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三金金金 | 2014-12-28 15:35 |
用打车软件,发布长距离的出行,通常几秒钟就被抢单了;在高峰期近距离想要叫到一辆车确是难上加难。雷锋网编辑也在想,什么时候这种现象才能得到改善。
事实上,滴滴打车已经在利用大数据先行一步了。
圣诞节前后,滴滴打车正式推出了新的调度系统—“滴米”。滴米的主要作用在于避免司机挑活。“滴米”针对司机发行虚拟积分:一个用户的订单发布后,滴米系统会根据路程远近、是否堵车等判断它对司机的吸引力,如果滴米判定它是一个“好单”,抢单的司机将会被扣除一定的“滴米”。下一次如果有好单出现,谁的滴米多,谁就能获得订单。同时,司机可以通过接差单来赚取滴米,以此改变行业“挑肥拣瘦”行为。
打车软件要解决的是匹配效率的问题。前期,软件烧钱抢市场,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效果明显,但是匹配效率整体提升了吗?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能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真正解决“打车难”的问题,即使停止发红包,用户也会不自觉的选择用软件打车出行。滴滴推出的滴米系统,是在从营销层面向生态驱动层面提升,决策进步是明显的,但效果如何还需要市场检验。
只是,在媒体的一片叫好声中,雷锋网却忍不住要发出质疑,这样做真的能够净化市场么?如今打车软件市场被滴滴和快的两分天下,据了解,滴滴的市场份额占到70%以上,快的约为61%,出租车司机通常会同时使用两款软件。最大的问题在于,司机是高度的利益驱动体,当初选择打车软件是因为能够减少空车游荡,更好的拉到活,但是滴滴却单方面制定出这样的规则,降低司机接到好单的概率,高压之下,司机只能投向快的的怀抱。长此以往,用滴滴的司机不愿意接差单,又迫于“滴米”不够接不到好单,滴滴打车的活跃度会直线下降,使用滴滴的用户恐怕更是打不到车了。
对比滴滴从用户出发的“高尚”发力点,快的显得实在很多。最近快的推出了一款“打车神器”,一款可以固定在方向盘上的智能硬件,帮助司机一键抢单和拨号,显示了快的誓与滴滴争夺市场的野心。
其实,不论是推出调度系统也好,智能硬件也好,都是在提升用户的叫车体验,区别在于提升的是一部分还是全部的用户罢了。如果快的也能够“高尚”起来,携手共同净化打车软件市场的话,“差单”打不到车的现象恐怕就能解决一大半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快的的话,你肯吗?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