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本文作者: 张利 | 2016-12-07 12:07 |
雷锋网按:2016 年即将结束。当我们回望这一年,无论艰难还是幸运,这年仿佛过得飞快。「2016 影响因子」是雷锋网在高速运转的科技行当里,在不断发生和被人忘记的事件中,试图在各个领域筛选出那些我们认为可能对当下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2016 影响因子,就是 2016 年值得记录的人、事、公司和技术。
本文是 2016 影响因子之「医疗影像」。欢迎向我们推荐 2016 年在健康医疗领域值得记录的其他因子(微信:nksimons)。
据粗略统计,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总融资标的接近7亿美元,比前4年的总和多一倍。而到2015年,仅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就达到7.8亿美元,超过2014年全年总额,大量的基本涌入移动医疗行业。
2014年通常被看作是移动医疗的井喷之年,2015年则保持高歌猛进,形势大好。一时间,国内移动医疗APP多达2000个,但到了2016年,这些涌现的应用被应用同质化、功能单一、重合率高等共性问题干扰着,盈利看起来遥遥无期,行内人士不由感慨:入口很热闹,出口很寂寞。那么,这意味着,移动医疗的寒冬来了吗?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这个行业,今年确实发生了几件大事,让从业者变得理性和成熟了许多。
独角兽工作室的刘谦曾在第三届CCHF移动医疗健康中国会上,谈到了2016年移动医疗界的几件大事,小编很有感触,就在本文中盘点2016年这一领域的几大噩耗。
一、不小心变成了号贩子2.0
2016年3月2日,北京市卫计委发布通知,明令严禁医生与商业公司合作挂号加号。甚至,北京部分医院要求医生把商业公司的APP卸载掉,一些医生开始主动联系部分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要求将自己的相关服务从相关APP上下线。一时间,以“专家”和“专家号”为市场切入点甚至是核心业务的移动医疗企业,面临冲击和转型抉择。
挂号是移动医疗最早涉足也是最为普及的服务模式,早期移动医疗竞争者少,以挂号为基础业务进行资源的积累也就容易获得成功。但随着竞争者加剧,各企业运营模式相近,大多数企业需要解决挂号业务中的盈利问题,以至于在探索盈利的过程中不由变成“号贩子2.0”,具体实现方式是利用专家的休息时间延长门诊,但医生毕竟是在上班时间在自己工作的医院诊所中,用医院的资源。这种方式相当于打政策的擦边球,处于灰色地带,北京卫计委的一纸通知将其变成违法的买卖。
卫计委的这则通知发布之后,许多大医院也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的服务,对移动医疗企业来说,竞争加大,并且单纯的预约挂号也越来越难留住用户,许多企业均降低了挂号业务的权重,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二、“药给力”不给力
2016年5月,知名医药电商“药给力”宣布停止一小时送药业务,随后不久,宣布暂停运营。药给力创始成员、市场总监连佳星把此次受挫的原因归结为融资未果,他在其个人公众平台的一篇文章里这样说:“今年遇到资本寒冬,我们见到的LP投资者,可能从原来只用见10个,到今天为止我们需要见到100个,我们的BP调整了一版又一版,这其实是一条不归路”。但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O2O这个送药本身模式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IDG资本合伙创始人曾评论过O2O送药这个模式,他认为,考量O2O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与租金成本较高的线下药店相比,线上效率是否更高一些。
医药电商O2O专注于区域内专业化即时配送药物,具体做法是连接线下单体药店,或自营、或建平台,基于LBS,进行一小时送药上门,其优势在于基于地理位置的高效配送。
但目前行业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大部分O2O送药需要线上下单线下取药,大量人力物力支持等,据雷锋网了解,目前行业内相关公司现阶段的订单量和盈亏平衡点差距大,药企电商都在尽力吸引用户,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送药O2O到底给不给力,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三、医美混战
在这个拼颜值的时代,一张高颜值的脸对现代人尤其是女性来说太重要了。拼颜值的时代繁荣了医疗美容行业,尤其在最近两年互联网领域的资本寒冬下,医美O2O行业却逆势火爆,成为资本人热捧的对象,还带动起新一波医生创业潮。但是,今年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从业者意识到,表面的繁华之下其实暗流涌动,这个行业也有它的痛。
2016年6月,医美O2O领域掀起波澜,显示更美APP被爆料数据造假、强迫合作医院刷单;后竞争对手新氧又被爆融资数据造假,陷入刷单囹圄,更被指其C轮融资是“自己接盘”。被誉为下一个蓝海的医美领域一时之间陷入风口浪尖。
