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本文作者: 么咏仪 | 2016-10-12 15:46 |
10月12日,北京中关村多条街道已经被整齐投放的小黄车占据,有些用户对这样的小黄车非常好奇,甚至用流量下载ofo共享单车的APP。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
部分正常骑车的市民表示“我的车没地方放了!”此前更有用户爆料,城管已经在对非法占用公共资源的共享单车进行处理。
对于共享单车的相关问题,雷锋网咨询了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
他表示「公共自行车的出现也是为了解决不同的交通出行需求问题,尤其是出行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应该说满足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同时又契合了绿色环保出行的理念。」
但是用户乱停车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限于条件,大部分只能设置在人行道上,还有一部分会占用绿地及私人用地。如果是这样的话,市政管理部门需对占用人行道的单位收取占道使用费、绿化部门要收取占绿费用吗?
赵占领认为「这其中跟平台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同时公共资源的紧张是根本原因。骑单车出行本身需要鼓励,但开车一族正常的停车需求也需要满足,这两者对于公共资源的需求存在着冲突。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合理的分配公共资源。这恐怕不是行业内的企业所能解决的,需要跟政府部门沟通,做好总体规划。」
目前,国内没有具体的自行车服务规划政策,没有对公共自行车数量,提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一样量化配建标准,随意性较大。制定细化、完善自行车服务点配建数量标准十分必要。
据共享单车平台公开数据显示,在京沪城市投放之前,ofo在全国高校已有8万辆自行车,而摩拜在4个月前就已投放过3万辆。
如此数量的自行车在发展中有很多躲不掉的安全问题。比如在使用共享单车平台时,骑车时发生意外受伤了,责任由谁承担?对骑行者年龄等是否应有所要求?如果自行车损坏或者报废标准是什么?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副总经理陶雪军早在5年前就提出「骑自行车也是一件带有个性化的事情,有人骑得快,有人骑得慢;有的谨慎,有的大胆。如果是因为骑行方式的缘故自己摔倒,仍要求提供免费、公益服务的企业来负责,是否合理?」
对于平台来说,公共自行车租用率、服务情况是否需要公示?是否有义务对使用者的安全负责和保障?引入社会资本是否也需要政策上的补贴?谁来使用,谁来承担,谁去投入,谁能发展?
如果共享单车像网约车一样在法律“真空”领域野蛮生长,未来也会引来新政的“照顾”吗?
ofo校园之外的拓展速度之快体现了2016下半年共享单车行业的火爆。9月中旬经纬投资人表示「约见ofo两周便敲定C轮融资」,顺为资本方面透露「没有上过讨论会,雷军直接拍板投资ofo」。
两者的较量不禁让人想到滴滴,它从合并快的到收购Uber完全颠覆了国内原本出行市场的格局。但是因为私家车加入了运营,与国家此前的车辆营运法律法规相抵触,国家以及地方从2015年开始立法监管网约车运营。事情发酵到2016年10月,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滴滴已死」说明政策的变化这让网约车平台们措手不及。
目前共享自行车在系统建设运营、维护管理以及健康可持续发展上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很有可能通过立法来解决。
*图片来自网络
PS:本篇内容来自雷锋网公众号关注)栏目「新智驾」,欢迎微信添加「新智驾」订阅公众号。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