对于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研究者而言,今年是 IJCAI 的 50 周年;而对于华人来说,今年还是 IJCAI 与中国结缘的 40 周年,不仅如此,选址澳门举行、由杨强教授担任理事会主席,这些元素都巧妙地碰撞在一起,让 IJCAI 2019 注定成为华人心中最不同凡响的一年。

为了深入了解更多关于「不同凡响」 IJCAI 2019 背后的故事,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首先采访了 IJCAI 理事会主席(Trustee Chair)杨强教授,他向我们详细讲述了IJCAI 19 要如何突显 50 周年的「历史感」和「中国特色」;紧接着我们采访了当地组织委员会主席(Local Arrangements Committee Chair)巩志国教授,他给我们分享了「东道主」澳门为 IJCAI 19 所做的努力。现在,我们又采访到了 IJCAI 组委会中三位华人的最后一位——赞助官(Sponsorship Officer)张成奇教授。

IJCAI 对于张成奇教授的研究生涯来说,更像是一道亮丽色彩的存在:2017 年他作为当地组织委员会主席举办的 IJCAI,创造的三项历史纪录为华人在 IJCAI 组委会中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增添了光彩,他在赞助过程中所展现的才华更是让 IJCAI 为他专设了 IJCAI Sponsorship Officer 职位,而当年在 IJCAI 所取得的成绩也被张成奇教授本人视作其研究生涯中的一次里程碑。今年,由张成奇教授主导的 IJCAI 2019 赞助工作再次取得新的突破,关于这一成绩及其背后凝聚的努力,张成奇教授在本次采访中都一一道来。

专访 IJCAI 赞助官张成奇:IJCAI 50 周年的赞助再创新高!

张成奇教授现任悉尼科技大学(UTS)副校长、杰出教授,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理事会理事长。同时,他还是澳大利亚计算机学会 Fellow 和 IEEE 计算机学会的高级会员,曾担任包括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在内的 3 个国际期刊的副编委,并曾担任 ICDM、KDD、IJCAI 等六个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和组织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并于 2012 年至 2014 年但任澳大利亚基金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成奇教授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长达 37 年,并发表了 300 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人工智能杂志(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和「IEEE/ACM 学报」等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上,出版了 6 部学术专著和编辑了 16 本学术论文集,根据 2019 年 6 月份 Google Scholar 统计,文章被引用总数接近 14000 次,H-Index 为 47。

IJCAI 50 周年的赞助再创新高!

2017 年,张成奇教授首次负责 IJCAI 赞助工作,在不懈努力下为 IJCAI 17 创造了两项大会赞助记录: 第一项纪录是总赞助额突破 100 万澳元(相当于 70 万美元);第二项记录是成功吸引了 7 个国家的 17 所大学。在张成奇教授看来,第二项记录在目前世界顶级人工智能相关会议的赞助史中都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打破。

如果说 2017 年是 IJCAI 赞助史上「破纪录」的一年,那今年则成为 IJCAI 赞助史上「再创新高」的一年。据张成奇教授透露,今年 IJCAI 的赞助又破了两项纪录:第一项纪录是总赞助额的纪录,到目前为止,赞助金额已达到 116 万美元,比 IJCAI 17 增长了 60%;第二项记录则是单一企业的赞助额纪录已达 15 万美元,比 IJCAI 17 单一企业的最高赞助额(4 万美元)增长了 275%。而这第二项记录甚至有可能超越了目前所有计算机相关领域顶级国际会议的记录,这也从侧面展现了 IJCAI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会议之一,在企业界所受到的重视在不断攀升。

「今年是 IJCAI 的 50 周年,同时今年大会更是在中国国门口召开,我自然要竭尽全力来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参与今年的赞助工作。目前,IJCAI 已经获得了 19 家企业的赞助。凭借众多企业的赞助支持,IJCAI 已将今年的注册费降低到了 2013 年的注册费水平。同时,我们还会投入更多资金来资助青年学子参加会议,今年的 IJCAI 19 将资助 200 多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会,而明年则计划增加更多的资助名额。」

