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haoxiaoru | 2014-06-09 12:00 |
(原标题:今日头条的一点想法)
凑个热闹,聊几句“今日头条”。
大多人不知道。登录 Google 账户后,默认显示的是“私人搜索结果”。在笔者账户下搜索关键词“雷锋网”,私人搜索结果和公共搜索结果的前10条中有3条是不同的。
这种差别虽然不易被发现,却是相当关键的技术实力体现,这意味着 Google 终于开始知道“网络的另一端是不是一只狗”。经过无数次对笔者搜索行为的学习,Google 才敢于判断A网站比B网站对笔者而言或许更重要。这个判断不是绝对的,Google 会在私人搜索结果中继续验证这个判断是不是正确。没错,我们的每一个动作,包括鼠标的移动位置、翻页幅度、页面停留时间等等都会被 Google 记录,用来建立 Google 用户模型。
准确的用户模型是下一代搜索引擎核心技术——推荐引擎的基础。Google Now(Google 即时)作为推荐引擎的雏形,已经让几乎所有用过它的人感到惊叹。
几年前,笔者在 Google 中国办公室,远程连线 Google 搜索引擎算法负责人 Amit Singhal 博士时,问过他“搜索引擎的下一步是什么?”他当时带着技术人员的谦逊,平淡地告诉在场的、年轻的中国IT记者,“不用搜索,在你搜索之前就给你答案。”看得出,Amit Singhal 博士习惯了面对一脸茫然的记者。后来,读到很多国外同行夸赞 Google Now 的文章,从终于开始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截屏,如果一分钟内刷新10次,页面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这是今日头条“科技”频道截屏,每一次刷新都会换上不同的内容。
网易新闻的内容是人工编辑的,创新主要在于形式上的整齐划一,任凭用户刷新几次,编辑在后台没更新内容,就是没有新内容可看(百度新闻?也一样是人工编辑主导的)。
今日头条的内容是机器推荐的,创新主要在于对用户行为的研究,用户每一次刷新都是对内容的一次投票——用户没有向下翻页就刷新了,说明该用户可能对首屏内容的X条新闻不太感兴趣。X条是多少条,内容分别是什么?根据用户手机型号、屏幕大小可以知道。刷新3次后,头条文章用户终于点进去了,但文章只看了50%,说明他可能对这个类型的文章不敢兴趣,或者他看完了文章,还看了30条评论,说明他可能对这个文章感兴趣,再或者他看了30条评论后,还“顶”了其中几条评论,再再或者他亲自发表了一个短评,再再再或者他亲自发表了一个长评……跟 Google 一样,今日头条“令人发指”地详尽记录了用户所有的操作行为,以此来描绘一个用户模型。
2013年3月,笔者问今日头条张一鸣,“今日头条的下一步是什么?”他说到其中一点是,“搭建一个更好、更强大地推荐系统。例如到丽江旅游,到酒店打开今日头条就可以推荐给用户一篇丽江游记,而且只给游客推荐,不会给本地人推荐。”
新闻聚合应用?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想做的其实是百度本该做的——下一代搜索引擎,他们在悄无声息地做,披着新闻客户端的外衣做,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淘宝知道你穿什么内裤,腾讯知道谁是你的真知己,支付宝知道你有多少钱,迅雷知道你看爱什么片子,那么今日头条有可能知道你喜欢英超还是西甲,C罗还是梅西……
笔者通过新浪微博登录“今日头条”后,动态页面居然出现了几条评论。
以第一条为例。定睛一看,这不是本人发的微博吗?
笔者的微博转发了一条来自“新闻晨报”的新闻,今日头条就把这条微博变成了“人民网”一条新闻的评论。新闻的内容是一样的,其实都来自另一个媒体重庆晚报。这就是“今日头条”的功夫了——去重复,然后把社交网络的内容抓取到新闻的评论下。又是一不小心,做了新浪微博本可以做的事——帮新浪微博做了一次内容净化,去除所有“吃喝拉撒”,只留下对新闻的评论、观点、想法……
就是这样,聊完了。吃药去。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