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者 | 王刚
图为 | 明略科技创始合伙人兼总裁姜平
明略科技作为今天数据智能领域屈指可数的实力玩家,手握1200+大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赛道上一直有着All in的果断,这种All in,面向技术、面向最传统的产业领域。
虽然标签上也是AI公司,但是与商汤旷视这类视觉四小龙不同的是,明略科技以知识图谱为技术核心。
在近期雷锋网与明略科技创始合伙人兼总裁姜平先生的一场对话中,姜平直言,回顾过去十几年间出现的太多新的概念,明略科技保持着反思的能力,既不故步自封,又不盲目去追风口,维持走下去的核心引擎永远是创新,这也是今天互联网科技企业最大的标签。
在这个逼近终点的过程中,正好赶上了风口,风口刚好是明略科技这类公司服务客户的工具。
他觉得,风口本质上是技术的迭代,比如大数据、中台、AI,在最大的变量(客户的需求)面前,企业需要掌握技术,停滞不前,就会被抛弃——这才是创新和迭代的根本。
访谈之中,我们还聊了数字化、组织变革、企业级赛道特点等话题,姜平先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洞见。
这家公司在做什么事情?
简而言之,明略科技是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拆开来说就是4件事:让数据在线、分析数据、让知识积累、让数据做智能决策。
在内部,这被称为“四步走战略”。
围绕业务,明略有“四条发展曲线”:营销的数字化、政府的数字化、线下商业的数字化、企业智能的数字化。
成立初期,他们将技术落地在线上零售的广告业务环节,以至于形成了几近无可匹敌的壁垒优势。这个领域,明略科技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近90%的知名企业提供营销数字化,打造智能营销闭环,实现投放广告ROI提升8倍,转化率提升7倍以上。
随着全民推进数字化,传统企业需要强有力的外援,明略科技也在尝试做自身的蝶变,走向更多传统领域,比如数字城市、工业制造、金融、公共安全。
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
姜平提到,企业拥有的海量数据显示的信息,本应用来支持一台设备、一项业务、一个部门甚至一家企业的健康运转。目前对很多企业来说,这些数据散落在不同设备和各个部门中,企业组织难免会一叶障目,无法把正确的数据即信息反馈给一线员工,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明略科技就是通过技术平台连接企业中的人与机器,不断积累组织知识资产并将其程序化,最终实现具有分析决策能力的高阶人工智能应用,让组织内部高效运转。
实际上,他所指的平台就是业内非常火的“数据中台”,而他口中的技术,就是大数据、IoT、知识图谱和多模态人工智能。
做这件事的市场有多大?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提升,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9.2万亿元,同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20年达38.6%。
基于大数据及新技术,数字化持续赋能零售业全渠道,线下渠道向智能化转型,线上渠道在便捷性及个性化推荐方面优势显著,预计未来在数字化的驱动下,线上线下渠道将进一步融合。
相比于零售,有些领域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
电力行业是当前碳中和大战略势必要进行的领域,整个行业转变特别大——它一定要数字化。姜平觉得,以后的电网就跟我们看到的互联网是一个逻辑,因为只有电网近似互联网,它才变成千家千面,每一家使用电都是根据所需要的使用,随时控制,使用完就关掉,这样节约成本是最高的。那这个时候一定要联网,成为互联网一样。
但问题是:不仅是电力领域,没有任何人能绕过“行业knowhow”这个东西。
现在行业普遍的打法是什么呢?姜平道出了其中奥妙。
“先建数据中台,可以把所有的数据汇集起来。但是场景需要选个小场景,不懂的交给合作伙伴去做。”
雷锋网注意到,这个“合作伙伴”其实指的是在当地具有先发优势的品牌,形象点理解就是地头蛇企业,或者垂直细分服务类公司(三产企业)。
而场景选择的逻辑则可以参考苹果App Store的打法,自营几款强势的音乐应用、游戏软件,其它的应用交给公司之外的开发者。
