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线协同办公,近几年的当红炸子鸡。
疫情催化叠加数字化转型,让在线文档、视频会议、在线沟通等各种SaaS工具火爆异常,飞书、钉钉、企微,三大在线办公巨头在这几大模块上的卡位争夺战更是激烈不已。
在线协作文档,更是各家标配和必争之地。而另一种同类工具——设计协作,也隐有成为下一个争夺焦点之势。
这场“军备赛”的第一枪由国外在线设计工具Figma打响。
2021年6月Figma完成 E 轮2亿美元融资,估值从2020年5月的20亿美元直接翻了5倍达到100亿美元,成功晋级百亿美金独角兽。
Figma的示范效应,让国内在线协同设计赛道一下子窜火起来。
蓝湖,一年内融资4次,C+轮融资高达10亿元,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在列;即时设计,近一年内密集融资至B轮,投资人包括高瓴创投、SIG海纳亚洲、源码资本等。
除SaaS明星创业公司外,腾讯、华为、字节等云厂商也在加速进场。
不久前华为云联合赞奇科技发布了云设计协同解决方案“呆猫”;腾讯将企业级设计体系 TDesign开源,并正式推出腾讯设计云;字节也已通过飞书接入摹客设计平台;58同城此前上线了“风火轮”,利用智能解析技术,将设计稿自动化解析生成代码……
此外,老牌上市公司万兴科技也动作不断,不仅出资控股国内最大平台墨刀,还孵化和注资旗下独立子公司,双拳并举,加速进场。
密集融资、强强并购、巨头加速进场,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条正在加速起飞的赛道。
“国产Figma”这类在线设计协作SaaS,目前的火爆是昙花一现还是恰逢其时?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这一赛道能否跑出一家国产独角兽、谁又会跑出?带着这些问题,雷峰网采访了产研等多方业内人士,试图呈现这一细分火爆赛道里的真相。
“都想冲出一个中国版的Figma。”企服投资人安华如此评价该赛道近一年来的躁动。
简单来说,Figma是一款基于网页端的在线设计协作SaaS工具,涵盖UI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用户群体面向互联网UI设计师、产品经理、前后端编程工程师等,为企业产品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在设计工具界,其前辈包括普通人熟知的 Photoshop(即PS)和设计师群体熟知的Sketch软件。
PS诞生于1990年,是最早一代设计工具中的佼佼者,功能丰富且强大,但最大的痛点是使用门槛高,上手难。
2010年,一款更加轻量、便于上手的设计工具Sketch出现,给PS的市场地位带来冲击。但Sketch最初是针对Apple的OS X系统而开发,目前也仅支持在Mac OS中使用,系统场景非常受限。
而这些局限性,都给了Figma可趁之机。
在安华看来,Figma背靠算法和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具备云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的特点,以一款云端SaaS的姿态,完成了对传统设计软件的代际碾压。
具体来说,使用Figma时无需下载安装程序,可直接在网页端打开使用,解决了Sketch的痛点;更重要的是,Figma还从变革工作流程入手,支持多人实时协作,采用谷歌文档的模式,允许多名设计师同时操作同一设计文件,并支持评论留言和批注,无需将设计稿源文件发来发去,直接提升了沟通和评审效率。
基于这些优点,Figma自2016年正式上线后,短短四年间便超越了Sketch,在市场占有率上名列前茅,2020年在疫情居家办公的催化下,用户量更是翻了四倍以上。
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刺激到了国内资本。在Copy to China的惯性模式下,国内软件商和投资人纷纷想要打造出一个“中国版的Figma”。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想法能否实现?
