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白腾飞 | 2014-09-29 16:49 |
提到移动医疗,总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政府的相关政策。鉴于行业特殊性,移动医疗设备会有很高的准入门槛;但另一方面,发展移动医疗缓解政府压力,也是国家在大力推动的事情。笔者近日采访了盖睿科技的赵然,他们跟政府的很多机构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还参与到一些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因而在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中,盖睿科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盖睿公司自2009年开始就聚焦在移动医疗领域,旗下有三家品牌:苏州盖睿微系统、北京盖睿科技和江苏健康科技,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属性。他们对自身的定位是:移动医疗的产品及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建立了面向社区、乡镇、区卫生所等各个层级的卫生节点,希望把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等领域的服务下沉到基层节点和门诊机构去,以缓解大型医院的压力。但这些机构缺乏像样的设备和仪器,无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这些地方看病,最多就是去买个药”。
赵然介绍道,他们为此推出了全科医生寻诊的一体机,除了硬件产品外,还有对接的服务平台。这些硬件产品本身支持了基层卫生节点所要开展的所有检测项目,包括心电心电图,血常规,血压,血氧等。有了这些工具以后,这些基层节点就可以进行一些非常专业的检测和服务。
其中的服务包括远程医疗的项目,这些基层卫生节点可以跟上级的医疗单位进行资源对接,比如通过视频、语音等手段进行互动。另外一个重要的服务就是数据资源的整合。
“国家正在建立一个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希望把全民真实的健康数据存储起来,做一个健康档案”,其实搭建数据中心不难,但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措施来收集数据,这正是盖睿所能提供的服务。通过盖睿科技的一体机,医生在完成检测工作的同时,会把采集到的数据同步到国家这个健康档案中去,实现平台互通。
赵然表示,他们打造的是一个三级共赢的模式——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医院以及个体三者之间都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实现了自己推进全民医疗改革的目标,而医院就能很好地协调医疗资源,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一些较重型的疾病,对于个人来讲,实现的是便捷的健康管理方式。
盖睿的产品面向的基层卫生节点还包括城市里面的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个地区都有比较特色的服务模式,比如慢病管理、孤寡老人的上门回访、婴幼儿的监测诊断等,他们都有相应的产品来辅助这些机构开展工作。
说起来,盖睿跟政府的关系可真不一般。他们是卫生部下属的医学装备协会的成员,是中关村健康产业联盟的成员,是卫生部信息互联互通标准的定制单位,而且他们在苏州市建立的远程医疗中心,有望成为江苏省的移动医疗中心。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便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移动医疗的局面。
由此,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动信息的互联互通”。随着移动医疗设备的增多,“怎样将各个设备采集的数据跟现有的服务体系或者医疗体系互联互通,这是最重要的”,赵然说道,“数据采集是最基础的,单单是采集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应该把这些数据融合起来交给医生,给他们的判断提供一个依据”。
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产品跟互联网的创新融合”。针对日渐增多的便携式医疗设备,盖睿在思考的是,如何把这些医疗器械跟互联网打通,融入更多的互联网功能,以实现“人和医疗资源之间的互通”。赵然表示,医疗的基础是设备检测到的指标,这就需要对医疗设备制定一个标准,包含信息传输的准确率等,让大家来共同遵守。
“包括大家常使用的app、各种医疗服务或者医疗设备,都应该服从同一个标准,使其更加精确、更加显现二次服务的价值。”
对于移动医疗的现状,赵然认为,现在还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时期,没有一个真正可以站出来一呼百应的企业,每一家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进行。还有很多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加入进来,以软件的方式介入,但是他们对行业的理解是信息化的想法,而且同质化比较严重,只不过呈现的方式上有些区别。
“移动医疗市场越来越明朗,也有一些原来做项目的团队切入进来,但他们也只是投放一些设备,无力提供服务”。赵然表示,这样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比较大的困扰,导致推动一些标准的普及时进度比较慢。现在只能采取的方法是,先让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来应用这些标准,之后再慢慢普及。
盖睿主要在做的是政府的项目,另外也在推进一些个人应用的移动医疗设备,但个人市场还有待观察,包括用户体验方面。“医疗市场的进入门槛是比较高的,需要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医疗器械资格认证,这一条就把很多单纯做软件的或者其他类型的公司挡在了外面”,赵然说道,“评估下来,未来只会有三家左右的玩家来瓜分这个市场”,他们希望自己是那三家之一。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