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王冠雄 | 2014-11-27 18:51 |
望京索尼大厦附近的几家咖啡馆,最近生意应该非常不错。微博已经有人爆料称:听说高德HR已经入驻索尼大厦楼下的咖啡厅办公了,直接在咖啡厅面试索尼的人,据说其他互联网公司也派人去了......
就在这个月初,索尼集团被传出开始大幅度裁掉索尼移动中国区研发团队的消息,总裁员人数占公司95%以上,研发团队几乎被全盘砍掉。财大气粗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巴不得这种状况越多越好,他们好肆无忌惮地在这些公司家门口“搭个台子,收割优质人才”。
索尼移动的一个朋友就告诉我,他身边几乎所有同事都收到了各大互联网公司条件诱人的挖角电话,并最终跳槽,以结束无休止的担惊受怕状态——当你一觉醒来,看到媒体上到处都是自己公司的裁员消息,这肯定是一件毫无安全感的事情。
互联网土豪成收编大户
虽然目前在华业务开展不顺利,但是这些科技外企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能忽视,因此才成为了资金充沛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哄抢对象。
例如阿里巴巴。经过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IPO和创营收纪录的“双十一”之后,这家公司的资金储备和全球知名度都处于入日中天的阶段,在收编大战中对于外企员工的吸引力也大幅提升,开出的条件几乎令人无法拒绝。得益于此,云计算、无线事业群等业务线都获得了极大的人员补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子公司高德的大手笔招募,让外界屡屡传言的“缩编、裁员”彻底成为了谣言,俞永福屡次对外强调的“大规模招募技术产品人才”也算是得到了印证。索尼的那位朋友告诉我,高德对于人才的争夺可以用“鲸吞”来形容,身边多个朋友接到了他们打来的挖人电话,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
高德目前的战略大方向是暂缓商业化浓重的业务,专注于产品技术,而这些科技外企的员工在研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自然就成为了高德理想的收编对象。就像俞永福经常说的,现在对高德来说确实是“很幸福的时候”,由于阿里这个超极土豪的撑腰,压根不用考虑钱的问题,要做的就是不断搜罗人才,然后把他们放在一个屋子里搞研发。
此外根据我的消息来源,除了高德和“干爹”阿里之外,小米和360也将成为这场收割大战的主角。他们会去抢夺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等公司人才的热情绝不用怀疑,因为两家都阶段性地扑在了硬件业务上(小米不用说,360最近的战略方向以智能硬件为主),而硬件层面的研发,很难想像还会有国内有哪家公司会比诺基亚、索尼的员工更熟悉这行。两家在资金方面,虽然不一定能够与阿里相提并论,但相对现在的外企来说,也绝对称得上是出手阔绰的土豪。
沦陷背后: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崛起
外企的沦陷,索尼绝不是个例。微软和诺基亚,也刚宣布了史上最大规模的18000人全球裁员计划,绝大多数岗位都涉及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中国区同样是重灾区;还有老牌劲旅摩托罗拉,从2012年开始中国区的裁员就没有停止过。
很显然,深层次的原因绝不是这些外企的经营不善,而是融合了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反应。
首先,科技行业不断跨界,软硬件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趋势,让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也趋向于多元化,本土互联网企业开始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最鲜明的一个反应,就是自去年开始,以BAT为首发起的“板块整合运动”,几乎所有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都被瓜分殆尽,甚至出现了阿里巴巴“买下半个中国互联网”的壮举。相应的,随着业务线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不断延伸以及横向扩展,互联网巨头们对于人才争夺的焦虑感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
其次,移动互联网这个次世代产物,宣告个性化和垂直化的用户发展趋势,对用户终端的把控,以及扁平化程度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架构管理、文化上并不适应的外企和他们的产品开始成为被洗牌对象——谁都逃不了,除非你的名字叫苹果,将自己的产品变为一宗宗教文化。很显然,陷入裁员风波的外企都没有意识到表现出破釜沉舟的变革决心——很难想像,如果任何战略性决策都需要经过全球总部认可的他们,能在以快著称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占到什么便宜。
最后,随着全球影响力的扩散和资金的不断堆积,中国科技产业从“欢迎来自全球的投资”转变为“我们要投资全球”,对于在华外企员工的争夺仅仅只是这种趋势的冰山一角,未来中国互联网的产业触角将延伸到全球领域,最终成为与美国齐名的互联网产业核心。看到国内最近几年此起彼伏的国际化创收讨论,就能感受到这种趋势。
显而易见的是,这种趋势将是不断强化而且周期漫长的——索尼绝不会是最后一家遇上麻烦的外企,而高德等互联网公司的HR也绝不会只是出现在索尼大厦附近的咖啡馆中。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