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本文作者: 井三胖 | 2014-11-20 13:30 |
相比去年,今年的智能家居行业是有发展的。许多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甚至是平台服务厂商,都开始涉足智能家居市场,对待这片新领域的态度,从隔岸观火转为全身心投入。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虽发展蓬勃,但却存在不少乱象。各大厂商跳过了搭建家居标配系统的步骤,争先恐后的设计自主品牌的软件、硬件产品,不同品牌的隔阂导致产品间缺乏联动,最终将智能家居概念落地的困难重重。许多产品成为了缺乏包容性、功能单一的“鸡肋”。智能家居行业虽前途大好,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近日笔者参加了由思锐达传媒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家庭高峰论坛”,并采访了致力于家居云平台的风向标科技CEO马延文。针对上述现象,他又是怎么看的呢?
“实现智能家居并不需要做出一个确定的产品,智能应该是一种标配,一种附着在用户需要的硬件、服务上的生活标配。它需要满足三个要求,首先是方便,其次是实用,第三个是不能为获取智能而额外付出高昂的成本。”马延文先生说。
马延文举了一个例子来阐述这个问题。“空调行业产业集中度非常高。如果空调为增加智能的功能,需要消费者付出很高昂的代价买单,那么就不能称其为智能。如果一个智能空调售价3000元,其中有1000元是消费者为额外智能服务买单的成本,这就是违背消费者意愿的,也阻碍了它走进千家万户。但是反过来说,一个售价2050元的智能空调,比普通空调贵上50元,那么想必有许多消费者,会不管它的智能究竟有多大作用,多花50元廉价的成本是愿意买的,这便是智能家居落地的第一步。”
“但又一个问题来了,比如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用户想用智能系统远程开着空调,在下班回家前让屋内能提前降温,但家中的窗户是敞开着的,所以开空调降温能有效果吗?在这种情况下,空调如果要解决智能化,必须要做到开空调,也要帮用户自动关窗户。这样的结合和组合,才叫做一个智能的标配系统。”
“此外要实现千家万户远程解决家居温度、湿度自动控制的前提条件,又要让家里传统的窗户实现和空调的联动,这个就不是空调厂商一家可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涉及到空调本身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以及门窗配套的智能化改造,同时还需要在云端搭建服务让用户简单快捷的使用。这并不是厂商们在设备中加个Wifi模块就可以甩手不干的,完成空调和窗户的安装,才是一套完整彻底的落地过程。”
从这个简单而生动的例子中不难看出,智能家居行业涉及到三个关键点,第一个是用户,也就是买单人;第二个是空调、窗户生产厂商;第三个则是云端服务提供商,负责搭建多种家居设备能兼容的云端云平台。
一套完整的体系,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利益,所以说这便是为什么目前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实际落地困难重重的原因:用户想买也买不到,就算买了,也没有统一的厂商能够完整负责安装和售后服务。所以说许多消费者们都处于观望“不敢买”的状态,只有当产业链结合一体时,才能使智能家居行业焕发新生。
马延文先生表示,多年来随着业内人士垦荒式的努力,已经将智能家居概念根治到部分消费者的意识中,但是整体的普及度还是相当低,主要原因在于智能软件学习成本高、用户体验差、价格高昂。
“现在整个行业呈现一种概念火热,落地不佳的状况,问题核心就出在“落地点”上。原本从事各个领域的企业,都开始涉足智能家居的市场,都希望能够做出自有品牌的大而全的“巨无霸”产品。其实许多厂商已经在每个阶段上,每个产业链上做得很好,但在转化为可以“踏实落地”的商业模式上却掉了链子。”
诚然,与智能手机等独立设备不同,智能家居必须是由多设备协同合作。一家公司很难从芯片模块、设备应用乃至平台服务完全垄断开发。对于国内传统的巨头家电厂商而言,即便是成功搭建起封闭的全套的自主品牌智能家居系统,但选择购买电灯、开关、电视、监控等产品品牌的主动权却完全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所以说,智能家居必然是跨行业、跨平台、跨应用的综合产业,厂商需要联合产业链各类企业进行跨界合作。
马延文表示,“互联网时代过渡到物联网时代是不可逆的趋势。原来人和人的交流,开始拓展概念延伸到物流。虽然不同物体不同终端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一点,这些物都是为人服务的,需要连接到人中来。”
智能家居领域发展的关键亦是如此。现在智能家居领域的许多厂商,将全部研发精力都“押宝”在做出一款企图打开用户市场的“爆款产品”,却顾此失彼,忽略了最本质的工作:如何把智能家居中人和物的结合做得更好,更方便,更实用,更便宜,不是一件产品就能解决的问题。智能应该是一种标配的体系,需要设备、软件、平台各种厂商的脚踏实地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将家居“落地”智能化。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