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室内地图,这个领域的创业困扰有些人很多年了,现在它正处于冰与火的交界处。
从Google 2011年推出室内导航服务,苹果2013年收购室内导航服务WifiSLAM,到百度2014年投资IndoorAtlas,高德年初发布室内导航服务,再到今年8月腾讯投资Somewhere,室内地图蜗牛般坚持而持久的进展,让那些有志在此领域创业的朋友有点哭笑不得,每隔一阵子来个动静,就像十月怀胎一样,不敢着急也不敢怠慢。
但是好在,2015即将过去的节骨点上,时局似乎有变。
天翻地覆的变化
雷锋网12月初采访室内地图创业公司蜂鸟视图的时候,他家联合创始人张小光提醒我他2013年就看过雷锋网写的室内导航的文章,如今写的人和看的人坐在同一张桌子对面,似乎冥冥之中预示着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不过,两年过去了,他家这次做的是个轻负荷的室内地图3D引擎,至于为什么不亲自做室内地图的采集的工作,“室内地图的基本采集是我们一直避免去做的事情,这个太重了” 张小光老实地坦白。
鉴于当时有点看不懂这个3D地图引擎的意义,雷锋网便“逼问”他家现在推这个引擎的迫切性在哪里,张小光把目光投向了2014年————他们2014年开始做的时候,行业内只有4-5家公司在做,但今年他们了解到的已经有30家左右,预计明年会到70家左右。目前来看室内地图领域正在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
而他家一个创业公司敢出手的原因,是因为之前传统GIS领域主要的应用对象多数是政府机构(那部分的市场份额在Esri、超图等传统GIS引擎厂商手中),但是GIS引擎性价比实在是太差了,加上目前国内的跨平台三维室内地图引擎产品较少,传统,且开发使用难度较高,需要开发者具备专业知识。所以张小光他们做了一个几乎不收钱的3D室内地图引擎。
想把室内地图引擎收集的工作众包给商户去做。
听完后,雷锋网对于这个室内地图引擎的突然冒出还是有点匪夷所思,直到不久后,遇到了另一家室内地图服务提供商图聚创始人张杨,才明白在创业者眼里,或许这个领域已经暗潮涌动。
在你眼里,室内地图现在进展到了哪一个地步了? 看见图聚在PPT里展示着它大量的合作伙伴,似乎对这个行业很有信心的样子。
从我们长期对这个领域的观察看,现在技术已经比2013年的时候成熟很多,2013年年底有个标志性的事情,就是万达电商成立(14年后万达电商进一步跟百度腾讯合作),万达是国内第一家在自己商场全部上线室内地图的公司。
在张杨眼里,万达电商当时的出发点有两点,一是想做商场内的导购,相当于以前导购员的功能,二是想做全场人的大数据分析。而且万达这个事情一下子让包括他在内的从业者觉得产业链清楚了———导航只是室内大量的应用场景中的一种,相对导航,还有更多使用可能,对于商场客流的更新,对于人员的监控资产的监控……
尔后,室内地图在2014年又经历了飞速发展的一年——大量的商场都在学万达,国美苏宁银泰大悦城都在努力,到后面,不止商场,停车场乃至医院、博物馆、会展,都想开通室内导航。而2015年的时候,阿里喵街和万达飞凡的发布,又助室内地图和导航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若从我们的角度看,其实这个行业跟13年比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你们感受不到,是因为目前室内地图更多地是一个2B的行业,不是2C的行业。
那你预期发展会多快? 张杨顿了顿:再过两年,中国50%的室内建筑都会想到要对接室内应用,那时候会有更多的人去做开发,就像3年前整个互联网行业蜂拥去做iOS和Android开发一样。
末尾,雷锋网问张杨,现在室内创业算早吗? “现在创业不早,正是一个很合适的时间。”
面对上面创业公司的激进,很多人会好奇,投入更大的巨头们会如何做想呢?当问及百度地图的人士,现在室内地图是不是到了不得不发的时候,对方私下表示还没有
起码在我们这里还没当做重点方向,再怎么做,要想着怎么赚钱呢。 这种东西发展的快和慢不取决于技术,看能不能找到赚钱的方法, 一旦找到赚钱的方法,大家都投了了,技术投入就会很快。
在其眼里,目前有的商业模式,从项目的角度能赚点小钱,或者大家看好它,往上面堆钱补贴达成的一些合作,但这种终归不算真正的商业模式,真正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在整个生态里面,各个角色能够摆清楚,摸清每个角色对它的回报是什么,能赚钱赚到什么程度,什么规模。
而搜狗地图的孔祥来则举了自家的例子
搜狗地图曾经做过一个在搜狐网络大厦找会议室的应用,但目的只是为了做技术验证,并没打算做大面积的推广(成本还是比较高)。我们对室内定位的各种技术发展都在研究跟进之中。
另一个对地图不是很看好的人士则表示,以个人角度来说,他对室内地图不是太看重,室内地图本身的确意义不大,他们做了之后发现,用户现在去商场的意义不是去找,而是去逛, 去休闲娱乐,这种形态下你要去告诉他精准的位置,意义不是那么大,不是强需求。
