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本文作者: 白玉龙 | 2015-05-15 12:05 | 专题:一夜爆红的Lily Camera是玩具?还是未来? |
这两天一款无人机火爆了朋友圈,不同行业的人都有转发关注。引起人们如此热议的不是这款无人机能飞的有多远,也不是航拍多高清,而是如同儿时叠的纸飞机一样,这是一款“丢出去就能飞”的无人机——Lily。
各方的评论也是两极分化,外行看热闹。
“这么酷炫的使用过程,简直太棒了。”
而内行则更多的看门道。
“概念非常不错,但有很多硬伤。”
从最开始围绕产品所营造出的易用,到后来关于技术、生产等等深层次的讨论,可以说现阶段对这款产品的讨论已经“飞出”了新高度。
不过要注意的是,关于Lily的绝大部分宣传都是一部视频,正式的发货要到明年2月份。也就是说现在Lily真的只是概念!
同样是无人机创业者,星图智控创始人张庆旗是这么评价这款产品:
1.Lily开创了一个新的操控形势,连手机都不用了,就是个纯跟随的相机。这对于行业来讲有着正面的影响,将无人机的使用门槛降低,做便携化。而且它的热度也代表着市场的需求。
2. 不过它发货的时间是明年2月份,像我们同样有跟随功能的产品在今年9月就会发布。Lily的中间隔了快一年,这是典型的初创团队做法。因为抛飞对机器要求很高,对于他们这种纯实验室技术团队,毫无供应链基础目前看起来可以说基本做不到。
3.即使可以量产,我认为对使用者又有比较大的要求。这一方面我们是试过的,对于抛出去的角度会有一定要求。而对于自动降落在手上也会是一个问题,通过新闻稿来看是通过摄像头比对来实现的,这在现在还很难实现。
4. 相机放在了飞机内部,晃动一定会影响画质。不过没有拿到真机,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做好。概念其实不错,不过像Airdog众筹了130万美金,跳票从9月到现在,所以这个中间的路还很长,尤其是对于他们这样的团队。
航拍界的资深人士大木认为:
这个东西硬件很难实现,概念是好的不一定做的出来,而且很多硬伤。高度集成的设计导致电池都是内置的,不能像其他无人机一样换电池,只飞20分钟就要充电。
没有云台,基本搞不了视频,而且手抛的时候有技巧,太近的情况下抛不可能快速自稳。不过技术原理上并不复杂,关键就在于后期硬件上。而且我觉得宣传的视频有很多猫腻,真机如果能做到这种完成度那就太牛了。
显然,以上两位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虽然对概念非常认可,但对于他们的产品能否按规划做成,还有一定的疑虑。
Parrot无人机在国内的总代吴皓也从市场角度分享了他的看法:
他们的产品是消费级的产品,不用去看有多专业,只要看有多实用。1080P、防水、跟拍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场景了。通过宣传视频来看,好用、实用是他的特点。消费者可能更关心的是它的价格。
不过对于极限玩家而言,25公里/小时的跟拍速度显然不是算快。Lily给国内厂家做了个榜样,不过我还是比较担心他们,技术上没有什么壁垒,如果不能快速推向市场、进入国内,就很容易被别的家学去。而且全封闭结构在稳定性上也是个问题,没有超声波稳定仪,不拿到实物的话,拍摄效果等问题还都不好说。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天宇创通CEO尹鸿俊的看法:
没有用过真机,单从宣传视频的内容来看,Lily无人机让人耳目一新。这个概念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过的,但是他们是将产品做出来了。在单一化方向做到了极致。
我认为在量产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主要问题是用户体验。实际体验与视频里的相差有多大,需要在什么环境下使用,包括人身上GPS的定位丢星、两个GPS定位精度、稳定性等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国内而言,Lily无人机这类的产品从技术角度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度的,难点是有一个想法把它实现是最难的,大多数情况下会因为团队和资金而不敢做。而有Lily无人机的产品火热在前,国内可能会很快出现仿制。不过研发一个产品是有积累的过程的,而仿制就没有,那不是一个良好的环境。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是没有人做的,或者说做的人没有钱做成商品。
关键还是价格,如果控制在3000-9000元会做得非常好。另外一个就看坠毁率,如果高就成问题,低的话就是一种革命。像GoPro一样,能做分享,现在Lily就可以代替一个人帮你拍摄分享。
总结
对于业内人而言,Lily跟拍的形式和描绘的使用体验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不过也对于一个概念能否顺利落地有着深深的疑虑。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酷炫的概念跑车每年都会有,但跑在大街上从来都是本本分分的普通车。对于一款发售还远的产品,我们给予了更多的是对创新和极简的肯定,以及爱之深责之切的质疑。Lily无人机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究竟如何,则希望听到这一切声音的Lily团队当自强。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