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本文作者: Johnson蒋兴强 | 2014-10-22 11:39 |
近期接触几家公司在设计这样的产品:移动电源、随身WiFi、无线存储三合一的产品,如果仅止于此,京东、淘宝上已有不少,他们想更进一步,将这类随身设备打造为新的入口级产品。以硬件为切入点,绑定APP通过内容交互产生粘性,待达到一定用户规模,引入第三方插件扩大盈利并完善其商业模式。
产品功能除了提供充电、随身WiFi和手机存储延伸,通过手机APP管理和分享设备中私人内容,后续还支持第三方内容推荐和订阅。通过同几家方案商和创业团队交流,分享下我对这类产品的理解。
图为初创团队君行OAIR产品实物图(该款产品为第一代产品O2,32G存储+3000mAh电源+智能路由,下一代会增加4G随身WiFi功能。)
1. 需求是否真实存在,市场规模足够大?
用户对于移动电源、随身WiFi、无线存储设备的需求确实存在,但并非功能越丰富,目标受众就越多,很明显这款设备的目标用户更为细分,是有随时联网+存储需求的人群,比如商务人士、爱煲剧拍照的人群。
这类人群的需求较为主观,很难定量,我们以刚需性最大的低存储容量iPhone用户为例,升级最新iOS 8需要5G的预留空间,尽管升级完成后会释放大部分空间,但不少16G及以下存储的用户还是需要提前备份释放出部分空间,而且现在单个照片和视频占据单位容量越来越大,16G的存储确实不太够用,根据Gartner数据,国内目前大约有6000多万iPhone用户,其中80%使用16G及以下存储。16G存储的Android用户体量显然更为庞大,不过Android手机价格和需求差异较大。而iPhone手机不同存储类型之间的差价高达800元,刚需性更为明显,Android用户的需求可能偏隐形,需要iPhone用户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2. 市场验证的关键点
单从产品实现角度分析,难度并不大,纯硬件产品网上已经有单品销售,软件则是基于OpenWrt开发。对于初创团队,可能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团队软硬件整合能力:在所接触的团队中,基本是软硬件全包。团队的构成和过往经验对产品实现非常重要,软硬结合必须保证团队有良好的互补性,对产品设计的完整和统一性有深刻的理解,并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快速学习能力,减少试错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如果做不到,不如找擅长的团队合作,加快产品上市。
对市场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用户的需求把握、产品定义及产品发布后对市场变化的认识。精准的用户定位有助于后期选择最有效的推广渠道快速打开市场,并及时搜集产品反馈,为下一代产品迭代提供改善建议。现有的同类产品(非智能化)主要是通过公开渠道和运营商渠道进行销售,这是传统的走量渠道,也有些会选择众筹预售平台做产品营销和试水,最重要是如何与同类产品建立品牌和认知区隔,让用户愿意买单。
如何面对大公司的竞争:一旦产品受到市场关注,土豪公司参与进来,也许之前建立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市场已有不少先例。如何在大公司进入后存活下来,靠先发优势积累的产品经验,还是在巨头进入前建立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既然是入口争夺,大部分市场存活率不高,最好的结局也许是被更大的入口吞掉。
3. 入口想象空间有多大?
手机、可穿戴设备和路由器都已经被贴上了入口标签,这类设备能提供怎样的服务和有多大想象空间?
除了外观和功能,很多人可能更看重这个产品的私密性,除了备份手机上的重要资料,甚至不少手机上不方便存的内容也可以放在这个设备上,因此设备的重要性很高,如再加入一些内容粘性,在用户心中地位更为巩固。
君行O2 APP 截图介绍
在插件方面,可提供一些常用软件和增值服务,根据用户标签选择,推送定制内容(游戏、电影、应用等),通过内容交互增加用户粘性。
在商业应用中也有较大应用空间,在商场,接入商场WiFi,可接受商场打折信息,查看相关产品的宣传视频等,商户可采集用户的数据;在长途车、高铁上,乘客接入车上WiFi可查看储存卡内的电影解闷等,类似的应用场景还是有不少的。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