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井三胖 | 2015-03-20 17:25 |
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争先恐后的和“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挂钩,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有微软的HoloLens以及神秘的初创公司Magic Leap家的产品。在亲身体验过后,我来说说自己对这两款“代表性产品”的感受。
第一次接触Magic Leap是在去年12月,那时的版本已经实现了将3D影像(例如游戏中的元素,怪、机器人等)投影到用户周遭的真实场景中。不过唯一的不足时,用户必须要佩戴着厚重累赘的设备静坐在某个地方,才能够好好体验游戏的快感。
而最近在拜访Redmond微软总部时,试用了和滑雪镜差不多大小、酷炫的HoloLens全息眼镜。我亲自体验了三款HoloLens的demo:
1、HoloStudio,用于实现3D建模和操作控制
2、Mars,与NASA科学家合作研制的探索火星表面的应用
3、将HoloLens与Skype视频通话配合,用于实现现实世界的用户远程帮助
和之前试用过的VR 3D设备不同的是,HoloLens并没有给我带来“晕眩感”,反而是佩戴上HoloLens之后,没有感觉到任何不舒适的地方。虽然说微软至今仍未有对HoloLens的技术进行解释,但根据科技媒体Wired给出的解释是,HoloLens和Magic Leap大致是采用了相同的原理,将影像投影到用户肉眼的视网膜上,从而实现了与现实世界“毫无违和感”的效果。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HoloLens图像并没有几个月前试用的Magic Leap那样,带来连续流畅的观看体验,甚至是有些“生涩卡带”的表现。另一点就是,HoloLens将AR 3D影像呈现在眼前四四方方的镜头中,但是并不能彻底屏蔽周遭真实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当佩戴者稍微活动一下,或者是扭扭头之类的,真实物体的影像边缘会对AR图像产生干扰。而且我试用的应该是HoloLens的工程版,它本身不仅“器官复杂”,配置有众多电子元件,而且还要与一个工作噪音很大的全息图像处理原件相连;并且在使用时必须要靠近电脑。
在试用Mars demo时,看上去周围空间其实就是“火星表面”。不过用户的视角只能限制于一块“正方形屏幕”内,如果你朝外面瞅,当然是不加任何特效的真实世界了。
HoloLens最酷炫的一点应该是传感器对佩戴者眼神、手势、语言的捕捉。HoloLens会自动高亮显示出我眼神“正在注视”的地方,而且手势完全替代了传统的鼠标操作。例如在Mars demo中,你可以在“火星表面”上插一朵旗帜或者随手画些喷绘什么的。
另外,HoloLens还很好的实现了虚拟影像间的交互。当我使用Skype与某位微软员工通话时,他甚至通过HoloLens操控了我这边的电灯开关。也就是说,在今后HoloLens甚至能够实现两部配对设备的协同工作,比如说远程帮助对方修空调之类的。
与Magic Leap最大的不同就是,用户甚至可以通过HoloLens捏一个自己中意的3D模型,然后和它近距离接触,再用手势和语言操纵它。所以说,造一个虚拟女朋友也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说我接触到的HoloLens“便携性”的确要比Magic Leap差太多,不过能够看出微软花了很多的心血试图实现将这项技术普及到普通用户都能接触到的消费级领域。
HoloLens和Magic Leap带给用户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AR体验,关于二者究竟孰优孰劣真的很难说。虽然说我接触到的HoloLens“便携性”的确要比Magic Leap差太多,不过能够看出,微软花了很多的心血,试图实现将这项技术普及到普通用户都能接触到的消费级领域,而这也是他的竞争对手们也需要做的。
点这里,体验一下Magic Leap的最新力作——AR射击游戏!
via technologyreview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