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苏之景苒 | 2014-12-08 10:40 |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现今的国人几乎人手一部智能设备。我们通过手机可以安装应用、查看文件、影音娱乐,为生活和工作增添了不少色彩。但随着普通大众对于手机的依赖性逐步加重,越来越多的信息也被迁移到了移动设备中,从阅读到支付,从帐号到喜好,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小我”,甚至在他人持有自己的设备时都会新生担忧,时不时的关注对方是否有涉及到个人私密信息的操作。
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手机安全与防盗。
手机丢了怎么办?
相信不少读者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手机防盗措施有以下几种:
1、各类密码,如锁屏密码、软件密码等。这是应对手机防盗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通过设置密码,可以让小偷或捡到手机的人无法解锁或无法使用类似支付宝等重要安全软件。这种模式几乎是傻瓜式操作,实际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局限,尤其是对于专业手机盗窃团队,破解这道防线几乎是分分钟的事。而更为让人光火的是,这个并不理想的安全措施却给使用者带来无尽的烦恼;
2、远程操作,如定位、清除、响铃等。这是目前较为主流且有效的手机追回措施。只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并开启定位功能,用户就可以通过网页端或其他手机定位自己的手机所在位置或让手机响铃锁机等,从而实现追回,也可以对手机进行清除数据等操作,从而在手机追回无望的情况下,将个人数据损失降到最低。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开关机和定位的设定,且如若希望追回手机,最重要的定位功能不可或缺,追回效率也并不理想;
3、IMEI号码查询。这个功能最为小众,但过程最为繁琐,追回可能也较高,但却需要运营商甚至警方的合作,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为了一部手机奔波的劳累,倒不如直接将手机数据清除,再买一部合算。
所以,总结来说,当下手机防盗的主流方式,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和手机追回的可能性,但无论从实际操作还是追回效率,都形同鸡肋,不经意的遗失或许尚且有效,一旦被专业团伙偷窃,失而复得的几率几乎为零。而IMEI追回方式则告诉我们,想要完全实现手机防盗,需要的是软件、硬件、运营商、甚至警方的多方合作,而这种合作的难度和效率在当下的中国,乃至全球,都是可想而知的。
而对于智能手机制造商来说,能做到的只是将软硬结合做到极致。在此方面做得最好的依然是苹果,Touch ID从表面上来看与设置密码并无二致,但实际上却并非传统的软件加密,而是将指纹录入硬件,利用硬件保证安全,让智能手机与个人信息绑定,从而保证硬件的唯一性。而同时,指纹录入和软件的整合也让支付等重要软件的身份验证一步到位,在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方便了用户。
苹果对于手机安全的保障做到了软硬结合,可谓极致。但对于大多数安卓阵营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来说,由于对于系统底层的改动局限较大,难以在短时间实现对软硬件的全面整合。
而实际上,随着智能手机在成本和技术上的成熟带来的价格下探,已经增加了手机丢失追回的难度,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挽回硬件损失已不是重点,相反,尽可能的保证内容的安全性和更换手机的资料恢复成本才是重中之重。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丢失一部手机后,在追回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购买一款全新的手机。但是,获得一部新手机只是开始,你需要对系统使用偏好进行设定,重新下载常用软件,登录帐号,同时将软件中的内容重新导入,如电子文档、图片、音乐等,这样一个流程下来,需要数天甚至更久才能将手机的使用状况恢复到丢失前的状态。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平板、笔电等设备上。虽然上至iOS以及安卓等操作系统、下至软件服务提供商都在逐步的推进资料备份功能,但真正意义上的一键恢复尚未普及,这都为用户更换手机的迁移带来了相当的困扰。
而现在,随着云的出现,这个问题将在未来得到解决。用户所有的操作都在云端完成,移动终端将仅仅扮演一个数据上传下载并呈现的角色,这对于硬件是一个解放,对于用户亦如是。硬件的成本大幅下降,硬件的买卖也逐步失去了诱惑力,即使硬件丢失,只需取消对于硬件的授权即可,无需担心信息的丢失,更换硬件仅仅意味着更换一块显示设备。这种服务模式方便的不仅仅只是硬件丢失的问题,忘带手机、多屏统一、设备携带等问题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解决。
因此,手机丢失问题的解决将有两种方式,对于苹果等中高端品牌,硬件的溢价能力较强,设备买卖有着较高的利润可图,走软硬结合之路以最大限度保证硬件的独一性是绝佳之路;而对于其他中低端品牌,硬件免费、主打云端的概念则是提升体验的重要一步,在无法实现苹果式整合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用户损失和粘度将是不错的选择。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