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专题 正文
发私信给金融分析师陈凯歌
发送

0

就算用户、数据在手,互联网银行也摆脱不了监管的枷锁

本文作者: 金融分析师陈凯歌 2015-01-04 09:49
导语:这种独特的互联网银行模式,业务的空间和增长潜力到底在哪里?又是否能在传统银行的围追堵截中冲出一条血路来?

就算用户、数据在手,互联网银行也摆脱不了监管的枷锁

雷锋网按:微众银行官网于近日正式上线,成为第一家上线的互联网银行。

腾讯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的微众银行,从获批筹建,到近期的准备开业,已经足足吸引了市场的大部分目光。而近期上线的微众银行官网页面,则再次给人们一种无限的遐想。传统银行,必须配备线下的物理网点,但是微众银行目前的页面只是用一张二维码来进行说明,从“科技、惠普、连接”的银行概念解释,到“我们不是互联网,不是银行,是互联网银行”的模式延伸,也充分说明了微众银行这种全新银行模式的特点。

如果人员招聘以及后台的科技、风控体系建设顺利,那么估计微众银行将很快进入产品推广阶段,目前可能还处在最后的流程调整和人员、岗位的优化阶段。更长远一些而言,这种独特的互联网银行模式,业务的空间和增长潜力到底在哪里?又是否能在传统银行的围追堵截中冲出一条血路来?

首先需要来看看微众银行掌握了哪些开展互联网银行业务的优势。一般而言,由于腾讯是微众银行的主要发起人,背靠腾讯集团在社交、电商等方面的综合化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加上腾讯此前在小贷、支付、理财以及基金等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数据+模型的业务框架,并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未来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发。

对于拥有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作为依托的微众银行而言,建立互联网银行,具有天然的优势:

1、用户与流量优势,营销成本更低,线上市场培育良好。传统的商业银行始终困扰于零售业务的高投入和短期的低回报,一方面是线下市场的营销和推广成本(包括广告、公关、产品介绍、优惠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建立和零售业务相匹配的后台支撑体系,如客户资源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精准营销等。

相对而言,互联网公司建立的网络银行在线上营销这一块可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且目前已经拥有数亿的基础客户群(如腾讯的QQ、微信以及阿里的支付宝等),相对而言,网络银行的产品和客户的针对性更强,对客户的线上体验满足能力也更高。

2、数据与风控基础的优势,对线上生态圈的把握能力更强。虽然传统银行也在试图将自己的业务互联网化,从简单的业务电子化上升到互联网交易环节的深化,但是由于银行在互联网上缺乏业务延伸的前端(即便是银行电商,目前其实也只是一种战略的试探,但是对C端客户数据的积累和挖掘十分有限),所以对线上的融资服务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满足能力也相对有限,或者是和大的互联网平台合作进行业务开发。

而不论是阿里网商银行还是腾讯的微众银行,其主要的优势在于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成熟的生态圈,积累了大量的电商和社交数据,并和信用数据进行交叉匹配验证,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抵押、担保信用审核方式的大数据审核方式,效率高、成本低、不良率情况也反而更好(阿里小贷不良率长期维持在1%以下,优于绝大多数银行)。

3、将金融服务与消费服务结合起来,具有更好、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互联网除了信息和资源查询、获取的便利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以互联网化的方式改变了现有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特别是电子商务消费和线上的O2O业务,而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体系也是在互联网使用习惯逐步培育起来的基础上开发的。

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是在电商、互联网和社交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升级。而网络银行的金融服务,正是符合了这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趋势,并通过与具体的电商、社交消费和理财场景化的结合,将物品的消费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结合起来,在购物、消费的场景之中融入金融服务的元素。

既然存在这么多的优势,那么微众银行开展业务,与传统银行进行竞争的逻辑也就清晰了,那就是利用自身的数据、用户、流量与互联网化的应用场景,将互联网银行的金融服务逐步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业务前端。在目前这个阶段,就是利用个人消费类贷款和信用卡等方式,对拥有互联网化交易和社交的用户进行信用的评定,然后发放一定额度的消费贷款,并根据用户的行为方式做动态化的后续管理。

微众银行未来的核心业务优势在于线上,一方面这部分目前还是长尾市场,传统银行由于业务结构和产品的特性还不足以服务好这部分市场,而微众银行所依靠的互联网数据、信用和用户恰好可以做好这部分线上的核心业务,包括以线上理财为积累的交易模式,以线上消费贷款为模型的信贷模式,以及以移动支付为模式的场景化模式等。

但是,换一个角度而言,微众银行所代表的网络银行模式,是否能成功逆袭呢,在具体业务开展中又是否能够做到一帆风顺呢?至少从当前这个银行业竞争逐步放开,但仍受制于传统银行监管,以及短期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解决诸多前中后台业务衔接来看,微众银行还需“厉兵秣马”一番。

第一:如何以网络银行的模式符合、顺应当前的监管趋势。由于微众银行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而监管方面的要求目前也是以传统的银行业监管要求为主,例如资本充足率、存贷比、存款准备金、不良率、利率设计、业务门槛、风险管理等等各个方面,而在这些具体的监管指标方面,网络银行是与传统银行在一个起跑线上,没有优惠可言,在具体业务开展上,同样也会受制于一定的政策监管。

第二:如何匹配已拥有的数据、模型和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虽然微众银行已经被市场高估值于大数据、信用评估以及网络入口,但是大数据风控目前还主要是存在于少数的电商和社交生态圈内,而传统的线下融资服务需求目前还难以接入上述生态圈,要么对接其他的数据库或是征信体系,但短期内这个目标难以实现。所以或许微众银行业务发展前期还只能局限于生态圈内,对于生态圈外的大量融资服务需求恐怕难以快速介入,而这部分市场是相对最活跃的。

第三:微众银行的牌照并不是全牌照,而是严格限定了存贷款准入门槛的,“个存小贷”的模式,一方面是根据平台的资源和数据优势,以及对小微群体融资服务的需求而设定;但是,另一方面,也对微众银行的业务空间进行了限制,这样一来,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也只是在零售业务这一个小的板块,最多是差异化竞争,但是在对公、理财、同业、金融市场、投行、债权等其他多元化的业务方面,微众银行要么是不能做,要么是做不了。而做互联网上的信用卡、消费贷款等零售业务,则需要在具备一定的风险准备、体制流程的机制下开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批量化和高效化,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业务与标准模型的建立与试错,短期内恐怕难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打个形象的比喻,微众银行的顺利获批,就好比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而将产生何种效果,将取决于微众银行的执行力和魄力,以及对国内具体政策、监管、市场环境的适应!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专栏作者

互联网金融分析师,专栏作家。从事金融前沿研究和分析工作,主要立足于互联网和银行、电商分析,擅长财经和IT互联网综合,涉猎于互联网金融。新浪微博 @金融分析师陈凯歌 微信公众号:samchenkai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