“有可能,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位云厂商设计线高管大彬向雷峰网表示。
在他看来,Figma在诸如网页画布的能力支持、在线协同响应等性能沉淀上,都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积累,产品打磨也花了不少时间,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对后来者而言,并不是投人投钱,花个一年两年就能做好的,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但只要国内同类产品的用户积累到了一定的规模,产品得到足够打磨,再加上了解中国的场景和设计生态,就有可能冲出一个国产Figma。”他强调到。
事实上,伴随产业数字化的持续加速,企业对产品设计的需求正在呈现井喷之势,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软件是数字化之基,产品设计是软件之基。"在投资人安华看来,Figma在国内备受追捧和模仿的背后,还有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海量B端需求。
据《2021中国用户体验行业互联网新兴设计人才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型及大型企业设计人才招聘需求旺盛,以9月数据为例,设计岗位招聘量同比2020年增长高达43.3%。
而就市场总量来说,波士顿咨询201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有9000万全职设计师,其中,中国是设计师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700万,散布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网站设计、影视游戏制作等众多领域。在安华看来,全职设计师再加上数字化联动的相关产设研群体,未来千亿市场空间可期。
在激增的需求面前,短时间内培养出足够的专业设计师显然并不可行,如何让非专业人可以借助云化、智能化SaaS工具,高效保质地输出作品满足企业设计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但目前国内成熟工具匮乏,而海外工具又受限于网络和语言,用户使用障碍明显,这些痛点都成为国产Figma恰逢其时兴起的重要推手。
“而且,国内模仿者还考虑到政策法规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假设哪天Figma不能在国内使用了,就会腾出一个很大的机会。”大彬补充道。
与很多垂直SaaS赛道一样,目前协同设计领域的入局者也可以分成“新、老、大”三类,包括蓝湖、即时设计、摹客等垂类创业公司,腾讯云、华为云、字节、58同城等云厂商和互联网公司,以及相关领域的老玩家如万兴科技等。
蓝湖、即时等创业模仿者大多从2018年开始研发,产品在2020年下半年之后密集上线,并相继展开营销争夺战。而万兴科技虽然成立较早(2003年),并在2018年上市,但其此前的主力市场和营收来源均在海外,对此次国内市场的争夺,更多是通过买买买来加入战局,从2019年起先后控股和投资了亿图软件、墨刀、格像科技、RealiBox 3D设计平台等。
而在互联网大厂实践方面,58同城和腾讯走过了一条从内部自研自用到对外输出的路。
6个月前,一篇名为《把设计变成终端代码|风火轮背后的故事和规划》的官方文章详细介绍了58同城在设计工具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风火轮”是58同城用户体验设计中心(简称“58UXD”)联合内部“前端技术委员会”共同打造的一站式设计开发平台,主打利用智能解析技术,将设计稿自动化解析生成代码,于2020年年底上线,2021年12月30日免费对外开放。
但“风火轮”的局限之处在于,由于58集团高达90%的设计师都在使用Sketch,所以在研发之处项目组选择了Sketch作为UI自动生成代码的设计源,对外输出时,非Sketch用户受限。
再看腾讯,上个月27日腾讯正式推出“腾讯设计云”,发布了包含版权素材、用户研究、智能设计、设计协同、快速研发等在内的全套设计云解决方案。
雷峰网了解到,自“9.30”变革以来,资源上云、开源协同就成为腾讯重点技术方向,这是腾讯设计云诞生的大背景;同时,在过往海量的To B和To C的业务实战中,腾讯自研了大量的设计工具,经过多年的自用打磨,初步具备了商业化SaaS产品的特征,整合输出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而与之相对,阿里云则显得更为低调。
阿里云对雷峰网表示,目前并未有类似“腾讯设计云”的统一平台和解决方案对外输出,更多还是针对电商场景下的单个具体设计工具如鹿班等的开放。
对此,有业内人认为,这可能与阿里曾在2019年定下的“自己不做SaaS,让大家来做更好的SaaS”、倡导“被集成”的发展策略有关。
但雷峰网观察到,目前阿里云内部设有“阿里云设计中心”,一支设计+技术+商业交叉融合的百人设计团队,从事云计算领域的多元设计,至今已有四年。
