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时间玫瑰 | 2014-06-06 14:31 |
“可穿戴设备”已成为科技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正在进行的全球第二大电脑展Computex,英特尔、宏基等芯片巨头、PC巨头纷纷提出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方案,此前传闻已久的苹果在WWDC 大会宣布布局可穿戴设备,与此同时,谷歌、三星等对手已抢先进入可穿戴市场。
巨头们频频曝光也并非巧合。市场调查机构高德纳咨询公司预计,到2016年,可穿戴式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眼下柔性电子产业进入到商业化,触控厂商的创新也已经转移到智能和可穿戴设备上。包括台湾触控面板大厂TPK宸鸿、胜华、介面,国内触控龙头欧菲光在内的触控领域厂商都摩拳擦掌,以期通过新技术奠定产业地位。
这是否预示着新一轮触控面板技术竞争已经开始,但谁能胜出?
随着未来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对触摸面板的强劲需求,将触控技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领域已经逐渐成为厂商的共识,这让柔性触控面板迎来大规模商业化机遇。
然而,由于传统ITO薄膜不能用于可弯曲应用,导电性及透光率等本质问题不易克服等因素,众多触控面板厂商不得不开始将发展重点转向ITO的替代技术,包括纳米银线、金属网格、纳米碳管以及石墨烯等材料。
目前,石墨烯仍处于研发阶段,距离量产还有很远的距离。纳米碳管工业化量产技术尚未完善,其制成的薄膜产品导电性还不能达到普通ITO薄膜的水平。专家指出,从技术与市场化来说,金属网格与纳米银线技术将是近期新兴触控技术的两大主角。
就目前市场而言,已经分化出金属网格与纳米银线两大技术阵营。
TPK宸鸿主打纳米银线技术,2013年底TPK宸鸿宣布联手日本写真进攻纳米银线(SNW)触控技术,进军5至6寸的中阶智能机触控市场,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量产。
纳米银线技术优点是线宽较小,透光率较好,但缺点是会有更严重的漫反射,屏幕反射光强烈,严重的时候会使得用户看不清屏幕。在解决以上难题时,成本也会随之增加,纳米银线技术是否具备良好用户体验和成本优势是厂商必须考量的问题。
TPK宸鸿的奈米银触控面板实际贡献度可能仍待观察。早前TPK宸鸿大手笔投入OGS单片式玻璃触控技术,量产后一直未达市场预期,成为TPK宸鸿的潜在风险。而纳米银线核心技术目前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上,TPK宸鸿只是负责贴合出货,缺失技术话语权,突破源头防线可能成为进一步普及技术的一大瓶颈。
事实上,更多厂商纷纷布局Metal Mesh技术。
大陆触控厂商欧菲光完全知识产权的Metal Mesh触摸屏生产线正式量产后,界面在去年年底推出Metal Mesh触控面板,胜华也宣布推出Metal Mesh OGS面板。相对成熟的Metal Mesh技术,具备成本低、导电性好、柔性好等优点,也更容易导入目前的供应链当中。
DisPlaybank指出,随着软性触控面板需求增温,价格相对便宜的Metal Mesh薄膜感应材料,有机会取代现有的氧化铟锡(ITO)薄膜。Displaybank认为,金属网格触控感应材料需求看好,不仅应用于低阶移动触控产品,还可望扩大至大尺寸触控产品,乃至柔性显示用触控感应材料上;市占率也将进一步扩大。
Metal Mesh触摸屏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实现5-65寸触摸屏全覆盖,且强度优于OGS产品;加之制作工艺简单、流程短、成本低、柔性好等优势,可轻松应用于超薄、可折叠、穿戴式电子产品中,支持即将到来的柔性显示触控一体化的新型消费电子产业需求。
目前,在非ITO触控产业链上,上游的技术源头大多是美商及日商,台企也仅在下游的触控模组拥有一席之地。
但在Metal Mesh上,大陆企业开始掌握源头性技术,如欧菲光,在Metal Mesh上的布局非常全面,涵盖了上、中、下游。与之相比,产业链上其它厂商还未有全产业链布局,富士、东丽等日企集中在上游,TPK、英特盛、胜华、界面等台企主要发展下游触控模组。
公开资料显示,欧菲光在Metal Mesh上拥有业内最为完备的知识产权,其Metal Mesh技术平台已经开发并申请专利400余项。
欧菲光最近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曝光了将metal mesh技术和指纹识别整合的踪影。欧菲光表示,未来,公司将用Metal mesh sensor 50um间距的触摸屏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成本会大幅度降低,有利于指纹识别模组的量产和市场推广。
未来,随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触控行业格局将迎来新的改变,可以说,得Metal Mesh者得天下的柔性触控时代马上就要到来。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