企业赠之以桃李,要回之以琼浆

实际上,IJCAI 17 及 IJCAI 19 的赞助之所以能够收获如此丰硕的果实,极大地受益于张成奇教授的一套「待人接物式」的哲学:企业赠之以桃李,要回之以琼浆。

张成奇教授表示,国际学术会议与赞助商之间的投资与回报应该是平等、互助、平衡的。IJCAI 希望得到赞助商们的赞助,也应尽可能地满足赞助商们的诉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而赞助商主要有两大诉求:一是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提升知名度,二是为自己的企业招聘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对此,IJCAI 一直以来也为赞助商提供了相应的回馈,包括在会议官网挂上赞助企业的 Logo、大会期间为赞助商提供展台以及为赞助商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注册名额。

自张成奇教授 2017 年接手 IJCAI 赞助工作以来,也一直在提议为 IJCAI 的赞助工作引进新举措,这些提议也得到了 IJCAI 组委会的肯定并落地实施,这些新举措包括:

  • 第一,IJCAI 不仅在 2017 年延续了自 2015 年设立的 Industry Day,给予赞助商在 Industry Day 演讲的机会,还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持续延长 Industry Day 的议程时长:从 2017 年的一天增加到 2018 年的两天,再增加到 2019 年的两天半。

  • 第二,2017 开始,IJCAI 为赞助商提供了在线招聘广告平台和在大会现场与专业对口研究生对接的机会。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对于专业人才有大量需求,而这个服务则为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和专业人才对接的机会,因此,他们对于这项新举措都非常感兴趣。

  • 第三,2017 年,IJCAI 开始尝试在会议期间为铂金及以上级别的赞助商提供答谢午餐的新举措。IJCAI 举办答谢午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感谢赞助商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赞助商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

  • 第四,为了回馈长期以来始终如一地赞助 IJCAI 的企业,IJCAI 自 2018 年开始将连续三年的铂金(或以上级别)赞助商的 Logo 挂到 IJCAI 理事会的官网上。

实际上,这些新举措的出发点与其说是 IJCAI 在不断丰富赞助方面的新规则,还不如说是在「变着法子」回报赞助商们,而这,或许也是赞助商们愿意一直支持 IJCAI 以及不断有新企业加入赞助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 IJCAI 赞助的历史记录,看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动态

IJCAI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之一,企业界对它的态度某种程度上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态势相一致的。而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在 IJCAI 赞助商数量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发生了从「慢」到「快」的转变。

据张成奇教授统计的 2009 年以来 8 届 IJCAI 赞助的历史记录,在 IJCAI 13 以前,IJCAI 所有的赞助商都是外国企业;而从 IJCAI 13 开始,赞助商中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此后,中国赞助商的数量更是增长迅速:2013 年到 2019 年,中国赞助企业从 3 家增至 15 家。

对此,张成奇教授也总结道:「从 2017 年开始,中国赞助商在 IJCAI 赞助商总数中就占有了压倒性优势,以至于还有网友在 Twitter 上提问:为什么 IJCAI 的赞助商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这也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加速前进的阶段。」

对 IJCAI 的前景展望

对于 IJCAI,张成奇教授一直都有着十分特别的感情和深切的希冀,在本次采访中,他着重强调了希望 IJCAI 今后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IJCAI 是人工智能领域历史最悠久、最有声望的国际会议,它为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自不必多言。这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应用,真正开始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IJCAI 在其五十周年之际,也迎来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潮期,我期待着 IJCAI 在今年以及未来对人工智能领域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也期待 IJCAI 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会,并能够积极承担应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及培养领域人才的重任。」

最后,作为一位培养出了 30 多位博士的杰出教授,张成奇教授也从自己的研究经历出发,给各位年青研究者提出了建议:

  • 首先,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一个人在一个方向上坚持 5 年,就有可能到达该领域的前沿;而坚持 10 年,则有可能做出独创性的科研成果。」

  • 其次,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科研工作的团队协作中,每个人实现的部分成果,集合到一起就可能变成对领域研究有重要贡献的成果。除非你是做理论研究的,否则单打独斗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的。」 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专访 IJCAI 赞助官张成奇:IJCAI 50 周年的赞助再创新高!

分享:
相关文章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