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林藠头 | 2014-06-04 21:36 |
端午节、母亲节等等各种节日和纪念日,我们经常能看到Google首页出现的各种好玩的Doodle,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关于Doodle本身的一些故事,比如一个个好玩的Doodle是怎么诞生的、作者是谁,在走访Google位于中关村的大楼之前,我知道的信息并不多。
从1998年第一个Doodle开始,Google已经上线了数以千计的Doodle(最近几年大概是每年300个),春节、圣诞等等节日,牛顿、李时珍诞辰,某部标志性的电视剧上映50年纪念,针对UFO传言做的外星人主题,Doodle的创意可谓天马行空,唯一的共同准则就是“有趣”。这些带着地域文化色彩的Doolle会视情形被放在在不同文化圈的Google首页展示、存档。一个Doodle的诞生简单来说通常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由全球各个地区的市场、PR等工作人员提交创意(也有用户发邮件提交创意的),再由Google全球团队的一个评审小组去评审这些创意,接着专业的画师会把原型画出来,后期再由技术去实现。相对静态Doodle而言,有交互的动态Doodle的制作过程理所当然会更复杂一些。
七夕Doodle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的诞辰
"这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做Doodle,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家感觉好玩。"
在整个交谈过程中,Google哪吒闹海Doodle软件工程师王咏刚反复强调这一点:做Doodle的原因只为了好玩,没有任何商业上的考虑。全球的Doodle团队加起来也不过20多个人,除了Google美国山景城总部有一个10个设计师+3个全职工程师的专职团队之外,中国地区的4位工程师都是“兼职”,此外全球其他地区还有3、4位非全职的工程师——这涉及Google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花20%的工作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中国区Doodle的4个工程师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也都是利用20%的时间来制作Doodle,其余的时间都花在自己都本职工作上。
看起来,制作Doodle不会给工程师们带来任何直接的回报,但即便这样,王咏刚还觉得能参与制作Doodle是一种“奖励”。很傲娇地说,Doodle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
即便是为好玩而生,Doodle也玩得特别有极客范儿。Doodle运用的都是HTML5里最前沿的技术——在网页上实现一个动态Doodle很容易,可是要保证它在主流的手持设备上都能流畅地运行,这有点考验功力——仔细回顾一下以往的Doodle(点击这里),我发现Doodle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HTML5的发展史。此外,王咏刚现场给我们演示了一个动态Doodle是如何被压缩到300k以内的(大概是将画面抠得很细,保留帧与帧之间相同的部分,只变换动态的部分,这样原本呈现一个动作需要的帧数就会大大减少)。
按照常规流程,主题审核通过以后是由Google美国总部的专职设计师把原型画出来,不过也偶有例外,比如刚上线的《哪吒闹海》就是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的,由美影厂将动画原型做出来,王咏刚的4人团队再将它实现。王咏刚和美影厂负责这次项目的陈志宏导演都是70后,对于童年看过的《哪吒闹海》念念不忘,陈导更是将这部动画片描述为“动画学派的奠基作品”,恰逢《哪吒闹海》上映35周年纪念,所以双方一拍即合。这也是美影厂第二次跟Google合作,上一次是2011年6月份的《大闹天宫》,有了那一次的铺垫,这次合作就非常轻车熟路,只剩下具体创意的问题。
“Doodle的时长有限,截取哪一个片段才能一下子唤醒人们的记忆?我们考虑过很多方案,比如哪吒在龙宫里和一群虾兵蟹将在一起的片段,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个哪吒在海面上挥舞长矛的场景。”陈志宏说,“(做Doodle和拍动画片不一样的地方是?)色彩更鲜艳,而且要考虑首尾相连,因为动画片可以结束,Doodle是不能停顿的。”
这次合作,双方来来回回确认了不少次方案(包括一些被毙掉的主题),加班熬夜,赶在纪念日之前把Doodle完成,过程自然很劳心劳力,但双方都觉得很愉快,陈志宏甚至在期待下一次合作——因为发现了Google某一个Doodle采用了一种特别的艺术形态,很有意思,因此他们也想做个新的尝试。Google和美影厂这次的合作不涉及商业问题,只是为了共同的审美趣味,如果说有什么私心,Google希望的是传达一种轻松、有趣的企业文化,美影厂则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哪吒闹海》这样的经典动画片。
一个像Google这么大的公司要怎么保持创新力?不管是Google X的实验室里跑着各种新奇的项目,还是鼓励员工花20%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Google一直在让每一个细胞保持创新的感觉,这样环境下的一群聪明人,总能干出一点惊世骇俗的东西出来的。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