但是,女人的钱很好赚是真理。
2009年到2015年,中国医疗美容保持15%的年复合增长速度,超过24000家的医疗美容机构成立。根据业内预测,到2018年,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0亿元。抓住了刚需,未来大有“钱”途。
四、医药电商第三方平台禁售
2106年7月底,CFDA紧急叫停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8月1日起,天猫医药馆、一号店、八百方等第三方平台均已停止药品的线上交易。而有网络药品销售资质的B2C自营商城不受影响。面对这一政策,几家欢喜几家愁,为了规避政策风险大家都在探索新的方式。
禁售通告发出后,天猫医药馆、一号店、八百方等的网络药品零售已转为O2O模式,以线上提供展示渠道,线下完成交易流程的方式规避政策风险。
线上业务停滞后,平台开始意识到线下资源的重要性,阿里健康以1680万元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电商京东旗下自营B2C京东大药房也已亮相。医药电商开始摸索零售药品的闭环销售模式,这也是政策的结果。
业内人士称,网上零售药品打破了信息壁垒,于消费者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比价买到更便宜的药品,在隐私药、短缺药和新特药的购买上,也更加便利。未来,线上O2O将是线下实体药店的标配,它将与线下药店形成互动,成为继线下实体药店之外不可或缺的一种业态。
五、移动医疗裁员门、冻薪门
8月初,移动医疗知名公司就医160被传裁员300人,并撤销创新事业线,随后又相继传出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大幅裁员,规模都在30%~50%。对此,多家企业均回应是人士调整、部门优化。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资本寒冬加剧,移动医疗开始过冬。
那么,这是否意味这移动医疗进入寒冬了呢?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移动医疗行业存有大量泡沫,资本寒冬行业转型会把这些泡沫慢慢挤掉,这对于整个移动医疗行业来说是好事。
有专业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的移动医疗进入了寒冬,实际上深刻反映出国内移动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普遍存在问题,而缺乏清晰的盈利方式更是成了致命伤,要知道,很多资本最为重视的正是盈利和变现能力。某行业人士认为,在经历爆发式发展和资本投资热潮跑马圈地之后,移动医疗正经历一场资本寒冬。在盈利不如预期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裁员成为企业控制成本的最直接方式。
六、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去世
10月6日,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于凌晨因心梗去世。作为春雨医生的创始人、移动医疗的探路者和先锋,引发各界人士的吊唁与哀痛。张锐的去世,对于移动医疗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2011年11月,主打在线轻问诊的“春雨掌上医生”上线,据其官方资料,上线后5个月内获得了180万下载量,用户日活跃量5万左右,日问诊量600个。2012年9月、2014年8月,春雨医生分别宣布完成B轮800万美元、C轮5000万美元融资。
张锐在一次北京的演讲中曾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曾无所畏惧,充满了自恋。当然,我认为如果不自恋的话,一定不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创业者。自恋和偏执可能是一个好的创业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个性基础。”然而在这倔强的背后是张锐身体状态下滑,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锐曾表示,身体有诸多不适,且面临资金链和公司发展等各种压力。
张锐的离开,让互联网圈内一片震惊与叹息,很多互联网人及创业人士都表示,在努力拼搏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身体健康,有了好的身体,才有奋斗的本钱。
显而易见的是,移动医疗行业的成熟模式还未出现。大多数企业均处于探索阶段,那么,此刻的你,是感慨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绝望无力,还是有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拼搏呢?
相关文章:
前Google Ventures CEO募集2.3亿美金,准备全部投到健康医疗行业
基因编辑出现大突破,IBM Watson又有黑科技 | 未来医疗周刊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