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雷锋网按:过去一年,在无人驾驶这条赛道上,涌进了汽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巨头、初创公司等众多玩家。由前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吴甘沙、格灵深瞳的联合创始人赵勇、北京理工大学教师、2013 年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冠军姜岩等人参与创办的驭势科技在今年年初就加入到了这场角逐中。
近日,驭势科技 CEO 吴甘沙在媒体分享会为我们带来了无人驾驶行业解读以及驭势如何用低成本方案打造无人驾驶。吴甘沙将无人驾驶分为三个梯队,驭势处在 1.5 梯队,但「竞争力本身并不弱,准备向第一梯度进军。」他还表示,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要让驭势的无人车上路。
面对居高不下的传感器成本,无人驾驶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商业化?
吴甘沙的答案是「两到三年内」。他希望在这一时间内让驭势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在辅助驾驶以及无人驾驶领域商业化的公司。商业化的含义,按照吴的解释:就是在量产车上搭载驭势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在景区等封闭场所运营的低速无人驾驶汽车。
从车库创业到现在,10 个月的时间,这家公司已经在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领域取得不小的进步,并有了两款原型车。
据雷锋网了解,第一款无人车(如左图)实现了自动充电功能,「当无人车发现自己没电的时候,它会找到一个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停车位,驶入停车位开始充电。」吴甘沙告诉我们,他希望用这种车型解决出行最后三公里的问题。
第二款无人车(如右图)则根据无人驾驶重新设计,两排座椅,乘客相对而坐,没有驾驶盘、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据雷锋网了解,这款车型将在明年 1 月份进入试运营。主要用于高科技园区和森林公园,以及主题公园、渡假村等场景。
今年 11 月,驭势在北京房山设立了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区及研究基地。
无人驾驶汽车传感器系统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等等。
谷歌、百度、Uber 等无人驾驶测试车大多使用 Velodyne 64 线激光雷达,其单个售价超过 70 万元人民币——这是阻碍无人驾驶技术普及的主要障碍之一。
驭势的做法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深度学习以及视觉定位技术来降低无人驾驶在硬件方面的成本。目前业内的传感器融合有两大路径:激光雷达与视觉方案;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
吴甘沙说,驭势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案:激光雷达与视觉方案。
通过传感器融合技术提升 16 线或是 32 线雷达的性能,并且满足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行驶的性能要求。
摄像头能够识别车辆与路标,但会受到光照条件影响,例如逆光、强光致盲。驭势的解决办法是改进摄像头,例如使用双目深度摄像头,能探测物体距离与面积;改进视觉算法,用深度学习算法提升摄像头对道路标示、车辆识别率。
在今年 9 月英伟达举办的 GTC 技术峰会上,他还表示,摄像头有很多创新机会,可以借鉴自然界的创造,如苍蝇的腹眼、老鹰的超远距离眼、变色龙的 360 度环视眼、哈士奇的夜视眼,等等。
借助成本较低的激光雷达,改进摄像头,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性能弥补,「与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的成本甚至可以做到它们的三分之一。」吴甘沙说。
他还表示,深度学习是一个黑盒子,没人知道它怎么工作。对于无关安全问题的识别,我们可以容忍,但是对于无人车这种性命攸关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好的方法。例如驭势正在用 GA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生成对抗网络)改善单纯用深度学习的不足。
不过,通过各种传感器来感知环境只是无人驾驶汽车获得上路资格的第一步,要想「怎么走」,无人驾驶汽车还需要定位技术。
目前业内的解决方案通常是 GNSS RTK 定位、高精度惯性导航两种方案。「但是这两套方案有一些弊端。」吴甘沙说。GNSS RTK 属于高精度 GPS 定位方案,但 GPS 会受到时间、天气、建筑物遮挡等因素影响。业内也有使用光纤陀螺仪作为惯性定位方案,「但价格太贵。」
吴甘沙说,驭势自行研发了一套基于视觉的定位方案,通过对比摄像头拍摄的每一帧图像来确定位置。他表示,有了「GNSS RTK+视觉定位技术」之后,他们的测试车能够在最复杂的路况下实现准确定位。
抢位无人驾驶落地
近一年无人驾驶市场需求以及研发呈现白热化状态,为了加速推出无人驾驶汽车,抢占市场先机,汽车厂商与初创公司、科技公司等结成联盟,汽车零部件公司与技术公司部署无人驾驶已经成为常态。
今年 8 月,汽车供应商德尔福与 Mobileye 宣布,双方将共同开发全自动驾驶(SAE 4/5级)系统解决方案: CSLP(中央传感定位与规划系统),将于 2019 年投产。
今年 9 月,沃尔沃宣布与瑞典汽车安全带与气囊供应商美安(Autoliv)公司合作研发无人驾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卖给其它汽车厂商。双方希望研发的第一套辅助驾驶系统能在 2019 年推出上市,自动驾驶系统则在 2021 年。
前不久,谷歌无人驾驶项目独立成为 Waymo,也正在加速商业化,先后与菲亚特克莱斯勒以及本田两家汽车厂商合作,希望推进全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
在无人驾驶浪潮下,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无人驾驶既是一项多方力量角逐,同时也需要汽车厂商、科技公司和零部件企业通力合作。雷锋网了解的信息,驭势已与多家汽车厂商进行合作,前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已经在这些车企当中进行测试。
吴甘沙告诉我们,在封闭园区,驭势的低速无人驾驶车辆有望于 2018 年在一些园区进行商业运营,其无人驾驶技术将于 2019 年出现在量产车上。
今年 4 月,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表示,驭势团队计划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准备在 2017 年拉斯维加斯 CES(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进行无人驾驶技术演示。下个月初,驭势将在赌城第一次亮相。
PS:关于驭势在无人驾驶方面的最新进展,届时请关注雷锋网在 CES 上的报道。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