据其官方公众号近期发布的一篇年终回顾文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年,阿里云设计中心在10个行业,触及了89家政务服务部门、企业客户,支持了142个项目,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咨询与产品设计、数字巡展、数字孪生等服务。
区别于前两类,字节飞书和华为云更多采取了外部合作的方式。
“华为在这一领域的短板是其在设计上的积累和投入相对来说没有腾讯和阿里多,所以更多会和一些垂直厂商去合作,不会单干。”大彬表示。
在他看来,国内冲出自己的Figma只是时间问题,而有潜力的选手仅有两类,一类是解决了技术壁垒的垂类公司,另一类是在技术上领先且在设计上有深厚积累的大型云服务商。
“垂直SaaS公司的优势在于对于细分领域用户和场景的认知非常深,在专注度和行业深挖度上,具有云厂商一时间难以超越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规模化能力、生态优势、跨领域联动优势、底层技术,以及用户积累和品牌口碑积累等通常都拼不过大型云服务商,所以整体规模和实力会偏弱一些。”
一位品牌设计师就曾向雷峰网表示,设计是一个高度依赖素材的行业,一些互联网大厂海量版权素材的免费开放,对设计师们来说有着不小诱惑。
在大彬看来,“Figma目前的主要壁垒在于是技术与产品沉淀,而这些在大厂的生态体系里,能更块地缩短这个时间差距。”
但另一位业内人士罗迪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云的市场大、细分赛道众多,腾讯、阿里、华为等云厂商并不能把每一个赛道都做得非常精,每一个赛道平摊到的人力也不会太多,导致深度和专业度上拼不过SaaS厂商,而大厂的这种模式,给了垂直公司一个很好的发育空间,“大多数细分赛道里都可能会跑出一两个非常出众的黑马”。
事实上,在这一细分赛道,互联网大厂和云厂商已然对垂类厂商展开了攻势。
58UXD在几天前的平台对外开放官宣中就表示,“风火轮”上线以来,通过逐步覆盖了集团产研团队和旗下安居客、驾校一点通、58数科等子公司,目前已成功地替代了“蓝湖”,成为集团产研提效的主要协作平台。自研替代,正在成为一部分中型互联网公司的优先选择。
而对于更大的互联网厂商,高举生态牌,在与SaaS厂商合作、对接的过程中,也隐有生态包抄,甚至吞并之势。
过去一年,头部云厂商都对各自的生态策略进行了相对大的调整,开放度大增。“生态”成为SaaS圈年度关键词。腾讯云和华为云分别借助“千帆生态计划”和SaaS星光计划,加速在更多垂直行业中的场景下沉。
然而罗迪认为,大厂在发展生态时,往往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合作。对生态伙伴进行入股绑定、品牌遮蔽、寻找机会收购或孵化出自己的项目,都是比较常见的操作。
但不可否认,这对一部分SaaS厂商来说,并不是一个坏的选项。在企服投资人安华看来,目前国内做Saas服务仍然很难赚到钱,SaaS 工具赛道内卷严重,头部效应明显,中小型SaaS 产品被吸引至大厂生态,可以实现不错的增长,并获得战略投资和并购的机会,符合一部分SaaS创业者的心理预期。
“毕竟以目前国内环境看,SaaS企业独立上市很难,被巨头收购,也是一条不错的退出变现路径。”
同时,他认为,“大厂中,阿里、腾讯、字节协同办公三巨头更有可能成功,如果他们决心投入和布局的话。”在他看来,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这三家更有动力去在各自的大SaaS软件上补齐协同设计这块拼图。
尤其是定位于“先进企业协作与管理平台”的飞书,在基因属性上,与设计协同工具更为契合。在接入摹客后,飞书实现了包括沟通、日历、文档、云盘、设计在内的更加完整的协作生态。
然而联想到飞书文档对石墨的替代,飞书是否有可能同样用自研来替代外来接入?
在罗迪看来,完全有可能。“对用户来说,大厂的优势是账号体系、生态资源和使用体验。如果大SaaS里有一个类似设计协同的模块,与单一产品有类似功能,但有更好的体验和生态,用户完全有理由直接选择这一模块。有点类似微信、支付宝APP替代掉一些专门的APP。”
而这种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主要取决于大厂商进入的时机和投入的决心,以及是否有政策上的一些限制。“在线协同办公本来是垄断的,去年反垄断后好多公司又开始蠢蠢欲动。”一位投资人如此表示。
正是看到生态和平台化的“威力”以及夹缝中的机会,蓝湖、万兴科技等近来纷纷发力平台建设。对此即时设计联合创始人张杨雪认为,目前在线协同设计并未走到平台化阶段,而是仍处于产品技术驱动阶段。
“设计工具属于重型生产力工具,做不了半点假,好不好用,设计师上手后分分钟就知道,并不会因为价格便宜或运营活动就选择去换用,目前各家主要拼的还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行政副院长李旭在上个月27日腾讯设计周现场表示,设计是以文化为基础,Figma的风靡是建立在特定文化根基之上,而国产化设计工具同样也需要适合于中国文化环境的根基。
张杨雪对此表示认同,在她看来,以SaaS工具为入口,分析出更适合国内环境的行为数据,打造出真正高效的国产化设计工具,才是所有国产化厂商应该努力的方向。
注:安华、大彬、罗迪均为化名。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