所以,明略科技给客户搭建数据中台,也是只做核心的1-2个比较懂的行业应用,其他走开放策略。比较不同的是,相比模式比较轻的中台厂商,明略科技不止卖工具,还顺便把数据治理这件事也做了。
明略最大的标签
“公司到底什么最强?”这个问题一直在姜平的脑海里打转。
作为公司的核心成员,姜平在2008年就加入了明略科技。担任总裁之前,他负责动态交付管理平台的研发,得到包括宝洁在内的众多跨国公司的高度认可。他还是整个研发团队的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负责推动研发的质量控制和研发管理的标准化。同时,姜平带领团队完成了多轮融资,获得了红杉、腾讯、淡马锡等全球著名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战略投资机构的认可。
但如今,站在总裁的位置上,姜平看到的会不太一样。
“我们现在有很多标签,但是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标签就是创新。再往底层走,就是觉醒,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优势和不足。当自认为自己最牛逼而止步不前,往往已经很危险了。”
言外之意是,广告监测这一个赛道,明略科技实际上占据了先发优势,但是必须突破传统的广告营销的赛道,而拓展到整个营销链条的数字化赛道,这样才有学习的欲望和企业的创新与增长。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有持续反思能力的公司。反思、学习、创新,这是明略一路走来的一个根本,在根本之上,我们遇见了风口,但不是我们去追赶。”
“随着新消费的出现,我们的客户发现以往的打法不灵了,就换打法,在变快,我们就给他提供技术服务。客户的需求逼着我们进步。”
雷锋网注意到,即便技术是第一竞争力,但明略显然不会把自己变成一家纯技术公司。正如姜平所言,明略是一个以解决客户场景价值为核心的公司,是一个产品公司,但不是纯技术公司。纯技术公司一般都是卖技术模块的,卖SDK的,不直接面对客户需求,明略还是产品驱动。
“我们有很多的技术优点,但是我们给客户讲的时候不强调技术,我们一定是强调价值最重要。”
谈TO B企业服务的视野
中国互联网经过20多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在商业层面极为成功,诞生的巨头一度进入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阵营,但是在技术层面,我们的全球视野一直没有被打开。毕竟改革开放时间并不长,我们融入全球化的里程也不够长,对全球化有一定的紧张感。
这是中美之间企业服务类公司的明显差距,姜平认为国内公司要敢于有全球化的目光。
但是,他还看到一点,中国的TO B公司服务本土弹性非常强,这一点是海外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跨国企业要面对的问题除了技术本身,还有文化适应性、沟通机制、组织结构等,在中国快速迭代的市场就显得过于“内敛”。而明略本身对于各种新的物种能快速适配(比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外商稍显吃力。
“总体而言,我们要向国外优秀的企业服务公司学习,同时也认清自身的价值所在。”
做企业服务,这是一种中外视野,实际上还存在一种未来视野。
“明略科学院更多是去研发一些未来3到5年的技术。”
面向未来,在业界,类似明略这种体量的公司去设立研究院的并不多见。巨头层面,华为有2012实验室,研究未来5-10年的技术;阿里有达摩院,旨在沉淀阿里的技术基因并希望活得比阿里更长;腾讯更是有优图实验室等知名机构加持。
据了解,明略科学院成立于2018年,以人类智能(HI)、人工智能(AI)和组织智能(OI)相结合的HAO智能为科学基础,研究大数据治理、知识图谱和人机协同,已聚集十多位院士,设有知识工程、深度学习、信息检索和营销智能4个实验室,目前承担建设营销智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姜平透露,集团每年在明略科学院以及与高校实验室的合作上都会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额。
“企业规模不一样,你需要探照灯照的远近也不一样。咱们的工程团队是解决当前客户的问题,科学院研究未来问题,所以是个配合。”
的确,一个是研究3到5年的技术,一个是解决1到3年的问题,这在商业逻辑上,会是一种完美的设计与衔接。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