另外在他眼里,即使室内停车这个是有用的,但不代表就能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就像淘宝真正赚钱的不是它的抽佣,而是它的广告,同理,未来赚钱的一定不是寻车,而要看搭载寻车能找到什么好服务。
高德相关人士则私下透露,“室内地图关键的商业需求是客流,我们为什么要用室内地图,简单来说可以为商户引导客流。”
那大公司为什么还要做布局? 大公司的人对此也颇显无奈。
“这是基础服务,跟室外地图一样,它能赚钱吗?能赚,能盈利吗,不能盈利,但不做它又不行,它未来可能盈利,或者在它上面的服务能够盈利,为了未来,大家都拼命在往上面投入,但大公司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投入能赚多少钱。”
在创业公司眼里,再不布局就晚了的节骨眼上,以大公司为代表的上面几位人士,着重说到了商业模式这个最现实的东西,跟两年前大家说到室内地图不成熟,动不动就提到“定位技术精度不够的时候,室内地图是赢不来大突破的” “用硬件还是用软件,that's a question” 很不一样,两年过去了,他们对精度的数字、具体用哪门技术并不像外界看地那么重,而是集体把矛头指向了变现(商业模式)。
对此,雷锋网有必要解释一下精度、技术为什么不是问题了。
业内有个说法,说定位技术精度不够的时候,室内地图的应用是迎不来大突破的。对此,几位业内人士的口径出奇的一致:
死抠(精度)那个完全没有意义,现在的精度对于商家推送通知已经够了,现有技术做到米级精度完全没有问题——在百度地图相关人士眼里现在的精度已经够了。
而搜狗孔祥来则用具体例子打比喻——这个要做用户需求场景的细分,不同的定位精度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最高精度比如说小于5米可以满足“步行导航”,差一点可以“找商铺”,再差一点可以用来“反向寻车”,等等。所以,说意义大不大,要看你打算做什么服务。
语气更肯定的是张杨——这是一个外行的判断: (把原因全都归咎于精度)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定位精度其实跟你的应用场景很有关系,在商场导航的话,其实3-5米已经足够了,商铺一般8米左右,在里面定位绰绰有余,对于会展也够了,但对于一个超市来说不够,需要1.5-2米之间来精确定位这个货架。
有些场景,3-5米也能搞定了,定位精度核心取决于成本,看你为了场景愿意付出多少成本,真不在乎钱的话,一厘米也可以做到,所以一定要说精度决定室内地图的爆发,这是一个外行的判断。
知乎上有不少大牛分析未来定位技术到底应该由谁主导,参选者包括普及度极高的蓝牙、WiFi,以及新晋的ZigBee、LED、超声波、超宽带,最终大家暂时同意未来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必定是多种技术的重合。
搜狗孔祥来向雷锋网介绍到,室内定位技术是一个综合了各种可利用资源的技术,包括手机自带的传感器和部署在室内的可与手机产生互动的各种设备。目前来看,由于没有特别有吸引力的服务设想,所以这个局面会长期存在。
看好WiFi和蓝牙的图聚张杨则有自己的主意,“其实这个说法,它依然有失偏颇”,在他眼里,对于部分应用场景,WiFi和蓝牙已经足够了,根本不需要其它技术的补充,说那种观点的人,主要都是在瞄准所有2C的体验而已,如果是为了做更好的2C体验,毫无疑问是要做多种技术的融合。
“如果说找到商业模式,最可能的是2B,精度已经够了,技术已经成熟了。”百度地图相关人士对于室内地图的2C模式并不看好,比如数据采集完后,还有更新这一步,正常情况下商场的店铺在不停变化,每隔一定的时期,前面采集的室内图都没有什么价值了,谁来更新是一个难点。另外2C的前提,还要看更新程度能做到什么程度,更新了什么层次的内容,到底是商家店铺,还是里面SKU信息,还是图像信息,这差别大了。
而图聚张杨则用App的风行举例子,“如果没有美国人做的卫星,会有这么多App吗?这个行业的底层点是GPS和地图,室外那个行业是美国人准备好了,所以我们捡现成做了一堆东西,室内蜂拥而上去做2C,而且觉得2C比2B价值大,这是一个假象,那个是只存在于大家去探讨和讨论的东西,它的商业价值还要等这套技术更成熟一些。”
随手一查,雷锋网第一次报道室内地图的文章是在2011年10月17号,尔后IndoorAtlas的创业、ByteLight LED定位技术的出现、iBeacons的兴起都能一一找到纪录痕迹,到现在的2015,已经绵延了4年,国内也能找到对标的创业公司,比如做地图解决方案的图聚;做3D地图开放引擎的蜂鸟视图、点道;做LED定位的华策光通信、做基于手机内置传感器定位的墨轨迹甚至胆大到直接做2C的智慧图。
但恰恰因为它已经绵延了4年,或许下一年就是变革的时刻。但现在,
技术、精度已经不是问题了;
创业者已经开始入局了;
室内建筑都开始引进新地图了;
大范围的商业模式这个却一直没想明白;
按照创业必须提前布局的理论,此时你下手不下手,that's a question。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