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抽水 | 2014-06-12 14:33 |
早两天乐视在北京开发布会,并对外发布两款针对中低端市场而推出的“新品”以及相应的价格。
接下来两天,什么“硬件免费”、“颠覆”、“首款千元智能电视”之类的媒体流行词都往乐视身上蹭,估计让他们的公关部笑不拢嘴了吧?
如果单从价格这个层面来说,我始终觉得乐视并没有降低S40和S50这两个系列的购买门槛,只是玩了一个数字游戏罢了。以S40为例,老款的价格是1499+490,新款是999+980,两者的总价仅相差10块钱。对于想尝试体验乐视电视的“准用户”来说,他们基本上要掏出同样的价格方能如愿。
在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新旧产品有何区别?
从官网的数据来看,新一代产品的硬件参数和接口数量更多,但是屏幕供应商却发生了改变。至于是否会影响到画质,并不好下结论,毕竟要亲自对比和体验才能看出来。不过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水平视角”这个参数由原来的178°左右下降到176°(这个话题欢迎专业人士来稿)。
另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新产品捆绑了两年的服务费。这个策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帮助乐视营造“首款千元智能电视”的假象,让不假思索的媒体撰写出各式各种的“好稿”。当然这里策略肯定更深一层的考虑。
上个月有一位开始做硬件的资深互联网人来到TechSpace,他针对“免费理论”发表了一些非常独特的见解,其大概意思是:在保本甚至略亏损的情况下,互联网公司除了应该关注日活跃数外,更应该注重ARPU值,也就是每个用户平均带来的收入。乐视从一开始就是走“免费硬件”路线,所以他们必须依赖服务来弥补硬件方面的亏损。从今年产品的“价格组成”来看,他们似乎意识到过去的弊端:硬件销售成本比例过重,只绑捆一年的服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乐视对外号称产品的每天开机时间平均是5.6个小时,就算这个数据没有水分,他们掩盖了一些真实的状况,也就是他们的用户具体在看什么样的内容——用户到底是把他们的产品当作“普通电视”来收看电视节目,还是观看他们提供的影视内容?
如果他们偏向于收看传统的电视节目,这对于乐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回本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乐视不知不觉地变为电视行业的“活雷锋”。很显然,他们不愿意让这样的情况发生。基于这点,乐视必须调整他们的低端产品策略(高端产品一直是采取绑定两年的服务),比如从一开始就调整产品的价格组成,增加内容服务这方面的销售价格比例和服务周期,尽可能帮助产品长时间地维持“智能电视”的标签。
服务从一年延长到两年,对于家里部分成员来说(比如老人),并没见得有多大的区别,因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比较漫长,甚至只愿意把智能电视当作“高大上”的普通电视。显然这个策略是针对家里对互联网和智能电视相对熟悉的成员,至少他们还是会主动去翻开乐视的内容频道,甚至按需购买想看的内容,这才是乐视希望看到的情景。
总的来说,借助数字游戏,乐视在这场发布会上做了很好的公关,值得互联网硬件公司去学习。不过场发布会也间接暴露乐视对低端产品的堪忧,也许“变相免费延长服务时间”是一次无奈的尝试,毕竟他们真的不确定此前卖出去的S40和S50系列产品,一年之后到底还是不是“智能”的?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